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医学伦理学教学探索
2022-03-16余进军李佂宇
徐 莎*,余进军,李佂宇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河南 商丘 476100)
0 引言
从当前的形势来看,医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医学伦理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医学伦理学是运用伦理学的一般原理解决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发展过程中医学道德问题和医学道德现象的学科,即是运用伦理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医学领域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一门学问[1]。医学伦理学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医德情感和确立正确职业价值观为目标,使受教育者在医学实践中唤起对生命之敬爱。由于我国大部分医学教育中对医学伦理学与医学人文、医师职业精神的关系不清,削弱了医学伦理学在临床实践环节当中的着力点,导致医学生在临床实践时对一些伦理问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随着新的科学技术在临床医疗实践的广泛应用,使以往难以治愈的疾病得到攻克,造福了患者,对提高人类健康显示出巨大的社会意义,但也带来了很多矛盾和冲出,使医疗活动陷入各种困境,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以10%~20%的医疗纠纷案例逐年增长,如此大量的医患冲突现象,折射出医务工作人员伦理决策和伦理评价的能力的不足及医学伦理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2]。怎样培养医学人才、为谁培养医学人才、培养什么样的医学人才是教学一线教师必须明确的教学目的。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还要高度重视医学师生的综合素养与专业技能的提升,这对于医学教育的成效有着决定的性的作用,也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渠道与方向,在传统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强管理途径与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这样的情况也是医学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地应对与解决。
在传统思政课的方式中其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国家和社会人才培养的要求无法满足,道德人格的自主提升与超越很难实现,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培养与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不能有机统一。因此,要从课程本身的专业特色出发,深入挖掘医学伦理学蕴含的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全过程,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发挥引领作用,丰富职业道德培养的交叉学科理论,将医学伦理学教育提升至新的高度,实现医学生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同步提升的教育效果。
1 医学伦理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仁者爱人、仁爱救人”是医学职业的根本宗旨,十九大精神为“好医生”的解读提供了新的时代语境,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坚守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需要积极挖掘医学伦理学中的思政资源。在医学实践工作中涉及的伦理问题已不仅局限于治疗疾病,多方面的医疗冲突开始挑战人们的价值认知底线,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程的知识教育中,形成思政课的思想教育与专业课的知识教育的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将“爱生命”“恪守医德”“乐于奉献”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职业理念和职业情怀,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医学伦理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医学生对于医德的认知,使其具有高尚的职业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培养学生将“我志愿以纯洁与神圣的精神终身行医、为病人谋幸福是我唯一目的”视为崇高理想;树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的重大使命感。
2 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的内容设计
传统思政课程“单兵作战”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国家和社会人才培养的要求,课程中加入思政教育元素,即加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道主义、人文关怀、生命理论、职业道德、理想信念等通识教育,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应突出自己的医疗行业教育特点,探索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途径,重点内容设计有以下内容:
2.1 与爱国主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课程思政教育内容应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梦及理想信念教育。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科技的发展及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为大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新渠道、开阔了眼界,但各种信息垃圾弱化了大学生的道德意识,是人生观、价值观冲突的主要诱因,使得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医学生困惑、迷惘,道德意识下降,社会责任感降低,对医学伦理学教育的认知模糊,使得医学人才培养规律难以实施。因此,对医学生增强国家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奉献意识,进行以人为本、仁心仁术、爱岗敬业、尊重患者等价值观教育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把思想政治课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体现为追求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理想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是受教育者人生路上的一盏照明灯,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广大医务工作者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为榜样,使学生认识到这才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完美体现[3]。
2.2 与人道主义教育相结合
