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翻译教学模式基础的翻译能力初探
2022-03-16刘冬梅
刘冬梅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翻译对学生的翻译能力和综合能力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够熟练运用一些语法规则、翻译技巧,对语言学、文艺学、逻辑学以及外语的特点等有所了解,并具备较强的跨文化能力等,才能保证翻译作品的质量,确保直译、音译和意译等工作有序开展。这对于翻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基于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科学调整和优化翻译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方法,提高翻译教学的效果。
1 翻译教学的重点和翻译能力的提升
翻译是一项复杂性的且目的性比较强的活动,其具有复杂性、近似性、异质性、创造性、开放性、特定性、历史性,需要翻译人员具备较强的能力,还要求其掌握各种技能和语言知识,减少误译的情况,为确保翻译作品的质量,对学生的翻译能力要求比较高,如强调保证最基础的准确、通顺,要能够有效传达信息,表达出作品的内涵和情感等,会涉及词语意义、语法或者结构、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而且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词义等也会发生变化,且翻译对译者的随机应变能力要求也比较高,尤其是从事口译的行业。翻译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努力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和水平,要能够培养具备较强专业能力且能够满足翻译实际工作的人才。翻译能力是一项综合性的能力,会涉及多种知识和技能,并强调在翻译的时候,实现这些知识合和技能的有效协调和科学应用。而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则要完善和优化翻译教学模式,采用适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切实引导学生掌握并能够熟练运用一些语法规则、翻译技巧。还强调通过有效的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文本能力、文化能力、主题能力以及转换能力,要引导学生掌握世界/主题知识、语言知识、文化知识以及一些特殊行业和领域的知识等[1]。
总体上来说,翻译能力主要由以下几种能力构成:一是非语言能力,主要包括各种各样的知识,如百科知识、文化知识、思想政治知识和主题知识等;二是翻译专业知识,主要指的是专业的翻译技巧、方法、程序、策略等;三是专业操作能力,主要指的是科学合理的应用各类翻译工具、信息、技术和资源的能力;四是策略能力,主要指的是提升翻译效率以及高效化解决和处理翻译过程中各类问题的能力和操作知识;五是心理生理因素,主要指的是翻译人员的认知能力、创造力、逻辑分析、注意力、情绪、记忆等[2]。
2 在翻译教学中提升翻译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2.1 基于翻译教学重点和目标进行
在翻译教学中需要准确把握和分析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明确翻译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具备加强翻译能力的人才。因此,在科学设置和安排的时候,需要基于翻译能力的提升以及相关要求进行,对翻译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等进行科学的调整。例如,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转换能力,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一些翻译程序和技巧,还要求通过大量的阅读以及口语练习等,引导学生去理解原文,明确不同语言的特点、语用目的、互文性等,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的语言,并了解和掌握一些背景知识,以便学生能够做到更为精准的互译。其次,教学中还要求重视对学生非语言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通过教学引导和科学的指导,促使学生掌握各类用语和符号的意义,学会利用数据库、字典、百科全书等,提高学生利用文献资源的能力。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还需要培养具备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和翻译人才,在翻译课程教学中需要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双向文化交流意识,开设相关跨文化交际课程,开展跨文化交际实践,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同时也需要重视加强学生文化背景、文化底蕴等方面的学习和科学引导,为提高学生翻译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范围,为学生敢说以及交流提供机会和平台,确保翻译教学不止提高学生的笔译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不是让翻译教学成为“哑巴外语”。
2.2 设计一些综合性强的课程
翻译是一项复杂性的且目的性比较强的活动,翻译能力也是一项综合性的能力,在翻译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强调设计一些综合性强的课程,并增加一些交流和沟通的环节,引导学生在课程上不仅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巧,还要勇于在公众面前进行翻译,用双语表达对某一个事件的见解和想法等。在翻译教学中,也强调科学利用英语杂志、电影、录像、小说、广播等,为学生接触、理解外语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并在这一过程中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语言习惯。课程教学强调为学生的实践和锻炼提供机会和平台,重视培养学生直译、意译和音译等能力和水平,如让学生就每一篇文章和报道进行翻译,组织和开展一些演讲比赛、辩论会、小组活动等,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口译和翻译的能力。此外,在翻译课程规划和设置的时候,既强调一些基础性和理论性知识的教学,开设一些语言类、文学类、翻译基本理论、概念等相关的课程,也需要重视拓展教学和提高教学,开设一些文化交际、翻译实践、译作赏析之类的课程,并结合主题丰富的研讨会、讲座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确保学生在学习完所有课程之后,翻译能力都不同程度的有所提升。为确保翻译课程教学的实效性,还强调基于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目标和要求,科学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既要满足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便于学生理解,也要有一些拔高的内容,既涉及一些基础性的概念和技巧方法,也要包含一定的文化因素、文化蕴涵等,确保选择的教材和内容能够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3]。
2.3 创新和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
在翻译教学中培养高素质、能力强的翻译人才,需要持续推进教学理念、教学防范、教学方法等的创新和优化,确保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与翻译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定位等相一致。首先,需要基于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等,科学创新教学方案,合理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需要全面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以及语言运用能力。例如,适当增加口译和笔译实践课程的比例,并加强校企合作,与校外的翻译公司、外资公司等进行合作,为学生实习和锻炼翻译能力提供机会,邀请他们指导学生翻译以及合理利用翻译软件。在教学中还可以设置一些适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学习以及模拟训练的时候,提高翻译的能力,如设计模拟会场,举办口译大赛,引入实际案例,借助视频、对话等多种方式进行翻译教学,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确保学生未来在就业的时候,能够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其次,课程教学要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理解技巧、记忆技巧、表达技巧、应急技巧等的训练和培养,如进行笔译、访谈、礼仪接待、旅游观光等方面的模拟练习,借助同声传译训练系统进行联系等,还强调组织大量的阅读练习和听力练习,在学生听歌曲、音频、广播、对话等之后,让学生跟读、复述、听写并翻译等。
2.4 打造自主性强的开放课程
在翻译教学中还强调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可以设置一些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掌握翻译的技巧以及解决和处理翻译问题的方法。强化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践技巧。要确保课程教学的交流互动性,引导学生说英语、口译英语,通过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小比赛等,活跃课程教学的氛围。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进行一些这方面的练习,多学习和了解一些外文书籍、观看外文影像资料,多与其他语言国家的人交流等。也就是重视教学的启发性,在翻译课程教学中切忌强加给学生翻译标准,在教学评价的时候,不以“标准译文”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和标准,需要结合译文以及翻译过程等进行更加综合性的评价和评估。翻译教学的重点也不是纠正错误,而是启发学生懂得如何翻译、解释为什么这样翻译。
3 结语
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是翻译教学的主要目的,而翻译能力是一项综合性的能力,提升翻译能力对于翻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基于这一目标要求,实现翻译教学过程、翻译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和安排、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的科学选择与持续优化,确保翻译教学活动的开展满足翻译人才培养的切实需要,培养各个领域需要的综合能力强的翻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