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装饰画的创新教学探析

2022-03-16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装饰画装饰绘画

周 妍

(金筑实验小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8)

在人美版小学美术教科书中关于装饰画的教学集中在高年级书册中,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装饰画的应用却贯穿整个小学美术课堂,学生们需要带有装饰画的艺术思路去进行美术创作,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装饰画作品意识,所以系统的整理并归纳出创新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如果教师能够抓住教学要领,突出教学特色,实现对于学生的美术兴趣引导,就能够较好地在小学阶段美术教学工作中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提升自我的艺术修养。

1 小学美术装饰画创新教学的研究意义

装饰画与写实绘画有着不同,它偏重于表现形式的装饰性,不强调真实的光影效果以及透视关系,同时也注重色彩的象征性、整体的和谐,多以夸张、变形的手法,以此带来简洁、明快、强烈的艺术美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抓住装饰画的这些艺术特点进行教学,教学中从不同的艺术特点角度安排课时,从局部到整体来引导学生提高画面的装饰性和形式感。

对于装饰画的创新教学能解决很多学生在美术绘画时产生的疑惑及问题,小学阶段的学生绘画能力相对发展缓慢,符号式的绘画比较简单,却又无法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他们能够开始意识到绘画上面存在的不足,并希望通过一些绘画技巧方面的引导来提升作品画面效果,往往此时教师的引导极为重要,能不能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并解决,教师需要重视装饰画的艺术价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教学评价机制,也需要从教学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学生在这个阶段绘画中常见的情况有不知如何丰富画面效果、抓不住画面中的主次切入点,色彩搭配的对比及丰富等等,不仅仅存在局限于装饰画,装饰画教学的引导同样也能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艺术审美,在不同画种之间都有联系并在作品上得到体现。

2 小学美术装饰画的创新教学

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如何保护学生的绘画兴趣,并让学生的装饰绘画能力得到提升,且能够通过装饰画的学习,将其艺术思维辐射到更多作品的创作中去,下面做详细分析。

2.1 明确教学流程

小学阶段装饰画的学习,强调的是装饰特点,形成综合性美术知识的掌握以及能力的提升。因此,如何在小学阶段发挥它的价值,实现有效的装饰画艺术应用成了美术课堂教学开展中的重点之一。明确教学流程就成为对教学中大方向的掌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由浅及深、由简及繁地引导学生学习,增强装饰创作效果。

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进行导入,可以从观察、问题、游戏、视频等方式着手去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引出教学重难点,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探索中打开思维并且提高学习兴趣,创作之前对于难点可以加强尝试练习,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创作中鼓励学生使他们树立创作自信心。教学评价也是每节课很重要的部分,单一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使评价机制更创新多样化并且展开交流学生能通过自身、同学、和教师的意见反馈更好地发现问题并进行改善,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巩固美术教学的价值。

2.2 创新教学方式

优秀的教学方式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夯实学生的基础,这也要求着教师在原有的一些刻板教学上进行创新,帮助学生进行一些创作思维的建立。装饰画是有着较强综合性的一门艺术形式,它的装饰感来源于它的形式以及元素。

元素的运用往往是学生薄弱的一个部分,他们有着较强的想象力并且也能发现自己的画面需要进行更多的装饰,但是如何开拓学生的思路,运用好元素来增强画面的装饰感也需要创新教学来为以后的美术绘画打好基础。在低年级阶段的孩子会运用简单的元素进行组合,对于基础阶段的学习是足够的,但随着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的成长,往往他们也对自己的绘画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装饰性元素的教学也要使学生打开思路去用不同的方式来变化图形。头脑风暴是很好的打开思路的方式,在美术课堂中也会运用到这种方式,教师出示一种元素可以是“圆”,在这个图形上学生思考如何变化出更多不同的图形,通过小游戏实践绘画交流出更多的图形,这个过程也可借助一些道具来完成,先变化在一个圆上,将这些变化出来的圆进行排布,学生总结这些过程中使用到的方法,同一个元素的大小、实心空心、叠加、交叉、包含、粗细都能够改变图形,而不同元素之间的结合,统一中有变化且不杂乱也会使得画面元素更加的灵动。