医学人道主义是指在医学实践中以救治病人,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为中心,在医患关系中建立对病人的仁慈、同情、关心及珍视人的生命价值和质量的伦理思想。医者以“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为崇高情怀。医学发展进程中医学技术的发展尤为突显,市场化的医学实践对物质利益的过度追逐,无视患者疾苦、漠视生命的现象仍然存在,医患关系被异化和物化,使得“医者仁心、甘于奉献”的医德光芒变得暗淡,医生失去对职业的认同感,人道主义精神有些失落,医学“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敬佑生命”的社会功能也将偏离航行。医学生应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自觉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意识和信念。所以,缓解医疗实践中医患之间、护患之间的矛盾和伦理冲突的有效策略和措施就是加强医学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特别是在医学伦理学的课程思政课中注入大医精诚的医学职业理想,建立救死扶伤和服务健康的医学职业精神[4]。
2.3 与社会热点相结合
随着高新技术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引发诸如:辅助生殖技术、死亡与临终关怀、器官移植和基因治疗等社会热点问题,医德教育也应与特定的社会背景相联系,使学生了解最新动态,理解医德教育是为处理该时代医学领域中存在的人文、人道、伦理问题而存在,增强使命感和决策能力。在2020年初公共卫生事件突发之时,出现了一系列“人道主义”和“义务论”难以解决的新型伦理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更好地发挥医学伦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如何解决不断涌现的医学伦理问题,是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在面临价值选择的时候,作为年轻的医务工作者,对价值认知的思想基础不牢固,在临床实践时对一些伦理问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更难以提出反思和批评。因此,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联系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将一般道德原则与特殊案例联系起来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5]。在医学伦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唤醒医学生的伦理意识,调整医疗实践中人和人的关系;培养医学生的伦理情怀与职业精神,使之符合道德准则,理解并践行“医乃仁术”的医学精髓;从医学伦理视野来关注医学,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载体,确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2.4 与职业规范和职业精神教育相结合
在课程思政教学中深度解读《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引导学生熟知这些规范、遵守这些规范、制约和规范职业行为,以此为契机拓展职业精神教育,以患者权力至上、尊重患者的自主权、社会公正为基本原则[6]。培养医学生树立崇高的医学职业理想,形成“患者为中心”的职业理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为核心的指导思想,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服务内容,坚持“实行社会主义医学人道主义”的行为要求,在医疗实践中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使其成为具有远大的理想、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世界观及道德观的“好医生”。
2.5 与医学名家事迹相结合
要从中国医学发展史中挖掘课程思政的教育资源,一大批杰出的医学科学家在传承优秀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过程中,对科学的严谨、执着以及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可以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资源。如著名的妇产科专家林巧稚20岁的时候参加了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考试,一名学生因为天气热的原因中暑,林巧稚没有丝毫犹豫放弃了答题选择去救助晕倒的人,因此她没答完试卷,林巧稚以为自己错过了这所大学,没想到最终被破格录取,录取她的原因就是因为她在救人过程中临危不乱,果断应对,具有一名医生该有的品质[7]。再如无私献身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科学家屠呦呦,几十年如一日一直在跟青蒿素打交道,脚踏实地钻研抗疟新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5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指明一条方向,写下的寄语是:科技创新,强国兴邦。通过讲述他们的事迹深刻领悟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从而树立与自身所从事的职业紧密联系的正确的理想目标,这对于今后的研究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此基础上,也可以将研究方向延伸,进一步的提高各方面的研究效率与专注精神。
3 进行课程教学内容和目的分时期设置
3.1 临床医学教学时期应用的教学方法
临床医学教学时期主要使学生对医学研究基临床医疗实践中的伦理难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所以,教学方法要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可以应用情景教学法,要根据场合不同应用不同实例,使学生融入情景,以当事人的心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这个时期的教学比较重视实践,可是要注意实践和理论相结合,需要老师进行指导和引导,帮助学生寻找问题重点,并总结选择依据及利弊,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2 教学内容与基础医学教学阶段的关系与融合性
基础医学教学时期是教学内容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而教学对象也是重要关注的对象,教学目的也是学生初步了解伦理学与基础学的重要目标,而在这个学期中也会有传统的医德,生命伦理与人际关系也是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当今的医患关系是社会的热点话题,要对一系列的方式进行理解,给医疗实践的医患矛盾,和谐医患关系打好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价值理念和教学方式,对于全面提升医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考核标准,对其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着眼于课程本身的专业特色基础上构建?医学伦理学的课程思政,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应将爱国主义与核心价值观、人道主义教育、社会热点、职业规范及职业精神教育、医学名家事迹等融入课堂,深入探索医学伦理学教学与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合点,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推动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以提升医学生的政治觉悟和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精神,更好地完成医学伦理学“立德”“树人”的核心教学目标,实现医学生为社会主义事业奉献的伟大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