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跨文化传播SWOT分析及对策

2022-03-16解茂芝张宇婧周常青陈依帆胡以仁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跨文化中医药文化

解茂芝,张宇婧,周常青,陈依帆,冯 宇,胡以仁*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中医药是我国独具特色和优势的卫生资源,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为民族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医药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是中医药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医药发展的内在要求[1]。但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这一天然屏障的存在,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的中医药在开展跨文化传播时必然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医药跨文化传播是否能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来自中医药本身的发展及来自外部环境。因此,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探寻“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医跨文化传播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并为其寻求解决思路。

1 中医跨文化传播的SWOT分析

1.1 优势(S)分析

中医药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健康养生理念和实践经验,在复杂疾病及慢性病治疗、促进人类健康等方面临床疗效显著。相对于西方现代医学,中医更注重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多因素出发,整体、全面地把握人与自然的联系,揭示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保护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提高生存质量。作为中华文明最古老的文化因子之一,中医药一直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以人为本,调和致中”的内涵与核心价值。美国当代著名的物理学家卡普拉认为,“中医把身体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的系统的概念,显然比古典的笛卡尔模式更接近现代系统方法。[2]”

此外,中医药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望、闻、问、切四诊,充分尊重人,对人体无损伤,不给病人造成特殊压力;中医的各种适宜技术(包括针灸推拿、中医内服、中医外治等)以给人的损伤和刺激最小为基本原则;中医药取天然,是绿色生态的医疗方法。

1.2 劣势(W)分析

标准化是中医药真正融入国际医药体系的必经之路。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等因素,目前中医药的标准化之路困难重重:首先是中药的种植、加工和炮制标准,遭遇西方各国技术壁垒众多。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各国不一致,中国的中药材种植标准、道地药材标准、中药饮片的炮制标准尚未得到国际认同。在国际中草药市场,作为原料大国的中国主动权缺乏,中药饮片出口我国中药生产经营企业只能按照洋客户的要求去做。中医药标准的缺乏必然导致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陷于被动。

其次是中医的技术标准。虽然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实在,已被百千年来历史所检验证明。但在海外中医药发展进程中,中医的技术标准有待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否则将严重阻碍中医药走出国门外的发展和提高。

1.3 机遇(O)分析

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把中医药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并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向世界发布了《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等,中医药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中医药被频繁纳入中外政府高层会谈议题,成为国家层面合作的重要领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医药医疗服务、教育、科研合作交流的需求被进一步激发,也将为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机遇。

2020年席卷全世界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中国防控成功的一大特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提到,中医药参与救治确诊病例占比达到92%[3]。中医药的疗效和实践充分证明了中医药文化生命力,历久弥新,值得保护、传承和发扬。在当前全球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中医药正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在正是中医药跨文化传播、造福国际社会的大好时机。

1.4 威胁(T)分析

新文化运动之后,随着“西学东渐”,在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压制下,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医药学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和批判。科学主义的盛行,西方学科的分类及其“形式和方法”成为是否“科学”的评估标准。在现代科学霸权主义语境下,凡是不符合“科学”的东西,都要遭到批判、唾弃。中医药陷入被怀疑、被排斥的漩涡,在国际社会中失去了话语权,表面上看是个医学科学问题,从本质上看,是个文化问题,是一个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的问题[4]。

几千年中华传统医术沉淀,无数医术前辈总结成就的中医文化,近年来却被韩国等邻国“抢注中国文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上,申遗成功的韩医学圣典《东医宝鉴》被形容成一本“预示了东亚及其他地区医学发展”的权威书籍,并获得“医学专家的集体支持与皇家指认”。但实际上,《东医宝鉴》的许多内容都来自中医。

2 中医跨文化传播的策略

2.1 政府进一步加强国家间对外战略协调机制,营造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国际环境

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在及时了解他国的法律法规、传统文化、宗教信仰、医疗卫生和经济发展情况基础上,充分调研影响中医药在当地发展各方面之间的影响制约因素以及中医药在当地被接受和认同的程度等,凝练适合当地的发展策略,融入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策略框架内,加强国家间对外战略协调机制,为中医药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创建更广阔的平台。

