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舞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以傩舞文创产品《傩祓》为例
2022-03-16连玥
◇ 连玥 ◇
先秦典籍《周礼》提及的八种礼仪,以“祭礼”为首,而祭祀礼仪中“傩”是其重要的一支①王锷:《〈周礼〉概论》,《齐鲁文化研究》2009年总第8辑。。自古以来,傩文化呈现多元形态,在其影响下,人们将情感和欲念寄托于沟通人神关系的“巫”,请神、酬神、祈神和送神的祭礼方式常常伴随着“舞”与“戏”,而傩舞的古朴性在祭礼仪式中尤为凸显。头戴表情生动、造型独特的傩面具摹仿十二神兽,以舞蹈驱除鬼魅。文创产品加入傩舞元素,透出厚重的文化底蕴,从感官上调动受众对文创产品的兴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活化传承,让非遗文化与时代接轨,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傩舞文创产品《傩祓》的编创,就是以傩文化知识和创造力为核心,将传统文化与产品创新进行全面结合,以傩舞为题材、巫傩文化为作品内容及风格,充分展示“求”与“祈”两种具体形象,有效传达祭祀与祈福的盼望,将傩仪程式艺术化、视觉化:“傩乐声声,傩舞翩翩”开宗明义,“驱逐疫鬼,祓除灾邪”承接高潮,“国恩家庆,人寿年丰”结束全程。以舞蹈艺术的独特性,为观赏者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差异化体验,将傩舞传承的思想、仪式和内容以新的舞台形式进行呈现。
一、傩舞传承要素特征
(一)文化要素特征
傩舞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化,浸润在南方巫傩文化之中,以舞请神、驱疫逐鬼,是原始宗教信仰的代表和原始意识形态的体现。人们运用抽象的肢体语言,表达着具象的自由渴望,为舞蹈编创提供文化支撑,也是傩舞文创产品《傩祓》的核心。将传统傩文化意象转化成生动具体的傩舞文创产品的视觉形象,秉承“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的理念,使舞蹈艺术的创作力与中华文化相融合,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相结合,从视听感觉的综合感悟出发,挖掘文创产品的深度,提供选题上的更多可能性,使其所要表达和传递的文化内涵引起受众共鸣。
1.多元融合的宗教信仰
傩舞具有悠久历史,作为一种民俗和艺术融合的复合文化,在思想层面上体现着三教合一的文化现象。其思想观念、生存方式以及处世心境体现在请神、酬神、祈神、送神的规范仪式和艺术性格中,承载着人们祛除傀异、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其故事内容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祖先崇拜到礼仪教化、社会制度到神话传说;人物形象为神仙道佛、力士金刚、忠臣良将等,其中如大傩以方相氏驱除疫鬼、掌管山川精怪等,从故事到人物无一不给予人们一种精神的慰藉。
然而,傩舞并非一种静态的过去。现存的傩舞由于交通的欠发达性、区位的隐蔽性以及信仰的固定性,舞蹈形态以及仪式程序并未因时代的变迁而产生过多变化。傩舞文创产品《傩祓》的设计应基于保存原生态舞蹈的主要特征,对多元融合的宗教信仰进行现代样态的提炼与强化,浸润人们的日常生活,扩大傩舞受众群体,增强市场竞争力,让傩舞既联系过去,也通往未来。
2.娱人悦己的傩仪制度
