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学视域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非生态”现象及对策分析

2022-03-16丁一帆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2期
关键词:管理者心理健康大学生

丁一帆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广东 广州 510030)

生态系统理论由布朗芬布伦纳于1970年提出,该理论阐述了影响个体发展的外界环境或系统[1],后演变为教育系统理论观点。生态学定向从多方面改变了我们看待问题的传统视角,将关注点从狭窄的个体转变到个体行为所处的环境交互作用观上来,倡导在自然的社会生态环境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不是在一个孤立的系统中进行的,会受到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看,高等院校必须整合教育生态中的生态因子,促进各生态因子的和谐共生,最终实现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可持续发展,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有效途径,研究将从生态学视域角度出发,探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解决办法。

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非生态化现象

1.1 高校教师的非生态化

教师教学方式待改善。目前在大学里一般都是教师是主要教学者,有的教师教学照本宣科,教学知识仍是十几二十年前的旧知识,未注意结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面对非心理学专业大学生,有时心理健康教育课内容过于深入和偏理论,出现偏理论、轻应用的现象,这会让学生觉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授课内容很枯燥,容易出现大学生不愿意听课、课堂参与度不活跃的现象。教师教学形式浮于表面,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式落后,不能够很好地抓住大学生的注意力。反过来,大学生兴趣低下,也会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上课不能十分投入,影响上课效果。

师资不足。随着高校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非常多,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数量较少,国内高校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备比为1:4000,这远远小于西方国家1:1000的比例,在一些发达国家学校,每六七百人就会配备一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目前国内师资配备不全,有不少非心理学专业人士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全职或兼职工作,由于他们非专业出身,不熟悉咨询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实操技能,导致教学及心理辅导工作开展起来可能会适得其反,甚至有些同学认为这与自己想象的心理学差距很大,更有可能会丧失求助愿望。

教师自身水平有限。心理学只有一百多年短暂的历史,在国内的起步较晚,像沙盘游戏治疗这类设备都是近一二十年才在国内发展起来,目前不少高校引进了团辅教学设备及沙盘等咨询设施,但有许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其略知一二,有的甚至不知道如何使用,缺少相应的专业培训机会。在国内,即使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相比于西方国家,其教学方式及咨询技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2 大学生的非生态化

近年来应试教育及高考压力苦不堪言,父母及老师只关注学生的成绩,甚至认为只有考得好,才是好学生、好孩子的极端思想,不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及内在想法。面对长辈的高期望,导致学生心理亚健康发展,加上大学之后无人拘束,导致学习动机降低、学习效率低下,不认真上课,作业不按时完成或拒交,甚至出现旷课逃课、不愿意回答问题或不配合教师互动等。期末临时抱佛脚,乞求老师划重点,挂科后不反思自己一学期的所作所为反而责怪上课老师跟自己过不去,甚至恶意辱骂教师、网上公开发表偏激言论等心理扭曲现象。

有些孩子是家中独子,从小父母溺爱、过度保护,导致抗压能力低下、人际交往能力极差,面对挫折只会抱怨,课程心理微电影小组作业应付了事甚至难以完成,各种找借口理由推卸,不想交作业。还有极个别大学生沟通能力极差,以自我为中心,小组作业完成过程中只要别人未按自己意愿行事,便与他人发生口角争执、言语激烈导致同学关系差,不会自我反思、想办法解决问题、缓和人际关系,更有甚者认为自己以往从未做过小组作业,反而责怪大学教师为什么要布置小组作业,导致自己生活一团乱糟,缺乏共情沟通能力和自我成长动力,社会适应能力较差。

1.3 高校管理者的非生态化

许多高校管理者将心理健康教育课设置为大班合班上课,一百多名大学生在一个教室,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上课时很难面面俱到,不利于团辅课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教学离不开教室环境,但国内大学规划的教室环境多以满足传统教学讲授法形式,教室桌椅均固定,这会导致在课堂上小组组员互动效果较差,不利于课堂开展小组讨论,导致心理团辅课无法得到有效开展。还有些高校管理者私自将心理健康教育课课时随意缩减至12~14学时,甚至改为社会实践课等形式,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只做表面功夫,应付上级领导检查,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目的在于为在校大学生普及心理知识、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这种平时不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和普及,出了事情只能令人后悔莫及,悔时晚矣。

此外,也有高校管理人员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定位不明确,更有甚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只是做思想政治工作,导致部分学校的心理老师不仅需要做教学、咨询、普查、处理危机事件及建立心理档案等与专业相关的事情,甚至还要被指示做一些与专业不相关的杂活。管理人员的定位不明确,进一步使得心理教师从业者工作压力大,一人身兼多职,集教学、行政、科研压力于一身。还有些高校管理者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升迁渠道不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晋升空间受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受到极大限制,这无疑又会进一步打压教师的工作激情和动力。

