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古诗词教学的整合与拓展
--《题临安邸》案例分析

2022-03-16朱海珊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陆游西湖古诗

朱海珊

(荔城镇第二小学,广西 桂林 546600)

1 案例主题

中国诗词,以其丰富的内涵,清丽的神韵,优美的语言和铿锵的音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我们要让传统文化在中小学课程中生根,在孩子身上打下中国烙印。古诗词的整合教学,不仅能高效传授知识技能,更是文化的有效传承。诗词整合基本形式很多,本文用“同一题材,不同诗人的整合教学”形式进行论述。该形式是把主题是同一题材不同的诗人的诗篇、诗词文本研究,让学生更为系统地体会古诗词的内涵和写作方法,在多维互动中锻炼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提升写作水平。让学生通过对历史背景、诗人风格等的对比、归纳、概括,提升进行有效学习,整合的内容不是简单灌输的,学生自主去发现它,并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2 案例背景

2.1 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在全国掀起了一股“诗词热”。当绝美古诗词遇上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时,中国是诗词更是熠熠生辉。认识丰厚博大中华文化、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2.2 当前古诗词课堂教学方法有待突破

目前大多数古诗文授课仍然强调死记硬背,学生无法领悟古典文化的深意,更不必提将提炼出的思想精华应用于实践中,教学方式过于形式主义。很多古诗教学课堂上仍采用四步法:介绍背景,朗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意境,朗读加深理解—背诵、默写。这样的教学模式老套,学生的很多体会是来自老师灌输,或是生拉硬拽。面对难度大,含义深刻的古诗,如何构建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古诗词课堂,拓展孩子们阅读,丰富古诗积累,引导他们去发现诗词的美,欣赏诗词的美,古典文学的精华,从他们的口中渗透融于他们的血液中,芬芳在他们的生命中,这将成为我们现在一线老师深思的问题。

3 案例过程

《题临安邸》是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首爱国诗,本单元主题“浓浓爱国情”,本课把它与陆游的《示儿》编排在一起。笔者发现这两首古诗所发生的历史背景是北宋灭亡这段时期,都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而两首诗的基调又有所不同,表达方法有所区别。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全面的理解古诗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笔者又把陆游写的同一时期、同一主题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补充进来,尝试将三首古诗进行对比整合教学。拓展与运用同一题材,不同诗人的诗整合教学也可加深学生运用对同一题材,不同诗人的整合教学。如白居易的《池上》和胡令能的《小儿垂钓》、杨万的《宿新市徐公店》、高鼎的《村居》、袁枚的《所见》、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从而使我们的古诗词教学更有效。

3.1 教学过程:(节选)

……

课件出示:山外青山楼外楼。

师: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师:“山外青山”说明山——

生:多。

师:“楼外楼”说明阁楼——

生:多。

师:是啊,这些楼是谁建的?

生:皇帝,大官们。

师:他们建来干什么?

生:为自己享乐。

③林升看到权贵们忘记了国恨家仇,他们苟且偷安、醉生梦死,他心情如何?(愤)板书:愤

所以他愤然执笔,在临安邸的墙壁上写下这首诗,质问当权者。他怎么问?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试用不同的语气读出诗句:

生:(愤怒地)——西湖歌舞几时休?

师:请你叉着腰、瞪着眼、指着统治者的鼻子,问他们!

生:(恶狠狠)——西湖歌舞/几时休?

师:现在,你指着这个昏庸的南宋皇帝

生:(怒气冲天)——西湖/歌舞/几/时休?

师:让我们问这个昏庸的皇帝!

生:——西湖/歌舞/几/时休?

师:面对皇帝,面对权贵,你想说些什么?

根据回答再次带着理解读这首诗。

3.2 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示儿》

师:是呀!这些权贵们在南方天天沉迷于歌舞、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而北方受奴役的大宋的百姓,他们又是什么样的状况呢?让我们再通过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一首诗去了解。读一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师:课前我发了一张这首诗的注释,请孩子们对着注释自学这首诗。

(2)自读、理解。

(3)理解疏通诗句。

课件出示: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沦陷灾区的百姓被称为——

生:遗民

师:是的;就是被遗弃的人民

师:诗句中的“胡尘”是什么意思?从这扬起的灰尘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你看到哪些人倒在马蹄之下?师:他们流泪了?