傩舞是娱神娱人与祈福崇拜的集体仪式。人们通过祭祀、歌舞、节庆等多种方式娱神娱人,具备着娱人悦己的社会功能。深藏于傩仪背后的制度确保了傩舞的持久运转。例如傩舞过程中使用的曲调唱腔、仪式文本、演奏乐器,演绎中的动作步伐以及舞体位置等,都遵循一套完整的傩仪制度。表演者戴上傩面具则幻化为神,神与人之间不再距离遥远,人可向神表达心中的愿望、倾诉烦恼和忧愁。在傩仪程式中寄托精神信仰,在仪式制度中体现规矩讲究。而傩舞中娱人悦己的傩仪制度作为一种基因中自带的规限,使得傩舞蕴含着有序且纯真的自然天性。湘楚地区的傩舞在发展过程中,横向分布于宫廷和民间、汉族和各个少数民族之中,纵向分布于各个时代,饱含着原始信仰而呈现于现代。
异于可以物刻笔录的物质文化,傩舞文创产品《傩祓》对傩舞底蕴的深度挖掘与再造,在不改变原始艺术形态的情况下,内部娱人悦己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再通过不断调整理论结构,使外部吸引力逐步增强。同时通过实践与修改,辅以音乐、服装、道具、化妆,形成一种现代化的文化资本,升华转化成文创产品,使傩舞拥有持久的发展动力与竞争力。
(二)艺术要素特征
1.傩仪程式
傩的形态是仪或祭。巫傩文化的传统民间信仰仪式转型为傩舞仪式,祭祀与仪式承载着信仰,贯穿巫傩文化始终,充满着神秘而庄严的色彩①刘祯:《傩戏的艺术形态与形成新探》,《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仪式中用的动作、道具、服饰虽然源自于日常生活,但其主要功能是指向异质空间的文化标志,唤起参与者的视觉审美体验。从傩舞本身来看,运用固定不变的傩仪程式,表达对傩神的敬意以及祈福的心愿,具有顺序性,由请神、敬神、祈神、谢神和送神组成。每一个程序都有庞杂的傩仪队伍以及头戴面具扮演神灵的“巫”合作完成。祭祖请神、取乐观戏的娱神功能和近乎游戏性质的娱人功能相结合,逆时针绕坛而行,圆形场图象征着日月之圆,营造一个沟通神灵的空间,在此之中歌舞表演是实现沟通神灵的一种交感巫术手段。这种手段预示巫术通神的目的,以祈求神灵耕云播雨、福泽众生,成就人丁兴旺、地方安乐的美好愿景,达到驱疫祈福、谢神还愿的目的。整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部分:
开端:傩乐声声,傩舞翩翩;
高潮:驱逐疫鬼,祓除灾邪;
结局:国恩家庆,人寿年丰。
由傩仪程式中迎神下驾的请神环节,敲锣通报天地人三界,迎请各界神灵降临傩堂辅佐红尘,其中加入艺术的处理,设计成“傩乐声声,傩舞翩翩”的开端环节;中间部分的祈神还愿,驱疫消灾与《傩祓》高潮部分“驱逐疫鬼,祓除灾邪”形成鲜明对照;傩仪程式结尾处的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与《傩祓》结局部分“国恩家庆,人寿年丰”遥相呼应,同时也表示整个傩仪程式的全部结束,邪气瘟神已被驱走,迎接大家的是健康与平安。
2.傩舞形态
舞蹈艺术作为一种具有工具性质的象征符号,通过肢体语言来请神,跳动舞步去娱神。在傩仪程式的规定下,傩舞的形态呈现出一种崇拜天地神灵、敬重农业耕种的整体状态,在数千年的历史流变之中,探微索隐、钩沉致远。人神之间借助傩舞演绎交相呼应,傩舞文创产品《傩祓》通过展示傩舞戏服、人物角色、情节环境向受众传递傩文化中的审美元素及民间信仰。
《傩祓》中手诀变换,代表着乾坤、阴阳的特殊符号;步伐“转踏步”“三步罡”“七步罡”“禹步”“蹦跳步”“十字步”是傩舞的特点所在,也是不同人物角色的行走、跳跃、奔跑、旋转形成了具有各自特点的舞步。风格迥异的形成也是依赖于节奏、姿态以及动力的不同,如“傩公步”“傩婆步”“魁星蹲桩步”等。呈现的场图变换也十分讲究对称与划圆,具有中华传统美学特征。队形变换较为平稳圆滑,跑法的衔接与转换十分讲究,左旋转阴——敬请土地神,右旋转阳——敬请天神。外形轮廓以圆形构图为主,内部结构又掺杂圆弧线的转向,加之交错的线条感、曲折纵横的形态,大量的横向、纵向调度,轨迹繁复多变,队形大开大合。
