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建设类院校新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以《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为例

2022-03-16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工科专业课专业课程

云 洁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1 新形势下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的核心思想,就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把立德树人当作根本任务,运用并发挥好课堂的育人主渠道功能,结合各门课程的特点,在教学和改革中,有机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格局,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产生协同效应,培育出一代又一代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爱国爱党,具有浓厚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前对专业课的思政教学大多处于探索阶段,大部分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通常只注重对课程的专业名词、方法、原理和参数的讲解,较少涉及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的思想和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无法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的目的。因此,在当前的课程中,需要积极地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探索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路径,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起来。

2 建设类院校新工科专业数据库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

针对建设类院校,专业以土建大类为主,但土建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多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满足行业需求,这就要求土建类高校在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培养与时俱进的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满足行业人才缺口。相对于传统工科专业,新工科专业主要指针对新兴产业的专业,以互联网和工业智能为核心,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科学与技术等相关的工科专业。新工科专业能够很好地与传统工科交叉融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作为我校新工科专业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程,学生覆盖面广,技术应用范围大,适合作为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对象。

2.1 政策引领、成果导向,明确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紧跟产业发展动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分析产业转型及技术升级,归纳总结产业特征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在与行业、企业共同组建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进行岗位能力分析,结合学生持续发展的需要,确定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的要点,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握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定位。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理解课程思政的实际内涵和现实意义,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和敢于创新发现的探究精神。确立课程思政紧密融合的学生知识学习、能力提升和素质培养目标。

2.2 联合思政课教师及班主任、辅导员,科学设计课程体系,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

如何在课程知识点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当地嵌入思政教育内容,并非将思想政治教育生硬地植入或嵌入专业课程教学中,而是根据课程特点和不同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方法隐性渗透、自然融入思政要素,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育人功效。在课程思政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总结,动态更新、不断完善丰富课程思政方法。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若干个知识点、技能点和素质点,系统设计,构建融合课程思政的“理实一体化”的项目式教学课程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过程整体设计。

基本思政元素: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热爱祖国;敬业:踏实肯干、精益求精、吃苦耐劳;诚信:守信、以诚恳待人,靠诚取信于人;友善:团结协作、包容尊重、共同进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是评判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是培养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要求。个人层面的价值观建设是构建社会和国家层面价值观的基础。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职业道德、工匠精神。

2.3 建设思政元素融合专业知识点的案例资源,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实现教学过程

“互联网+”为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高效实施提供了技术手段。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信息化平台,辅助支撑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效果评价,提高教学效率和育人效果。

建设思政融合专业的案例资源,补充到MOOC平台上。课前学生利用云平台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课中根据思政教学环节设计,结合云平台进行提问、讨论、随堂在线测试,辅助实现德育隐性渗透;课后发布作业并进行互动答疑,解决课堂问题,交流心得体会,学生还可利用平台提供的思政素材资源进一步学习、提升思政素养。

2.4 采取多元考评体系,保证教学目标达成

采取立体化、多元动态评价方式,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包括学生思政素养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两个层面。

(1)学生思政素养发展性评价。对学生思政素养的评价是考量课程思政教育效果优劣的主要因素。评价方式包括交流谈心、情景面试、任务答辩,以及日常课堂行为及表现,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根据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结合具体任务动态设计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在课程教学的不同阶段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最终形成每个学生在此课程中的思政素养发展性评价结果。

(2)课程思政育人教学效果评价。从教师自评和综合评价两方面展开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评价。其中,教师自评主要从教师角度出发,对所授课程的思政目标达成度、思政教育内容合理性、教学方法丰富性等要素进行评价,并从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与举措、实施效果、特色亮点、教学反思与改进等方面形成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总结报告。根据学生思政素养评价结果,以及教师自评和总结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效果评价。《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一直在进行基于翻转课堂活动的线上教学尝试,为教学工作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提炼一系列可推广的新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电子信息类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一套完整的,可运行的适用于建设类院校新工科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方案,可在其他同类型课程中推广。作为专业课教师,要以专业教学为自己的“责任田”,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最终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

猜你喜欢

工科专业课专业课程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