细节的变化是丰富画面的效果,细品会发现它的精彩,而整个画面的把控至关重要,统筹整个画面效果也可以通过点线面、疏密等,使画面在统一中带着变化。点、线、面这三种最基本的表达形式在画面中要充分利用,将所描绘物体的形状进行合理的变化,从而在整个画面的把控中又产生更具形式感的艺术效果,疏密使作品产生对比且富有节奏感,在画面中达到另一种平衡关系。

形式感可以有很多方面来影响,颜色、构图、元素、层次、材料、立体、平面,装饰绘画的形式感区别于一些其他形式的绘画,这种形式感是人为主观创造的,所以在教学中仍然以学生的主观感受为第一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绘画创意。在教学中对于形式感的练习可以选取受到形式感影响的一个方面为侧重点展开,通过在具体作品欣赏中去引导,比如从颜色、构图或者材料为画面形式感的侧重点,用不同的作品欣赏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方面来完成作品。

2.3 把握重点因素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无法用整堂课来讲解重点知识,这样不仅无法提高教学效率,也会浪费掉教学时间。为了不让学生产生过重的课堂学习压力,又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精简且有价值的学习内容,所以对应每一节装饰画课,这节课的所要让学生把握的教学重点是什么,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切入点,展开精讲的教学活动。

色彩、造型、构图是装饰绘画艺术的重要因素。这三大点在教学过程中是重要切入点,平面构图、平面形象、平涂色块是装饰画在造型上“三平”法则。线条造型是装饰画最基本最有效的表现手法之一,装饰画构图中常常打破传统的透视法进行创作,通过特殊的视觉效果传达给人们美好的感受。在装饰艺术里,色彩给予人的装饰美是最为明显的,装饰绘画的色彩较为自由,它不受现实中的光源色和环境色约束,也可以根据画面需要大胆地创造。

2.4 材料延伸拓展

在小学这个阶段,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的发展,在这个阶段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教师应该也要意识到传统绘画技能已经不是小学美术绘画教学的唯一目标,在一些基础的知识点得到把握后,综合材料的运用也能带动学生感官的发展,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材料的灵活运用也为小学美术课堂增添想象与创新。

就装饰画本身而言,材料的外观是最直接展示作品的视觉效果,不同的纹理、色彩、材质,在装饰画中合理地使用这些材料,可以充分发挥特征并提升艺术表现力,可以使学生投入到自己的作品中独立思考并创新。为了强化个性化的教学行为,学生可以在课前收集准备多种不同综合材料,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多元选择搭配,元素和材料之间的代替与置换。这个过程中往往能够促使学生感受到更多材料上纹理、色彩、材质的差异,从而有选择和判断地完成个性化的作品,不受到他人影响和干扰,在无形之中渐渐形成自己绘画与色彩搭配风格,成为艺术修养提升的一个重要方式。

2.5 学生作品意识

小学生年龄偏低,在进行装饰画作品创作时,往往会忽略一些细节,有时作品的完整性也不是很强。装饰画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合理指导加以调整,结合学生自己的创意,保存个性化给出指导建议。这样既能够对学生形成积极影响,又不会阻碍到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完整性是培养作品意识的一部分,是绘画创作最后对作品的全观统筹,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学生需要调整作品的局部,在思考问题的同时寻找解决方法的同时,逐渐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正确树立学生作品意识,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术绘画自信心,并且在教学评价环节起到积极作用。装饰画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好有效的创新。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流程、教学方式、教学设计。同时,教师需要创新教学结构、教学切入点,培养学生的作品意识。

3 结语

装饰画不需不拘泥于所谓的“绘画规律”,学生的自主创新空间更大,更能够基于自由的想象发挥实现绘画内容,这也在无形之中提供给学生尝试创新的勇气与自我肯定的信心,在实践教学中,将这种勇气和信心反馈到教学活动中来,逐步就成了学生艺术修养提升的一个关键推动力。经过不断实践和创新,一定能创作出优秀的装饰绘画作品来。

猜你喜欢

装饰画装饰绘画
装饰画
与克里姆特一起画装饰画
鲤鱼旗装饰坠
创意十足的装饰画
装饰圣诞树
玩转装饰画
DIY节日装饰家
装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