二、傩舞文创产品设计原则
(一)量体裁衣原则
量体裁衣即实事求是。根据特定楚地文化进行傩舞文创产品《傩祓》的主题设计,将“南方淫祀古风俗,楚妪解唱迎神曲”的地域风俗贯穿作品始终,抓取迥异于北方的差异化特征——原始部落拥有的神秘色彩,塑造文创产品品牌的核心价值点②魏鹏举:《文化创意产业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33-34页。。将楚地传统傩文化符号创造性地转化为情感意象,以准确的美学观念把握产品设计的创作走向,寻找傩戏演出的形式定位,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同时加入湖湘巫楚文化的基因血脉,创作出新颖的傩舞文创产品《傩祓》,改变按单一传承要素与非遗资源保护的传统模式,从全局出发,营造良好的傩舞氛围。
“摘下面具是人,戴上面具是神。”傩舞表演者借助傩面具的装饰扮演着双重角色,傩面具也是傩舞的重要表征。根据不同的角色身份、使用功能和表演情节,傩面具也形态各异,种类繁多。既有驱疫神祇、道释仙人,也有传奇英雄、精怪猛兽。傩面具是神灵的象征与载体。表演者戴上傩面具,神与人之间不再距离遥远,神逐渐被人化,人也出现了神格化的痕迹,既可用于图腾祭礼的庄重场合,又具有欢庆娱人的功能。
1.去厄救灾——神之角色扮演
《述异记》中记载“有乐名蚩尤戏……头戴牛角而相抵”,体现了早期人与神之沟通形态已使用舞蹈祭祀。这份祖先留下的馈赠,通过楚地的傩舞艺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整理,穿越千年,保持原有仪式。因楚地的独特性以及人文性,充斥着浪漫主义情怀,又融合民间信俗、艺术等,形成了集各种异质符号互渗、交流、制约的仪式场域空间,彰显人神共娱的精神慰藉,演变成为一种原始仪式。
原始傩舞仪式具有象征符号学意义的精神皈依,楚地特色的慕神信仰,以及神秘浪漫的楚地文化风格,驱逐疫鬼,祓除灾邪,拉近神与人之间的精神距离,给予旁观者以仪式性认同感。
《傩祓》的设计,充满“去厄救灾”的现实主义宗教情感。以傩舞艺人“神”之角色的扮演,赋予祈福免灾、逐鬼驱疫的精神,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实践着理念向往、娱神娱人、强身祛病的信仰。且与仪式相互交融、互为一体,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结合生活实践经验、综合审美情趣,以当代人的审美取向抚今追昔。
2.沟通人神——人之角色回归
以舞蹈艺术为主要展示形式的巫傩文化,核心角色傩神巫师,与神交流、沟通,成为人与神的媒介。当还原回归为人的角色与意识后,充分展现傩舞仪式中娱人的功能,而傩舞仪式展开的空间也因此具有神圣性和世俗性双重属性。
《傩祓》用遒劲恢弘的傩戏,柔曼凄婉的傩乐,娇美婀娜的傩舞,神秘迷幻的巫傩,再现巫傩文化璀璨画卷。不仅在高潮部分“驱逐疫鬼,祓除灾邪”展现神的意旨,更在结局部分“国恩家庆,人寿年丰”主动地扩张、强化傩舞艺人角色意识,使之回归到人之本真情感。肢体经过一系列拉伸、旋转、跳跃,从视觉上传递了丰富的动态美,将中国文化艺术对“圆”的审美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以此达到娱人悦己的效果,又传达出“国恩家庆,人寿年丰”的欢愉。如此,傩舞表演者所处的空间属性也发生了变化,即从祀神之类的傩庙神圣空间转移到了娱人之类的戏台世俗空间。同时在傩面具的掩映下,人之角色的回归更加本真与朴素,超越了世俗礼教的束缚,从神回归到人格化的本身,舞蹈肢体的表现也更加率真而大胆。