师:那滴滴的泪是什么泪?

生答:痛失亲人的泪、家破人亡的泪、流离失所的泪、充满仇恨的泪、苦苦期盼的泪……

师:是啊。南方西湖边还是一片歌舞升平,而北方的老百姓在金国的欺压下度日如年——我们不得不质问当权者——“西湖歌舞几时休?”(引读)

西湖上的权贵们在听歌看舞昏昏度日,而北方老百姓盼望收复中原的王师,望眼欲穿——他们盼啊,盼啊!他们企盼——“西湖歌舞几时休?”(引读)

(4)当你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你的心情是什么?请你怀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这两句诗吧!

(5)国破家亡,山河依旧,如今,奔腾咆哮的黄河已经成了金兵的饮马之槽,巍峨高耸的山脉已经成了金兵的牧马之地。黄河在悲泣,山川在哭诉。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读出凄凉、读出悲愤。

课件出示: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又一年”是多少年吗?

老百姓,盼呀!盼呀!1年过去了——他们望眼欲穿呀,“皇上啊,都一年了,你怎么还置我们于不顾呢,我们可是南宋的子民啊”我们一起读一读: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可是,南宋当权者他们还在——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0年过去了——“皇上啊,我们等得心碎了;我们忍受着金兵的蹂躏,度日如年啊,你快来解救我们”我们一起再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65年过去了——我们等得快绝望了,皇帝早已忘了这大片大好河山!忘记了国恨家仇,三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他们想到的只是寻欢作乐,我们不得不愤然质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师:不知又一个多少年过去了,陆游苦苦盼望的南宋王师依然没有回来。所以在陆游在临终时《示儿》中,有一个字最能体现诗人的情感,请找出来?(悲)请你读出陆游的悲。陆游死不瞑目啊,所以临终前,诗人的遗愿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透过这临终嘱托,你感受到诗人一颗怎样的心?(忧国忧民)

陆游的一生是不断追求报国理想却报国无门,但心中的爱国火焰,至死没有熄灭。

带着情感读《示儿》

一位诗人致死牵挂的还是收复中原失地的伟业,作为一位当权者,你们又怎么沉溺酒色,置国恨家仇于不顾呢?让我们再来跟着林升说出我们的心声,请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3.3 对比提高,情感升华

师:面对沦陷的家园,面对人民的悲泣,一位位爱国诗人站出来了,读了这三首诗,你发现三首诗有什么共同点?

生:三首诗写的都是南宋时期朝廷腐败无能、无法收回失地的事。

生:诗人都有一颗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

生:不同的是林升是气愤的质问,陆游是悲痛的期盼。

生:《题临安邸》写的是当朝者,《示儿》写的是自己,《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写的是劳苦大众。

……

3.4 拓展与运用

幻灯出示《宿新市徐公店》《小儿垂钓》《夜书所见》《池上》《所见》《寻隐者不遇》

师:今天学习了三首诗写的都是南宋时期朝廷腐败无能、无法收回失地的事。你发现三首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这是我们学古诗、鉴赏古诗的方法之一,下面的两首请大家思考:诗人写的什么趣事?有哪些趣事是你们喜欢的?分享一下!

