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量感”培养的小学数学长度单位教学探究

2022-03-16陈幼珍

读写算(上) 2022年2期
关键词:量感数学老师长度

陈幼珍

基于“量感”培养的小学数学长度单位教学探究

陈幼珍

(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福建泉州362000)

在小学的长度单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量感”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教学意义。它不仅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们掌握长度单位的相关概念和计量换算规律,同时还能充分地培养学生们的空间概念和数学估算能力。本文首先对“量感”培养在小学长度单位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认识,然后进一步分析了当前我国小学长度单位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深入探究了基于“量感”培养下小学长度单位教学的主要策略。

量感;小学;长度单位;教学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家长和教学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启蒙式教育。通过启蒙式的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们顺利地迈入整个数学知识的学习生涯,同时也能有效地促进他们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其中,长度单位的学习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部分核心内容,对学生们打好数学基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长度单位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对学生们进行数学“量感”的培养。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深入探讨和分析基于“量感”培养的小学长度单位教学的主要策略。

一、“量感”培养在小学长度单位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所谓“量感”就是指人们运用视觉和触觉等感觉器官对客观存在的物体的长度、重量、面积、速度以及运动状态等方面的直观感受。在小学数学长度单位的教学过程中,“量感”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①通过“量感”的培养,更能加深学生们对长度单位、概念和相关计算方法的直观认识。例如学生对毫米、厘米、分米和米等很难理解和分清,而如果老师们将这些概念具体涉及的物体长度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们不但能很快分清,同时也能有效地把握住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数学计量关系。②通过“量感”的培养,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们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例如,对于“飞机这一交通工具,相比于汽车而言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如果采用宏观的描述往往很难将其特点描述清楚,如果采用具体的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对其进行描述就会很容易将其特点描述。③通过“量感”的培养,更能提高学生们对数学问题的演绎推算能力。例如,对于两座城市之间的距离,通常会用到千米或者公里等长度单位进行度量,且现实生活中如果用直接的测量工具对这一距离进行测量往往很难做到。而当学生们在掌握了速度、时间与距离三者之间的量度换算关系之后,就很容易通过数学的演绎推算方法将其准确的长度距离计算出来。

二、当前我国小学长度单位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小学长度单位教学未完全结合实际情况进行

由于当前我国小学数学尚处于深化改革阶段,很多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对长度单位的教学还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课堂讲解和直接灌输上,而没有完全地将这些知识有效地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造成学生们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计算公式。即使有的小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将这些知识掌握了,但是当他们遇到具体数学问题时也常常显得束手无策。

(二)部分数学老师对于长度单位的教学方式较传统

由于受传统数学教育观念的影响,一部分年龄较大的小学数学老师仍然在沿用自己过去多年的教学方式,而未与时俱进地根据小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进行改进和创新性教学。这不仅不能有效激发起学生们对于长度单位等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会使他们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的学生甚至产生了严重抵触和厌学的心理情绪。

(三)数学老师在长度单位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未改变

在许多小学数学老师的观念中,他们始终认为小学生还处于孩童阶段,其接受能力较差,只有通过数学老师灌输式的讲解以及反复地进行课后习题练习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数学老师们仍然将自己放在了主体地位,而常常轻视了学生们的主体性。这样不仅导致很多学生被动式地接受数学老师讲授的知识,同时他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也只是简单地模仿,而未充分训练自己的数学逻辑推理与归纳演绎能力。

(四)数学老师对于学生们在学习后的掌握情况了解得不充分

要使小学生们有效地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等数学知识,除了数学老师们课堂的认真讲解外,更多还是需要学生们自己及时地将这些知识消化。因此,这就需要数学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但是,在长度单位等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而对于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以及具体掌握情况还了解得不够充分。这不仅造成学生们囫囵吞枣式地学习,同时也加重了他们在后续相关知识的学习难度。