(二)受众感受原则
设计以人为本,尊重受众体验、研究受众经历对于文创产品的体验是至关重要的①余梦:《侗族傩戏“咚咚推”文创产品设计研究》,四川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20年,第6-7页。。《傩祓》使受众获取文化知识的同时又陶冶了情操;将视、听、嗅、触融入其中,通过舞蹈姿态、人物形象、情节内容及其他辅助元素将信息直接传达给受众,形成强烈的冲击力,给人们带来多感官的审美体验,扩大参与式融入在受众体验中具有重要作用,从而使傩戏文创产品设计更加丰满。
1.欣赏式旁观到参与式融入
传统的乡村傩舞仪式情境中,仪式表演者“演出”状态与旁观者的“凝视”状态区分明显。在《傩祓》仪式情境中,将受众渴望解除生活困厄的心理期待,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重视起来,通过设置互动场景,呼吁受众从欣赏式旁观到参与式融入,不仅仅局限于视觉层面,而是结合听觉、触觉、嗅觉、感觉等多重体验,使人身临其境,增加参与感。在傩舞仪式中实施各种祈请、献祭、娱悦等祀神扮神的手段,以当地傩文化为表征的傩神信仰为基础,将“祓”的意象进行了大众化的处理,意在通过傩仪情境的建构和表演者的肢体语言与受众产生情感共鸣。
2.公共空间到地方院系
创新与转化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好传承。随着政府大力弘扬传统民间艺术,许多高职院校在构建非遗活态传承体系中,依托于非遗的生态环境、人文历史,开展技艺传承与人才培养,在课堂化、教材化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傩祓》的设计体现学院派思想,继承傩文化精髓,创新设计策略,传播湘楚文化。以宏观着眼、微观切入的方法,从文本入手进行分析,并深入傩文化研究基地进行实地考察,身临其境观看傩舞表演;对傩舞非遗传承人、傩舞文化馆的工作人员、非遗博物馆馆长等人进行采访,深入了解傩舞表演程式和傩舞表演蕴含的思想,归纳总结傩舞的艺术特征、文化背景和发展现状,总结傩舞文创产品研究的现状与创新趋势,多角度探究傩舞与文创设计之间的深度联系①曲六乙:《中国各民族傩戏的分类、特征及其“活化石”价值》,《戏剧艺术》1987年第4期。;从公共空间的傩堂到地方院系排练厅,以深化傩舞仪式传承发展和系统性的研究,探讨其内部逻辑、美学内涵和实践意旨,既有傩舞与舞蹈学科的整合,又有理论基点、内部逻辑、历时演进、内涵以及特点的重新界定。公共空间的傩舞仪式与地方院系的联合,对打造傩舞文化品牌,提升傩舞文化形象,以及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等具有积极意义。
三、傩舞文创产品设计实践
(一)视听一体传达历史
《傩祓》在保留傩舞原始风貌的基础上,进行视觉捕捉,提炼、凝练、重组、创造;运用舞蹈艺术的感知与温度进行润色;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表达,使其形成符合时代发展的舞蹈艺术作品。重现有温度的古老历史,唤起民众对非遗文化的保护意识。在舞蹈作品设计中蕴含傩文化的深刻内涵与艺术感知,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和发展②赵勤,回璇:《赣傩艺术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包装工程》2021年第16期。,在赋予傩文化艺术美的同时,旨在打造一个再编创、再表演、再欣赏、再传播的舞蹈艺术生态圈。
