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模式研究

2022-03-16张红丽刘小彩张来宾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农民人才

张红丽,刘小彩,张来宾

(1.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1450;2.郑州轨道工程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持,尤其需要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是培育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推动职业教育面向乡村,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适合的专业技术人才,提升村民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

1 乡村振兴的内涵概念

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目标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能够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村农民经济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2 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的助力作用

2.1 职业教育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科学文化素养

河南省地处华北平原,气候地理环境适合农业种植,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发源地之一,是我国农业生产大国,河南省众多农村居民都是以务农为生。随着科技发展,单纯凭借经验种植农作物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农民需要提升自身科学文化修养,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方法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获得更多经济收入。职业教育能够向村民宣讲先进的科学种植知识,普及惠农补贴政策,让农民从中学到真正实用的知识技术,了解政府各项政策补贴,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水平,紧跟党和政府的步伐,走上勤劳致富的道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2.2 职业教育可以培养扎根乡村的专业人才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乡村贫穷落后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乡村教育资源不足,很难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即便培养出了人才,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多数人才也更向往大城市,不愿意回到乡村。根据乡村具体情况开展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培训学生能够用得上的技术能力,可以因地制宜,结合农民对知识的实际需求,培训农民如何分辨良种、如何科学种植,让农民将传统劳作经验同科学知识相结合,将本就扎根乡村的农民培养成新型农业技术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3 职业教育可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迅猛,乡村想要实现振兴也必须赶上科技浪潮,抓住互联网的东风顺势而起。职业教育能够改变乡村居民的传统观念,将互联网思维传递给村民,教给村民如何通过网络售卖农产品,提高经济收入。职业教育帮助村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教会村民科学种植和互联网营销,引导农民进行规模化种植,将农作劳动和农产品转化为经济收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3 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乡村振兴需要职业教育的支持,职业教育同样需要依托于乡村振兴才能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目前,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教育人仍然面临一些问题,比如,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缺乏有效的合作通道,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和乡村振兴人才吸引不同步,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设置与乡村振兴实际需求不匹配,等等。这些问题阻碍着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3.1 职业教育开展情况较差,农村居民学习积极性较低

现在提到职业教育,一般指的是中职、高职教育,教育面向对象是学生。但是,想要促进乡村振兴,扎根于农村的普通村民也应当是职业教育的主要培训对象。面向乡村的职业教育应该切实考虑到乡村的实际情况,根据农民的需求,开展实用性很强的培训教育,提高农民的农学水平。然而,目前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开展情况比较差,一方面是职业院校开展的教学内容与农村生产生活关联不大,职业教育进农村的次数也较少,没有形成规范化体系,另一方面则是多数普通农村居民认为职业教育培训内容对实际生产生活用处不大,职业教育参与积极性较差,基本只有农村干部比较积极参与成人教育。

3.2 职业教育培训内容无法满足乡村发展实际需求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的基础产业是农业,想要助力乡村振兴,必须促进农村农业发展。然而,当前多数职业院校开设的教学内容中缺少农学专业课程,少数涉农课程也欠缺实用性,人才培养主要面向工业、服务业,多数学生毕业后纷纷涌向外省大厂务工,职业教育不仅不能贴合乡村实际发展需求,还导致了人才外流。而职业教育进农村开展的培训课程以普及知识为主,有些农民觉得这些知识实用性不强,不如自己多年的农业生产实践经验,还有一些培训讲师态度敷衍,农民职业教育流于形式。

3.3 乡村劳动者涌向外地务工,人才外流

农村居民传统观念里认为种地是低等的工作,需要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受累,一年收成还得看天意,是一件吃力不讨好、收获比不上付出、不划算的工作。比起老老实实种地勉强糊口,多数农村壮劳力更愿意趁着身强体壮的时候去外省务工挣大钱。新一代的年轻人在求学过程中更是亲身体验到大城市的资源优势,相比之下,乡村缺乏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对于大部分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而言,所学专业并非农业,回到乡村没有任何发展前途,所以他们毕业后鲜少返乡,更多选择前往大城市拼搏。这造成了乡村劳动力外流,农村空巢现象越发严重,新生儿出生率降低,人口减少,没有人,何谈发展振兴。

4 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策略探究

4.1 加强成人教育,提高农村居民学习积极性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知识技能水平。农村职业教育的教育对象主要有两类,全日制在校学生和农村普通成人。全日制职业教育有比较完善的教学设施和教学体系,学生可以全身心投入学习,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不同于可以在学校完成全日制教育的学生,作为目前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扎根农村的农民是需要赚钱养家的成人,面向农村成年劳动力开展的职业教育,只能选择远程、函授等非全日制成人教育方式,使得农民既能兼顾工作生活,也能学习知识技能。因此,要加强成人教育,扩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覆盖范围,定期在乡镇组织农民参加知识技能培训,通过发放技能补贴等政策,吸引农民积极参与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让农民切实感受到职业教育的好处,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愿,培养出一批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农村劳动者,助力乡村振兴。

4.2 职业教育培训内容贴合乡村发展实际需求

职业院校在开展教育培训时,要切实考虑到当地乡村的实际发展需求,培育适合乡村产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推动乡村振兴。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多数农村也是以农业为主要支柱产业,因此,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当增加农学类课程,培育学生成为懂得科学种地的新时代职业农民。同时,职业院校还要根据乡村产业发展需求,增设特色专业课程内容,例如,有的乡村果园种植业发展比较好,职业院校可以在农学基础上增设果树病虫防治一类课程。另外,职业院校也要注意深化校企合作,安排学生进入乡镇企业对口岗位实践,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鼓励学生投身乡村建设。而在面向农村农民开展的职业教育培训中,也要贴合农民的生产实践需求,培训实用性较强的农业知识,培养农民具备农业科技思想,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让农民能把生产劳动转化为经济效益。

4.3 加大农业扶持力度,引导大学生返乡创业

乡村人口外流的最直接原因是,个人种地收入所得远比不上外出务工收入。因此,为了助力乡村振兴,政府应当持续关注“三农”问题,呼吁社会各界爱心助农,继续坚持“两减免、三补贴”惠农政策,通过职业教育培训宣传惠农政策内容和农业科技知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扶持乡村农业发展。同时,政府也要通过政策引导毕业生返乡就业,改善乡村就业环境,促进人才回流乡村,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5 结语

乡村振兴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但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从现在抓好职业教育工作,提升职业教育水平,构建高质量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三农”水平,为乡村振兴培育专业技术人才,用知识托起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农民人才
人才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