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2022-03-16王汝萍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历史

王汝萍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第二中学,山东 淄博 255300)

0 引言

对于历史课程的渗透教学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探索,这对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学生的成长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偏向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的课堂教学也侧重于让学生通过课堂知识的学习获得更高的分数,这样的教学理念导致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不够深刻,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不高,不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初中历史课程渗透中华优秀文化的意义

历史学科在初中对学生教育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传统文化的渗透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有利于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生通过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能产生高度的认同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历史事件的分析,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升学生学好历史知识的效果。学生在课下自己也可以投入大量的时间进行历史资料的查阅,深入了解课堂上学习的历史知识。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还能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家国情怀是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的教育能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调动学生维护国家历史的责任感,真正的激发起学生的家国情怀,为学生学好历史知识、树立报效祖国的伟大理想信念打下基础,强化学生的人文意识,对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能促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了解革命先辈为了国家的强盛而做出的牺牲,学生从内心深处会萌生出学好文化知识的诉求,在学好教材知识的同时进行历史知识的拓展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动性。

2 初中历史课程渗透中华优秀文化的策略

2.1 渗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

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需要学生做到以史为鉴,这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当前国际发展的现状对学生提出适当的历史问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生应该了解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学习各个民族多样的传统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的精髓,让学生逐渐增强民族自信心。学生在学习一个阶段的历史知识之后,可以通过观看影视资料的方式了解具体的历史事件发展状况,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尝试撰写个人感悟,将课堂上学习的历史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例如: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介绍中华民族成立的背景,为了让全国人民取得幸福的生活,革命先烈在战斗年代抛头颅,洒热血,做出了无数的牺牲才取得了新中华胜利的成果。教师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崇高的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能有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意识,引导学生树立爱国的精神。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教师应该结合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为学生优化传统文化渗透的策略,将良好的素材运用到课堂讲解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效果。

2.2 历史人物教学,增强学生认知感

课堂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要阵地,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历史教材中向学生讲述了大量的历史优秀人物形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经典的历史人物事迹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授。孔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在教育界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向学生讲述教材知识之后,要让学生进行仔细的思考,并且把课堂上学习的历史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学生通过历史人物的学习,可以积极汲取其中优秀的人格品质,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人格品质得到完善。例如:在学习“抗美援朝”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很多战斗英勇,有为了整体战斗胜利而不惜被大火烧死的邱少云,有为了保护战友的生命而和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还有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他们的部分人物事迹学生在之前也有学习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渗透教学,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影视资料的观看了解英雄人物的典型事迹,提高学生对于抗战英雄的认识。同时学生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也要学习他们顾全大局,为了革命的胜利而甘于奉献的精神。抗美援朝英雄的事迹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利于学生全面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2.3 通过认知史实,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之前,或多或少都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认识。有的学生可能是通过家里长辈的闲谈进行了解,也可能是通过观看正剧、纪录片进行了解,也有的学生是通过网络浏览学习历史资料。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历史史实的了解,虽然学生也能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大多数学生还是停留在对于历史知识的表面认识,如果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甚至会产生歪曲的理念。这就需要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对学生深层次的传统文化知识讲解,从而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历史知识。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改变之前片面的认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有利于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扎实自己的文化知识,在今后的成长和就业中达到自己理想的效果,通过对史实的学习,能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4 开展丰富活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从当前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来看,学生虽然会通过课堂知识的学习获得很多的传统文化知识,但是学生内心深处对于民族的认同感认识度不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无法发挥高效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不断转变自身的课堂教学方式,全面分析当前学生的心理认知情况,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带领学生开展有助于传统文化的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丰富多样的活动氛围中,学生能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能让学生主动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学生自己也会主动在课下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例如:在学习“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或者是走访的方式了解当前生活环境和之前生活的巨大差距,通过对传统生活习俗的了解,分析传统文化对于人们生活习惯的影响,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习惯。教师可以重点选取一部分内容让学生参加社会上的一些传统活动礼仪或者是校本课程,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古代礼仪当中,全面感受传统礼仪和当前礼仪习俗存在的变化。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带领学生积极开展特色艺术活动,让学生从艺术制作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3 结语

历史知识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包括很多方面的知识,但是教师的课堂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进行教材内容的学习,更重要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化品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很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教材中无论是人物故事所彰显出来的民族精神,还是建国一路走来的坎坷经历,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成果,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史实材料,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增强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历史
我们的民族
多元民族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