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的创建

2022-03-16马文兵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2期
关键词:生活化法治道德

马文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五十一团第二小学,新疆 图木舒克 844000)

通过在生活化理念下的小学道德和法治课程的构建,不但能够充分有效地提高小学的专业知识含量,而且也能够让学生利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处理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类实际问题,进而使学校有效地把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提高了小学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进了小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必须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并且进一步形成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使教学方法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 现阶段我国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学校大部分教师都在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都是在照本宣科,运用自身的课堂经历把课本上的知识点直接地灌输给学生,教师在此教学过程中往往缺少创造性,从而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很难做好全神贯注,而教师又缺少授课的积极性,久而久之课堂教学效果无法提升。依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让课堂教学氛围越来越和谐、生动,这样学生也容易理解所传授的知识内容。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课堂内容既来源于日常生活,也服务于日常生活[1]。

道德与法治课程也是小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其知识内涵对他们而言通常都是在生活中能够运用得到,教师运用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为学生进行了教学,而在实际中往往极少的教师可以做到这一点。传统课堂教学中由于缺乏活动的生机,而学生又无法把自身经验代入课堂教学内容中。让书本的知识更进一步地体现生活,不仅是为了教师的教学更有吸引力,学生学习得更投入,更关键的是为学生日后的发展,以及是否能作为一个崇尚法治,拥有良好道德修养的好公民做铺垫。

2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的创建措施

2.1 教学目标生活化

在生活化道德与法治教学总体目标的形成过程当中,教师首先必须基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为小学生确立了科学的道德教育总体目标。同时,还必须基于小学生现有的思想道德和法治意识,创设了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紧密结合的课程,从而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形成[2]。在生活化小学道德和法治的课程目标设定中,教师还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基础知识认知教学目标,逐步地向综合性的目标转化,在培养小学生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同时,教师还必须重视对学生实际才能与创新精神等多方面的发展,从而把小学生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更全面的激发起来。生活性的课程目标包括如下两个方面:首先,知识目标生活性。在小学道德和法治教学中,所讲授的目标内容都是为小学生今后的现实生存所服务的,所以,教师在设定知识目标内容时,一定要保证其内涵都是建设在学生现实生存的基石上。其二,能力目标生活性。在对学生能力的训练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把为小学生未来的生活服务当作人生目标,从而训练小学生解决问题、辨别是非的才能。

2.2 情境创设生活化

情景创设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主要手法,在生活化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形成的过程中,情景创设,教师就必须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入手,根据学生周围的生活实际情况,给学生创设一定的生活化情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振,进而深化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进而提高生活化道德与法治上课的教育效果。但在创设教育情景的过程中,教师就一定要明确地指导学生创设情景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因为创设教育情景而创设教学情境,而且还必须把教育情景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增加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进而充分调动学生对道德与法治上课教学的兴趣。此外,在设计生活化教育情景的过程中,教师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等现代化设备,使学生可以得到更为直接、生动的生活情景感受。比如:当对走向和平与发展这一课程展开教育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给学生播放一个战火纷飞的情景或者一个和平时代的情景,使学生在欣赏视频的过程中形成情感共鸣,进而了解自身生存于和平年代中的艰辛。

2.3 问题设计生活化

在生活化的道德与法律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对问题的设计,并根据学生的生活实践情况,给学生设计合理的问题,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要和学校道德与法律思想的教育内容相一致,并且还可以比较完整地反映出学校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间的联系,并以此推动了学校道德和法律思想的健康发展。第二,对问题的内容的设计应该是在学生现有的人生经历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展开的,可以合理地减少问题和内容之间的心理差异,从而减少了学生对问题的畏惧感和厌恶感。第三,教师一定要掌握设计好问题的时间,当学生还处在反思的状态时,教师再设计的问题才是最合理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课程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并且给他们提供适当的问题情景,启发他们的思考[3]。

3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构建的积极作用

3.1 提高学生兴趣

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生活化课堂的构建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培养提升,有利于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性发展。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生活化教学课堂,能够使学生生活和所学内容,产生一定的链接性,从而为课堂注入趣味性,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课堂知识的充分学习与能力的有效掌握[2]。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对学生进行教学创新,能够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和道德与法治相关的理论内容进行融合,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找到生活中的乐趣,进而则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提升。

3.2 落实生本理念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促进生活化教学课堂的构建,能够有效满足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而能够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主体地位的充分巩固,促进学生自主性的高效培养,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提升。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构建生活化教学课堂,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使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进行创造力的充分发挥,最终则能够贯彻生本教学理念,满足学生自主性的表达需求,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发展,促进学生知识的充分掌握与能力的高效培养提升。教师通过这一教学方式能够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有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发展,转变教学理念,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性。

3.3 增进师生关系

在进行传统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由于教师不能够重视与学生进行紧密的联系沟通,导致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关系不能够得到充分优化,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提升。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构建生活化教学课堂,能够有效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从而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紧密沟通联系,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自身的教学工作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前提。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能够打破师生之间的隔阂,从而以新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将内心感受以及个人观点进行充分表达,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思考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由此可见,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的构建对学生学习和未来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构建生活化课堂的具体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所要教授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变化,同时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不断地进行复盘,反思,使得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显示出较好的效果,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进一步建立更加现实生活化的道德和法治课程,可以帮助学校学生更好地把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和处理现实社会问题的综合能力,促进小学生的成长。所以,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上课的教学当中,教师必须要从教学目标生活化、情景设计生活化、问题设计生活化等方面,来增加教学当中的生活气息,使课堂内容与学生的实践生活经验相结合,进而开展生活式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建设。

猜你喜欢

生活化法治道德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