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如何减负增效

2022-03-16徐夏萍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17期
关键词:家庭作业布置作业

徐夏萍

2021 年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明确要求中小学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

既然要减负,为什么不直接取消课后作业的布置呢?在小学阶段,学生每天完成一定量的课后作业还是有其必要性的:一方面,一定量的课后作业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对提高学生成绩也有帮助;另一方面,一定量的课后作业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也有帮助。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后作业的规划、设计、布置,重新审视课后作业设计的目的,研究如何精心设计,才能发挥作业更有效的功用。

一、问题呈现

过往家庭作业之所以成为学生的负担是由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目的性不强

在布置家庭作业时教师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有新授课就抄写新的字词,如果没有新授课,就默写以前学过的词语,或者是课文要求背诵的段落。首先,这种做法导致了作业布置的重复性,不少家长称之为“炒冷饭”。其次,这种重复性的作业模糊了学生对作业目的的确认,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这样的作业根本“吃不饱”;而有些练习册上的习题又太难,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吃不了”。教师需要深入反思:这样的家庭作业到底有没有布置的必要?对课堂教学到底起了多少巩固作用?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有没有帮助?

(二)形式单一,缺乏创造性

以往的小学语文家庭作业大部分仍是以抄写等机械性做题为主的短期作业,秉承了传统教育所注重的机械训练观念,作业形式以书面作业为主,实践作业少。这与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创新教育是不相吻合的,这类作业既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不能提高听、说、读、写的技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口头上提倡精心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开阔视野、大胆创新、畅所欲言,可是当下课铃声一响,却要求学生把课文中的新字词抄写两遍、三遍,这样就使得学生初获的情感体验断裂了,学生不能把这种创新的体验运用到实践操作中。

(三)趣味性不强,缺乏互动交流

当下,大部分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方式往往是通过一两次考试成绩进行评价式对话,父母是高高在上的问话者,孩子容易产生畏惧感。地位的不平等,导致了孩子对父母有意识地疏远,形成了亲子之间的隔阂。更有甚者,家庭作业成为了激化亲子矛盾的导火索,学生不会做,家长不会教,大呼小叫,为了作业亲子反目成仇的新闻屡见不鲜。

如果教师能在课后作业这一环节精心设计,就可以有效改变这种现状。一份有趣味性的课后语文作业,学生可以邀请父母一起参与进来,不仅可以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重视,更有助于激起他们学习的动力。

(四)作业评价反馈滞后

相对家庭作业,教师似乎对课堂作业更为重视,因为课堂作业要检查,所以批改反馈更为及时。教师批改家庭作业时就没那么严谨了,如批改词语抄写时,不少教师眼睛大致一扫,一些错字别字就容易“溜过去”了,学生意识到教师对家庭作业并不重视,无法从中获得成就感,就会产生懈怠,将之视为一种纯粹的负担,这就失去了家庭作业的操作意义了。

二、解决策略

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如何减负增效,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突破的难题。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教师为学生所做的这一切有没有指向这个终极目标,如何优化课后作业设计,就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粗浅的思考。

(一)课后作业目的的重新定位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唐江澎校长是这样看待语文学习的:语文学习首先要培养一个终身阅读者,使其能够在精神、身体快速成长的过程中也获得一种精神的巨大滋养。教师要带着远视的目光看待学生发展,设计课后作业的目标要指向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方向。

首先,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升阅读能力应该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共同的任务。“双减政策”强调,小学低年级不能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到六年级每天的书面作业不超过一个小时。低年级的课后作业应该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为主。教师可以用“阅读存折”“阅读记录卡”等各种激励性方式,在班级里掀起阅读热潮,并将这种热情延伸到学生家庭,让学生以读书为乐、以读书为傲。中高年级在完成学科作业的同时,也应该把阅读作为每天的必修课,逐步培养学生理解、鉴赏、评价等阅读能力。

其次,应该以宽广的视野从多方面、多层次来定位课后作业的目的。教师不仅要从课后作业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的关系,而且要从课后作业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来定位课后作业的目的;不仅要从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影响,而且要从课后作业对亲子关系、家校关系、社会政策的影响来定位课后作业的目的,从而把课后作业变成学生和家长之间、家长和学校之间、学校和社会之间产生联系的一种纽带。[1]

课后作业不仅培养学生智力,还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交际的能力,对其个性的发展和完善有很大的增益。

(二)课后作业形式设计的多样化

在课后作业的类型上不能拘泥于机械单一的“写”,尤其是语文学科,听、说、读、看、画、演、唱、玩等形式也可以设计进课后作业。在教学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五(下)《景阳冈》一课时,文章篇幅较长,该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呢,笔者把评书引进课堂,挑一段比较精彩的评书段子给学生听,学生听得有滋有味,课后也选择内容试着说一段评书,当然演课本剧也是不错的选择。学了写景的文章可以让学生画一幅画,学了新的字词可以编顺口溜、字谜等,总之,口头类、实践类、探究类等作业形式更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合作意识、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课后作业因材施教,分层布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课后作业在布置策略上也应有所改变,毕竟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不可能同一份作业在相同的要求之下都适合于每一个层次的学生,所以可以分层布置课后作业,采用类似“作业超市”“作业闯关”等形式,设计ABCD 四种分层作业,或者同一份作业设计出四种不同难度,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梯度选择。

(四)课后作业评价,增加师生、生生互动

传统家庭作业评价都是教师的个体行为,事务繁杂时也难免力不从心。为什么不尝试让学生也参与到作业评价中来呢,以调查课题为例,当学生把调查成果汇集到课堂,教师就可以组织一个研讨会,让学生互相探讨、互相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取长补短,吸取好的建议,可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调查结果。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学生体验到了资源共享的乐趣,更有利于培养他们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

课后作业设计展现创造性、开放性趋势是必然的,教师应不断深入探索、研究,使得“双减政策”有效落地,也使课后作业能真正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有效作用,为学生营造更为优化的成长环境。

猜你喜欢

家庭作业布置作业
特殊的家庭作业
Special Homework 特殊的家庭作业
谁帮派翠克完成家庭作业
作业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当孩子的家庭作业过多时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