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非生态化”对策分析

2.1 教师注重教学理念更新——培养终身学习理念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有趣性、实用性,课堂知识内容与实际结合要生动有趣,摆脱传统的强制灌输教学方式,如可以在上课前讲述小故事、播放音乐或短视频引入教学情境,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沟通交流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只有当学生的参与度高了,才能将心理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理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尊重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授课内容结合大学生群体特点,立足于高校实际情况,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在实践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总结自身教学经验,优化完善教学理论知识和内容,更新教学理念与方式,结合多媒体设备等先进教学设施,以提升大学生心理素养水平。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不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意识。青年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通过阅读书籍、听其他具有资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授课以及在网上搜索学习教育资源等,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知识水平。此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习内容并不局限于理论知识模块,也要多了解时政、当下新闻热点等,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多了解新知识、新事物,这样才不至于说与学生代沟,教学知识内容要随时代发展而更新,切忌教学知识及多媒体课件一用几年甚至十几年,要结合时代发展而有相应调整和改变。此外,还应学习了解信息技术、多媒体设备,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形式及教学内容。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积极主动报名参加培训,多与同行交流。教师要多参加高数量、高质量的专业培训,这样才不至于闭门造车、才能更好地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水平。此外,参与培训学习的同时,也能够认识到许多同行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知名专家,有机会也应多和同行相互沟通,交流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及相关工作经验,借鉴专家们的有效工作模式及方法,提升自身工作能力水平。

2.2 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健全自身人格发展

大学生应尽快适应新环境,确立合理目标。进入大学后,又来到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高考已成为过去式,它已满足不了当下大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来源,所以大学生们要多和学长学姐、专业任课教师等沟通,尽快熟悉了解新环境,以便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节奏。人一旦没有了理想和目标,就如同迷失方向的帆船,找不到前进的路,停滞不前,对于已步入大学校园的新生而言,需重新树立自身理想目标和方向,这有助于大学生们找到新的学习动力、端正自身学习态度。

大学生应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大学生要学会调动自身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以往中学时期会有老师催促学生好好学习、认真听讲,但大学校园更注重大学生的自主性,没有了中学老师们的监管与督促,并不等于说不用学习、学习不再重要了,相反,在大学学习的专业知识以及在实践活动中培养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对今后步入社会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具有主动性的大学生,无疑是已经赢在了一个新的起跑线上,所以大学生要学会做自己的主人,独立自主规划学习时间,上课认真听讲,不逃课、不旷课,督促自身按时完成作业,上课多与同学、教师互动交流,让自己主动参与进课堂教学环境中,这样学习效果才会更佳。

大学生应提升自身心理品质。大学生平时应多参与班集体活动及社会实践项目,扩大人际交往圈,锻炼自身沟通能力、抗挫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大学学习不同于以往高中学习模式,不可能一直闷着头搞自己的事情,有许多作业、社会实践及创新项目等需要分成小组,大家互相合作来完成,一个人可能会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当与其他组员相互沟通交流的时候,也会碰撞出一些新的火花,要勇于突破自己,打开心扉,多与他人沟通交流,这对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2.3 高校管理者优化思维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高校管理者提升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如设置小班教学,以便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课堂上能做到因材施教、面面俱到,照顾到每一位大学生,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此外,还可以适当增添设置一些可移动的桌椅教室,这有助于团体活动课开展,方便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及师生互动交流。高校管理者需按省厅文件规范心理健康教育课时量,不能随意减少心理健康教育课课时,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落实及有效开展,而不仅仅只是做表面功夫,应付上级领导检查,这需要各个部门管理者联合开展,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课时的数量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质量。

高校管理者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能力及资质还有很大可提升空间,西方发达国家学校配备的专职心理人数更多、受教育及培训经历更多,甚至学校会要求取得博士学位、接受规定年限要求的实习、督导经历后,才能到达入校工作门槛。而国内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求做的工作更具有综合性,这可能会导致在专业性上有所欠缺,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咨询技能培训、甚至有些专业资格证书还未拿到,只好硬着头皮上,这会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效果大打折扣。所以需要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多提供培训机会及加大培训经费投入力度,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力水平。

高校管理者需进一步明确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定位、工作职责及聘任制度,规范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的专业性及规范性,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性。高校管理者应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定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一支具有专业化的队伍,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主要从事教学和咨询任务,与行政人员性质、定位并不相同,虽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工作中难免会涉及一些行政任务,但这一职位并不等于是行政岗,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一旦混淆就会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既要忙于教学、咨询、科研任务,又要忙于行政任务,一人身兼数职,极易产生职业倦怠,甚至出现消极情绪、影响其身心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心理素养及教学水平,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更为重要,高校管理者应明确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定位。此外,规范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的专业性及规范性,也有一些相关措施制度需要落实,如管理部门在制定聘任制度及招聘时应规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必须是专业心理学背景、有相关专业资格证书、硕士学历以上等,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规性,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猜你喜欢

管理者心理健康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