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生活化阅读与写作策略初探

2022-03-16梁来胜甘肃省庄浪县卧龙中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13期
关键词:社戏景象生活化

梁来胜(甘肃省庄浪县卧龙中学)

阅读与写作的本质是情感与经历的传达与获取,但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习惯于脱离生活实际进行创作,进而对阅读与写作产生了厌烦甚至抵触心理。因此,阅读与写作教学在素质教育模式下需要转变方式,教师应该将学生的感受作为衡量要素,开展具有生活趣味的读写教学,让学生重拾对阅读与写作的热情,使其在生活化的阅读与写作情境中投入真情实感。

一、从生活角度解读文本内容,重视积累读写素材

无论是基础知识还是综合能力,语文学习离不开积累的过程。学生要想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应用能力,需要在课内外不断积累,不断反刍知识内容。语文课程的知识一部分来源于生活中,从简单的口语对话到深奥的文章写作,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找到语文学习的素材。加之语文的应用又时刻处于变化发展中,所以语文学习实际上是永无止境的。学生要学会在生活中积累语文素材,并依靠自身力量完成读写素材的生活化解读,时刻保持良好的语文学习状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学生不仅能够通过查阅资料积累知识,还可以将生活中的各种经历变成其写作的素材,从生活角度去解读文章内容,让学生体会生活的乐趣,使创作更具多元化。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更加便捷地对文本或写作主题进行生活化解读,让学生由泛读深入到细读。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八年级下册《社戏》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针对其中的生活化问题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社戏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以及社戏的具体形式与内容,并为学生介绍现如今部分地区对社戏这一传统习俗的继承与发扬情况,让学生相信社戏是真实存在的一种民俗活动。这样,即使学生没有实际参与或观看过社戏,也能对该项活动的具体流程有所了解,进而对课文中的细节有更深刻的理解。随后,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就课文的深层情感进行分析,让学生从故事情节阅读深入到情感体悟层面,从而实现对生活知识与真实情感的双重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实践活动的开展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让学生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激发灵感,从而积累写作素材,提升创作能力。

二、联系阅读与写作常见主题,引导学生感悟生活

初中生在学习压力的迫使下埋头于各科学习,很难有机会感悟生活乐趣。由于日常生活被书面化的学习填满,大部分学生只能从阅读中获取间接经验,而对于那些阅读理解能力不足的学生来说,甚至连间接经验也无法顺利接收。在文学创作领域,自然生活是众多经典作品的灵感来源,优秀作品无一不饱含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因此,教师若想让学生增长见识,学会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就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与写作方法,为学生的生活化语文学习提供灵感,指导学生主动感悟自然,挖掘其中的价值。

例如,“四季”是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的常见主题,该主题又可以细分为“春、夏、秋、冬”四个方面,每个季节皆有其独特的景象,而作者的心境又会影响各季节景象描写的情感基调。因此,教师可以将“四季”作为一个单独的读写专题进行教学,带领学生一边分析名篇佳作中的写作内容,一边感悟自然环境的真实景象,打通学生思维中抽象文字描述与形象生活画面的转化通道。以“春”这部分的生活化读写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由教材七年级上册《春》这篇课文引入“春天的情境”,让学生先阅读文字内容,并询问学生是否能通过文字想象到春天的景象。如果学生给出否定回答,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现与春天景象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告诉学生:阅读既要读文字,又要读生活。通过文本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使学生领略到初春时节万物复苏的景象,在现实生活中会对四季景象的变化更留心,也更加亲近自然,热爱生活。

三、灵活转化阅读与写作要素,从阅读过渡到写作

阅读与写作是思想情感交流的两个方向,前者重在感悟理解,后者重在清楚表达,两者在语文学习中是相互依存的。因此,在强化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时,教师不能忽视两者的有机结合,而是要将阅读与写作的生活化交叉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手段。一方面,教师可以从基础词汇、句式和修辞等方面拆分阅读与写作过程,让学生掌握写作的一般规律,学会从阅读文本的字里行间探索深层含义,明确生活化语言与书面语言的交汇点;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情感状态选择文字表达的方式,提高学生写作在情感表达方面的准确性,借助生活要素增强情感的真实性。

例如,在“放学路上”这一命题作文的练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积累的阅读素材应用于写作中。首先,教师要根据“放学路上”这一生活情境,鼓励学生回忆每天放学时自己都有什么样的心情,以此来确定写作中的情感走向。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确定有关“路上”的写作内容,让学生描写街景或行人,以此来表达或兴奋、或沮丧、或幸福、或迷茫的心情,如用“交通拥堵”来表现归家的急切,用“路人脸上洋溢着归家的幸福”表现自身的兴奋等。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先确定写作思路,再根据写作需求从积累的阅读素材中寻找写作的灵感,避免出现“为了使用素材而使用素材”导致的情感线不连贯等问题,这样对生活场景的描写也更具真实性。

四、巧妙运用真实生活场景,丰富阅读与写作形式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创作的主题内容多种多样。为了让学生迅速找到创作的灵感,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不同的主题结合生活中的场景进行构思,利用真实的生活经历为创作内容增添情趣。学生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呈现写作内容,让创作的过程充满生活的乐趣。对于语文学科来说,阅读与写作是整个课程体系中情感抒发较为丰沛的部分,也是最容易对学生思想产生影响的部分。因此,教师在开展生活化读写教学时,可以适当与学生在青春期面临的困惑相结合,转变读写形式,方便学生阅读与写作中的情感抒发。

例如,在互联网时代,社交平台上的“朋友圈”“微博动态”等功能在某种程度上与“日记”的形式是一致的,很多学生都有以社交媒体动态记录一天经历与心情的习惯,这其实就是一种生活化的写作形式,而学生相互阅读动态并发表评论,也是另一种形式的阅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发表动态时更加仔细地斟酌语言,注重文字表达的逻辑性,以做到在生活细节中练习阅读与写作。另外,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网络媒体社交情况的监督,确保学生遵守文明上网的规则。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因而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生活化转变刻不容缓。为了将读写教学与现实生活彻底贯通,教师可以多引导学生从生活角度解读阅读文本,积累写作素材,并进一步感悟生活本真,还要帮助学生掌握阅读与写作的双向过渡方法,使两者相互融合、互为补充。

猜你喜欢

社戏景象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池中景象
杯中异景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冬天的景象
定准语文课堂的出发点——丁卫军《社戏》教学实录评析
风景这边独好——丁卫军《社戏》教学课例深度研读
《社戏》:一篇布满矛盾的作品——《社戏》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