舞蹈艺术让傩舞具有视听一致的多重审美。以人体为物质载体,塑造鲜明的性格、描摹细腻的情感、暗含深刻的思想,运用舞蹈姿态造型和场景构图变化,重新定义了傩文化演绎的美感。满足多重感官的需求,配合视觉感受傩舞的张力十足、配合听觉感受傩舞的俊毅飘洒,带领受众身临其境感受巫傩文化的魅力,增加傩舞艺术演绎的感官层次。
开端部分“傩乐声声,傩舞翩翩”重现傩舞传承千年的文化特性。提取经典的傩舞元素,增强作品的视听识别性,具备象征性、表演性、娱乐性。创设劳动场景,将生产劳动中开荒、种地、播种、收割等动作进行舞蹈化演绎,将艺术设计与情感元素完美结合,还原傩舞形式,传达历史,丰满傩神形象,从而提高《傩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高潮部分“驱逐疫鬼,祓除灾邪”的传统神鬼情节的演绎,进行傩元素提取与创新,探索其契合点。在原始傩舞基础上创作新的动作语言,使傩舞身体语言有机延伸,通过象征性表演拓宽人们对傩舞的理解,配合傩乐平实、简洁的旋律,边吟唱边舞动,舞蹈与唱词相得益彰,结合多重感官体验,做到民之所好。
结局部分“国恩家庆,人寿年丰”引发受众心中的感性认知。在强化傩舞文创产品设计理念的基础之上,赋予文创产品以浓厚的艺术气息,使受众体会到《傩祓》表达出的崇拜和祈祷情感,凸显楚地浪漫主义的风格,反映安宁逸乐的思想。顺应时代发展,添加历史温度,结合傩舞动作,在原有傩舞基础上进行发展变化、设计创新,凸显湘楚地区的文化特色。
总而言之,作为傩舞文创产品的《傩祓》所构成的湘楚表意符号不仅是历史长河中傩文化的集中体现,还是当代傩舞与文创产品设计相结合的可行性探索。
(二)由形表意营造文化气氛
由形表意即创作者在大脑中对客观物象取神得形,目的是表达出主体的意趣意象和思想内涵。在《傩祓》设计中,原始的傩舞动作经过发展变化、虚实变换、概括变形,建构出的动作与情感此起彼伏、若隐若现,“形”的客观可见与“意”的思想均得以在此作品中呈现。画面的“形”、造型的“形”被赋予独特的意味;实的“形”——古典舞的体态身韵与虚的“意”——巫傩文化的神秘厚重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主题“祓”的意趣意指通过傩舞的仪式过程为民祈福体现得淋漓尽致。开端给傩舞表演者一个明确定位,充分传达出傩文化内涵;高潮部分,舞者以情绪为主,提取生活中象征、隐喻、暗示的典型情节,用美学的角度编创出典型、生动的舞蹈语汇,融入到舞蹈表演中,使作品主题和人物更加突出。再加之现代化的设计手段,将傩文化有效地演绎出来,确保可识别性,从而向受众传达傩舞艺术丰厚的文化底蕴与精神内涵。而在舞美设计方面,根据舞蹈的三段式分为三个主要的场景设计、编排、布置;在音乐编辑方面,选取体现情感的傩乐,表达圆满、团圆、和谐之意,烘托出傩舞祈福纳吉的美好心愿。
经过长期的沉淀,信仰文化中诉求与寄托赋予在民俗活动之中。受到湘楚地区文化的影响,《傩祓》根据湘楚文化特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准确精炼概括傩舞的基础造型及傩舞形象,传达傩舞的主旨内涵,展现湘楚地区人民在傩舞表演时的寄善宣意,打造思想团结、歌颂民族、强化信仰的文化氛围。
结 语
傩舞文创产品《傩祓》的开发不仅要对非遗文化进行传承,更要创新发展。本文综合傩舞的艺术价值、传承现状以及传承的要素特征,总结出傩舞文创产品的设计原则及实践,进行视、听、嗅、触、心的通感转化,以神之角色的扮演与人之角色的回归,实现娱神娱人的功能表达;以参与式融入演绎巫傩文化,以视觉接收舞蹈肢体的主题旋律,证明了傩舞文创产品的开发具有可行性和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