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

2022-03-16任丽娟甘肃省镇原县城关初级中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13期
关键词:骨骼发育生物

任丽娟(甘肃省镇原县城关初级中学)

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来说,许多知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无法直观地向学生进行展示,而学生仅凭教材上的示意图和文字表述,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建立电子模型、播放相关视频等丰富知识的呈现方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降低学习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在利用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进行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多种形式教学情境的创设。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情境创设不再只是依靠教师的口头描述,而是可以展示图片,播放音乐和视频,以极强的感染力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情境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与理解。

例如,在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以下统称“教材”)八年级上册“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章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动物在生态循环中的关键作用,以及一个动物群体数量的消长对其周边整体环境的影响,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相关情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大屏幕为学生展示一些典型的情境话题:在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曾开展“剿灭麻雀”的大规模扑杀活动,消灭了无数麻雀和雀卵,但后来专家却发出了“保护麻雀”的呼吁;在呼伦贝尔草原,也曾发生当地牧民大规模捕杀狼的行为,最终却造成了草场加速退化的不良后果。学生了解了这些真实的案例,会对动物在生态平衡中扮演的角色产生疑问,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通过信息技术演示实验

生物教学过程中难免会涉及实验操作,但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的实验场地、设备有限,教师授课时间也有限。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观察那些没有条件亲自进行的生物实验。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实验内容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牢固。同时,在课上播放实验演示视频,还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例如,对于教材八年级下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课的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没有机会跟踪观察昆虫的生殖、发育全过程。如果组织学生在班级内养殖相关昆虫,耗时较长,容易错过讲解的时间,而且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养殖昆虫。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区分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分别播放蚕和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的动画演示,再将两者的发育图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观察其异同。

三、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虽然信息技术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优势明显,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能不分情况地滥用信息技术。教师要尊重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特点和客观规律,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接受能力、思维方式等,结合教学目标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反馈,有效将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内容相整合,以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需求,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材八年级上册“动物的运动”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生物学中“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基本观点,形成良好的生物核心素养,教师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模型展示、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首先,教师可以播放视频,并利用PPT 为学生展示各种动物运动的形式;其次,展示家兔骨骼的标本,在了解完家兔的前肢和后肢由哪些骨骼组成及如何运动后,让学生根据教师播放的表现人类骨骼的结构与名称的动画来找一找自己身上相应的骨骼。经过多种形式的辅助理解,学生对于人体关节、骨骼与肌肉关系等生物知识的后续学习会更加顺利、更加轻松。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水平在不断地提高,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学生主体意识,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只有将学科专业素养、科学的教学手段与先进的教育技术相结合,才能为学生呈现高效率的精彩课堂。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深入探究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融合的有效方式,帮助学生学好生物知识,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骨骼发育生物
高清大脑皮层发育新图谱绘成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做家务的女性骨骼更强壮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健康骨骼
青春期乳房发育困惑咨询——做决定
第12话 完美生物
孩子发育迟缓怎么办
骨骼和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