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开设环境教育课的必要性研究
2022-03-16文凤,玉凤,李悦
文 凤,玉 凤,李 悦
(1.白城师范学院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吉林 白城 137000;2.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3.德惠市第十九中学,吉林 长春 130300)
0 引言
自第三次技术革命以来,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环境情况也随之日益恶化,“环境教育”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被提出。美国率先把环境教育引入到学校中,教育工作者对环境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日本自1955年后的经济快速增长,使得公害问题成为重要问题,学校也以此为契机从1965年以后开始重视环境教育。20世纪70年代,我国才逐步开始进行环境教育,局限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多数也只是进行学科渗透,有的学校根本没有环境教育,也只有条件较好的学校才会单独设置环境教育这门课。目前我国国内关于中学开设环境教育课的研究有很多,也大多从各方面调查分析以及指出环境教育课开设目前所存在的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1 中学开设环境教育课的必要性分析
1.1 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随着经济和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环境也遭到了破坏,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暴露了出来,甚至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资源过度利用和过度浪费,人们无止境地对大自然进行索取,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环境污染也随之加重。目前很多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没有做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甚至还会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尤其是水资源,很多人还是不能做到随手关闭水龙头,节约用水等一些日常生活中所力所能及的一些节约资源的习惯。
1.2 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1992年中国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中学生阶段正是掌握知识和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重要时期,学校和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相关知识的教授,中学生在理解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基础上,重视可持续发展以及在未来生活习惯和观念上上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学阶段环境教育课的开设能够很好地对这一观念的全面教授,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可持续发展。
1.3 学生知识储备的需要
中学生在不远的将来会成为社会的栋梁,而他们在对环境的看法和态度上,将很大程度决定我国未来的环境保护工作。中学生的环境意识与我国的环境发展有着很大的联系,所以在中学生时期开设环境教育课是有必要的。中学时期的学生不仅要加强环境知识的储备,还要增强环境意识。中学生作为在校学生,更多接受的是学校教育,要想加强学生环境知识的储备,开设环境教育课是很有必要的。
2 中学开设环境教育课的对策
中学环境教育课的开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具体措施。
2.1 学校方面
2.1.1 发挥学校的整体管理和教育功能
学校要意识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现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形势下,环境问题也日益明显,环境教育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中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正处于意识形成和学习能力提高的关键时期,接受环境教育是最为适宜的时期。因此,学校应抓住关键时期对中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做好具体的开设办法和开设准备,发挥整体教育功能。
2.1.2 建立健全有关环境教育的具体实施办法和评价办法
学校开设环境教育课需要学校落到实处,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和评价准则,以利于推动环境教育课的开设。环境教育课的开设,离不开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校实行大方向的把握,具体的实施操作还需教师来具体执行。评价标准和奖惩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推动环境教育课开设的关键因素。在评价标准和奖惩标准的制定上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还要重视学生的总体课业负担等问题,以达到环境教育课开设的最优化实施和评价。
2.1.3 加强教师职后环境教育系统培训
教师职后的环境教育知识掌握并不全面,由于教师多年来一直从事单科教学活动,因此对环境教育知识了解并不够深刻。学校对环境教育的不重视等,一直未进行教师的环境教育知识的系统培训。学校要经常组织在职教师进行系统的、专业的培训工作,加强教师的环境教育方面专业知识。对于教师有关环境教育研究活动给予支持,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环境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组织学校在职教师进行内部交流环境教育活动,加强与本地或外地其他湖南经组织的密切联系,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2.2 中学教师教师方面
2.2.1 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素养
俗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一线实施者,自身专业知识必须要扎实过硬。环境知识作为专业性较强的一门学科,需教师进行专门的学习和研究。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或者会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或者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环境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2.2.2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途径
环境教育的实施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对环境教育的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环境教育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实践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实施环境教育,课外实践操作性强,趣味性强,能够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将环境教育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在教学时进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现实感,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细致观察并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2.3 高师院校方面
高师院校作为未来教师的主力军,要加强对在校学生的环境教育,使未来教师在就职前接受专业系统的环境教育,为就职后环境教育打下基础,增强高师院校学生有关环境教育知识的专业素养。另外高师院校还可利用相关资源积极开展学术研究,鼓励高师院校学生积极参加环境教育学术研究。
2.3.1 加强对高师院校学生的环境教育
高师院校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主要阵地,做好对高师院校学生的环境教育,在对未来教师的环境教育知识的掌握和教学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现今社会发展飞快,环境形势也不容乐观,高师院校的学生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一分子,也应肩负起时代的使命。不仅作为知识储备的需要,也为未来建设社会贡献一份力量。高师院校要加强有关环境教育课程的实施,定期请专业人员举办讲座,也可以组织大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等研习活动。
2.3.2 积极开展相关学术研究
高师院校可利用相关专业资源,鼓励在校师生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向专业领域进一步发展。相关的学术研究能够加深对知识更专业的理解,使高师院校的学生紧跟社会趋势。高师院校可以为学术研究提供便利的条件,重视有关环境教育方面的专业研究。
3 结论
中学阶段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部分,接受教育的范围较广,且中学生在意识与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在中学开设环境教育课较为合理。但环境教育课的开设情况并不理想,基于此情况,从学校方面、教师方面以及高师院校方面提出几点对策:中学学校,(1)发挥学校的整体管理和教育功能(2)建立健全有关环境教育的具体实施办法和评价办法(3)加强教师职后环境教育的系统培训;中学教师,(1)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素养(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途径;高师院校,(1)加强对高师院校学生的环境教育(2)积极开展相关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