生:有花丛中捕蝶的,有专心钓鱼的、挑促织的、有林中骑牛漫步的、有溪头卧剥莲蓬的,有学种瓜的……

生:我最喜欢“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是一群小孩在芳草地上放风筝。孩子们玩的得开心。

生:我喜欢“蓬头稚子学垂纶。”一个小孩在学钓鱼,斜身坐在草丛中,听到有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摇手,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

生:我喜欢牧童骑在牛背上唱歌,非常惬意!想捕捉蝉,歌声立即停的样子。

师:这些诗都写了孩子们童年的趣事。这六首诗都是写诗人笔下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喜欢这些诗吗?把内容相同或相似的古诗词它们放一起特别容易学习。

4 案例评析

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进入诗境,领悟诗情。教学实例中,老师们抓住了古典诗歌的内容特点。教学内容进行了对比、整合和拓展。经过拓展融合之后的教学,互为补充,提高教学效率,学习效率。

4.1 有机整合,以点带面,深化主题

本案例中,要让学生深入理解诗人林升的悲愤之情,体会他对当朝权贵们的愤慨,如果只从《题临安邸》一诗反复读背是得不到新的收获的。所以我把历史背景相同、主题相同的《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整合到一起,让学生对当时“遗民泪尽胡尘里”,百姓盼望“王师北定中原日”的生活图景有了鲜活的感性认识,学生仿佛置身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生活萧条的年代,与诗人情感产生共鸣。再来体会林升对当朝者纸醉金迷、不思复国、苟且偷生的丑恶行径的质问与悲愤之情,就会水到渠成。

这样的设计,不仅是完成了一首诗的教学目标,而且以点带面,对三首诗的理解更深刻,而且让学生放宽视野,对整个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有了一个整体感知,对这类爱国诗词有了整体的情感把握,激发对无数爱国诗人的崇敬。同时,热爱爱国、渴望和平的传统文化也就深植学生心中,成为成长的精神养料。学生看到了南宋统治者的腐败无能,看到了无数诗人忧国忧民,更体会到南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痛苦以及复国无望的悲愤。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诗人其他作品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诗人,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4.2 对比异同,掌握方法,发展思维

语文课堂不仅要交给学生基础知识,更要交给学习方法。在本案例中,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三首诗的异同点。相同点在于:三首诗都是爱国主题的古诗,发生的历史背景都是在南宋时期,诗人借当今时事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这样便于整体把握,避免每节课都要介绍相同的背景,节约教学时间,同时也体现教材使用的整体观。在把握共同点的同时,也要注意发现三首诗的不同点:陆游与林升表达情感方式不同,林升突出的是“愤”,而陆游突出的是“悲”;一个把目光聚焦在当朝这奢靡颓丧的当权者,一个关注是社会底层的劳苦百姓;一个是毫不留情的质问,一个是遥遥无期的期望……教学中,我们惊叹学生会有这样惊人的发现,如果没有这样的整合拓展,学生何来的发现呢?

4.3 古诗的整合在各学段教学中的探索

低年段:以诵读与吟唱为主,引导学生抓住有一定联系的古诗词展开学习。比如,诵读《忆江南》时,选择了《江南》《江南春》《菩萨蛮》这三首古诗,通过视频的播放、图画的讲解、音频的示范朗读,让学生跟读、诵读、唱读对的江南的美,体会白居易“能不忆江南”的感受,不仅学习了古诗,还感受了诗的韵律美。中、高年段:教学贵在引导学生对专题组诗的学习中发现规律,掌握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如《绝句一首》《绝句二首》找佳句、画佳句、品佳句找特点,并动手给古诗配图及音乐。这样,在读、写、画、思、悟中获得更多学习古诗词的方法,也得到熏陶、感染,提升个人素养。在对月诗、季节诗、节日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等组诗引导学生学习,将同类题材、内容的古诗词进行整合,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拓宽教育资源。

有效整合古诗词的教学内容,拓展一系列相同作者、相同历史背景、相同主题的诗词,鼓励学生开展发散式拓展阅读,既有助于深化对相同主题古诗了解,同时也有助于帮助学生积累背诵相同主题的诗句,积累有效的阅读方法。作为教师既要走进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同时,引领学生真正融入课堂中,感受更立体,更丰满,极大激发对古诗词的热爱,让中华诗词植根学生心中,让古诗词这一璀璨的明珠永放异彩。

猜你喜欢

陆游西湖古诗
시후 ( 西湖), 야간 개장 재개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陆游和他的《钗头凤》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除夜雪
陆游诗中“花汞”一词考释
当西湖遇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