在中医药医疗服务方面,做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政府有关中医药发展计划的衔接与沟通,基于中医药在慢病预防和治疗中的特色优势,以中医医疗开道,推广中医药医疗保健理念,把中医药文化连点成线、由点及面推广到全世界。选派国内优秀的医学骨干赴海外提供中医医疗和养生保健服务,根据当地人的体质特点和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筛选出适应当地群众且能被患者普遍接受、技术操作规范的中医药防治方案。同时可携手“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已经建立的海外中医药中心,推出一批“中医药特色医疗海外示范点”,以点带面,向周边沿线国家推广经验,全面向海外推进中医药特色疗法。

2.2 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整合资源,形成“中医+”的跨文化传播战略新格局

中医跨文化传播是一个宏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在政府的宏观整体部署下,在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职能部门的协同规划下,联动企业、科研院所、中医药高等院校等部门形成多元互助、协作管理的机制。

教育部要积极引导鼓励各中医药院校积极开展与国际组织、外国政府机构以及高等院校之间的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大力发展中医药类来华留学生长、短期教育,鼓励有条件的中医药院校在海外开展中医海外教育,对有需求的国家积极开展中医药援外医疗和技术培训项目,把关中医药类留学生的培养质量。同时坚定中医药类大学生中医药文化自信,加大中医药院校中医药类复合型、跨界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后继有人奠定坚实基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制定全面、多维、广角的中医药发展战略,定期对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等“走出去”的项目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将国际合作专项项目与各省、各中医药相关单位的具体工作统筹联系等。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要对中医药材的种植、中药饮片的生产质量管理、中药的注册管理、中成药的质量控制、中医药的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加强引导,规范管理,从源头上争取国际中药材种植标准、道地药材标准、中药饮片的炮制标准制定的主动权,助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

除此之外,政府在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过程中管理、监督、规范协调作用十分重要。政府部门应该尽快完善相关政策,包括制定法律法规保障医药企业合法宣传的权益,打击医药企业不法宣传的行为;由中宣部牵头,文化和旅游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导,从国家整体外交、人文交流、医疗服务和所在国中医药需求度、成熟度等多个层面考虑,联合外交、侨务、教育、商贸等部委局的工作,共同挖掘中医药文化资源宝库。

2.3 助力国际化水准的中医药规范和标准制定

国际性的中医行业组织如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在中医药跨文化传播中具有特殊地位,是推进中医药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化中医药标准建设能为日后我国原创的中医药产品、服务的技术和贸易提供国际认可的解决办法,消除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中医药文化壁垒,是中医药真正融入国际医药体系的必经之路。通过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的联系,稳步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地位,增强国际组织对中医药的理解,建立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中医药标准规范,逐步掌握中医药的主导权。

基于中医行业组织,组织协同世界各地中医药专家,加强与各国在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等方面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获取第一手海外各国(地区)有关中医药政策法规、临床执业、教育科研、立法和管理政策的相关资料,对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的路线、方式、措施等进行客观科学的预判和规划,积极开展中医药术语、信息、诊疗技术、设备等国际标准的制定,把中医之轨铺向世界。

2.4 挖掘中医药的普世价值,深耕特色,实现品牌效应

对于任何一种传播产品来说,受众可以从该产品上获得的物理属性与精神感受的利益总和便是该产品的价值[5],一般来说,价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际价值;感觉价值;象征价值。除了实用价值是受众需求的中心内容外,产品的感觉价值和象征价值已远远脱离物质消费层面。而中医作为一个价值复合体:文化、健康、养生、商业……任何一项价值都可以作为撬动中医跨文化传播的支点。在全世界人类崇尚健康和绿色医疗的今天,兼具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的中医是开拓国际市场的利器。

充分挖掘中医药文化的普世价值,使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与现代理念和科学技术紧密结合,不断探索、优化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途径,在深耕中医特色的基础上采取合适的表现方式,考虑受众需求,不自说自话,使中医药的自身价值与受众需求实现完美契合,并将这一切合点进行精准的定位,才能为良好的传播效果奠定前期基础,才能逐步获取不同地区的海外受众对中医药文化的接触、认识和认同。

3 结语

中医跨文化传播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系统。要实现未来中医药跨文化传播向纵、深拓展,需要综合考虑中医药自身发展情况、中医文化挖掘程度、相关产品以及传播语境等。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了八字重要指示精神——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这八字纲领既是全体中医药人的指路明灯,又是根本遵循。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布局“中医药跨文化传播”,本文是笔者的一次探索和尝试,希望能启发更多同仁的思考和探索。

猜你喜欢

跨文化中医药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