三、小学长度单位教学培养学“量感”的方法

(一)观察触摸,感受标准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长度单位教学属于一项基础性数学知识学习,最初是以认识相关标准量为主,以标准量为基础学习更加复杂的量。从小学低年级阶段开始,最初是让学生认识并学习一些标准量,比如单位为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以此为基础认识并学习微米、毫米、分米以及千米等单位。长度单位的学习与重点单位和体积单位等教学目的类似,主要培养学生“量感”,使其对不同单位的长度有一个具体化的认识。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量感,在开展长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观察与触摸,以此真切地感受到不同长度单位的量感。例如,在学习《长度和长度单位》的过程中,老师应当做好教学准备,分别准备好长度为1毫米、1厘米和1米的粉笔以及长度为10米的多媒体教学指导棒,让学生通过观察及触摸不同长度的物体,以此感受不同长度带来的量感。以观察和触摸的方式能够让学生直观地进行感受,且能够加深其对长度单位认识的印象,通过触摸的方式了解不同单位物体的具体长度。然后,老师老师可引导学生进行长度绘画,将不同的长度物体通过绘画的方式和同学进行交流,让学生凭借之前的观察与触摸来说出相关长度,这样能够使学生进一步地感受标准量。

(二)自制米尺,感受测量工具

要想培养学生量感,就要使其能够进一步地感受到测量工具,此类工具是对不同单位量测量最有效的方法,这也是数学教学设计的内容。在进行长度教学时,老师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制米尺的方式让其感受测量工具,通过对该项工具的感受能够培养其良好量感的形成,进而也就对不同单位的量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对此,以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教学为例,在进行《认识米》的课时教学中,该阶段学生对于厘米单位已有基本的认识,而在此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并学习5厘米、10厘米、1米、10米的长度量感。让学生能够初步意识并了解“米”的形成是由多个“厘米”叠加而成,从而发现长度单位中不同量之间的关系,并准备好硬卡纸、剪刀等工具带领学生进行测量工具的制作。通过制作米尺的方式,让学生能够透过课本从不同的角度感受长度单位的量感。

(三)推理想象,构建大单位量感

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来说,在长度单位教学方面还会涉及一些大单位,而对于大单位量感的培养来说,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推理与想象,从而才能形成良好的大单位量感。在学习小单位长度方面能够让学生以观察和触摸的方式进行感受,而对于大单位的学习和认识来说,更多的是全凭学生进行想象,由于单位量较大,无法让学生透过实体进行感受。所以,以学习小学五年级课本中《米的认识》为例,该课时中不再以学习毫米、厘米以及米等小单位长度为主,而是让学生学习并认识千米、万米等大的长度单位,这就需要老师以教材内容作为依据在讲解大单位知识的同时,可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感受,并积极调动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让其自行进行思考。老师教学中可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坐车还是走路,人们常说的1公里就是1km,并为学生讲解1千米是10个100米的结合,而100米是10个10米的结合,通过学生自身对10米等小单位的量感进行思考衍生,以推理的方式感受大单位的量感。

(四)对比体验,加强学生量感意识

除了上述三种方法以外,在实际长度教学中,老师还可通过对比体验的方式加强学生量感意识,通过将不同长度单位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各单位间的具体量感与其实际差别。例如,在开展《千米认识》的教学过程中,以体育1千米跑为例,数学老师与体育老师共同合作,在体育课进行男生1千米跑及女生800米跑体能测试的过程中,数学老师首先通过对学生简要讲解1千米的概念和相关知识,随后,学生就可通过实际体能测试的方式,在完成1千米跑步中男同学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千米的量感,而女同学跑完800米后,再观看男同学的1千米应能够真切感受其量感。

四、基于“量感”培养的小学长度单位教学策略

(一)明确教学任务,将长度单位的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

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其具有活泼好动且充满好奇心的性格特点,所以数学老师在对其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地根据孩子们的这些性格特点,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使他们有效地掌握长度单位的相关数学知识。

例如,在数学课堂上,为了让学生对长度单位中的毫米、厘米、分米以及米等数学知识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数学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分辨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如小针的长度、头发的直径以及黑板的长度等问题。这样,学生们通过对这些生活实物的直观认识,不仅会减少对长度单位学习的排斥感,同时也有效地对各种物体长度的“量”有了清晰的认识。

(二)注重长度计算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们的探索精神

数学老师在进行相关内容教学的时候,应充分注重对学生们长度计算方法和过程的引导,从而培养起他们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抽象数学问题的精神。

例如,数学老师在给同学们讲授不同长度单位,如厘米、分米以及米之间的换算关系时,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现场参与的方式完成学习。首先,数学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对应长度的线段,然后让同学们自己独立思考和分析这些线段之间存在怎样的长度换算关系。这样,学生们通过主动参与思考和计算的过程,不仅有效地掌握了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同时也培养其独立探索的精神。

(三)加强动手实践,提升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为了使学生们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对长度单位的“量感”更加具体和深刻,在长度单位的数学课堂上,数学老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时间的安排,为学生们精心设计一些可以实际动手操作的习题。

例如,在学习不同物体的长度计量单位时,数学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分别用直尺、卷尺等工具测量一些书本、课桌和黑板等物体的具体长度。同时,在测量了这些物体的长度之后,数学老师可以让他们进一步换算一些这些物体之间存在什么样的长度关系,如课桌的长度是书本的几倍、黑板的长度是课桌长度的几倍等数学问题。学生们通过这样的课堂动手实践,不仅有效地认识了不同物体的具体长度,同时也通过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进一步掌握了“量”的换算方法。

(四)拓展练习内容,深化学生们对“量感”的认识

数学老师在为学生设置这些课后练习题时,不仅仅局限在一些常规和典型的数学问题上,而应囊括他们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特别为了让同学们加深对宏观长度单位,如里、公里等的理解,数学老师就可以将自然科学中的地理知识融入其中。

例如,学生们在掌握了这些宏观长度单位之后,数学老师就可以在课后习题中让学生计算和思考自己所在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距离这类数学问题,从而让他们对宏观长度“量”的认识更加深刻。

(五)及时交流,增强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

在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相当一部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还不够充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例如,数学老师在给学生们讲授“圆的周长如何测量”时,就可以通过课堂互动的方式完成教学目的。首先,数学老师可以向同学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由于圆的形状非常特殊,那么大家如何进行周长测量呢?”接着,不同的同学会根据自己的思考,在课堂上提出测量方案。最后,数学老师再给予明确的答复。这样,不仅增强了课堂互动,同时也可使同学们对特殊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长度单位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小学生们进行数学“量感”的培养,不仅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们对抽象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帮助他们掌握长度单位测量和计算的相关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生活中各种关于长度计量学方面的问题。因此,作为小学数学的广大教学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量感”培养对整个小学数学长度单位教学的重要性,并善于将各种“量感”培养的有效策略运用到整个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从而有效地培养起学生们的这一数学核心感知能力。

[1] 李文铿.直面测量本质,深入长度学习——在长度测量中提升小学生量感的教学思考[J].考试周刊,2020(05):11-12.

[2] 位惠女.突破迷思概念,培养学生量感——再次执教“课桌有多长”教学思考[J].小学教学,2020(20):27-31.

[3] 方超.培养学生数学"量感"的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21(01):95-96.

[4] 陈黎春.指向量感的意义构建历程——"长度单位的复习"教学片段与思考[J].小学教学:数学版,2020(6).

[5] 郝琳.基于自主学习下的任务驱动,让量感落地——"毫米的认识"教学片断与思考[J].小学数学教师,2021(7).

[6] 杨冬菊.学生量感培养的教学策略——以小学"计量单位"教学为例[J].2018(4):76-78.

[7] 陈静.儿童"量感"素养的理性审视,问题剖析及培养策略——以三,四年级学生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21.

[8] 肖群,孙旻晗.从评判到推理借数感建量感——《认识千米》教学与评析[J].小学教学设计,2020(20):3.

G628,C41

A

1002-7661(2022)04-0165-03

猜你喜欢

量感数学老师长度
数学老师与达摩克利斯先生
兼收并蓄
绳子的长度怎么算
1米的长度
爱的长度
怎样比较简单的长度
依托教材培养学生量感的新视角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静待“量感”生成
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