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教学媒体技术融合改革策略研究

2022-03-16冷万豪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思政课媒介思政

冷万豪

(河南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0 前言

思政课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有决定性的推动作用。然而,国家对于思政课的大力投入并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效,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媒体技术资源,而且使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面临思政危机。高校思政课教学与媒体技术有效融合这一创举为高校思政课的开展提供了新路径,既有效利用了媒体技术这一高效率资源,又使国家思想教育事业的发展迈上新的发展阶段。[1]

1 高校思政课教学媒体技术融合改革概述

1.1 高校思政课现状

思政课,即思想政治课,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群体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之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思政课把握时代特征与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旨在密切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际情况,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目前,思政课存在着不少问题,情况并不乐观,思政课虽然大受党中央重视,国家也对于高校思政的授课制定相关的政策,但是事实上,由于一系列的现实因素,许多高校对于思政课的安排并不科学合理,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理解和消化并不平衡,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加之思政课本身的局限性,其课程知识乏味,课堂环境枯燥,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长此以往,教师无法从学生身上得到相应的回应,学生无法从课堂上获得真实有效的知识,导致高校思政课程无法顺利开展。因此,该校思政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2]

1.2 媒体技术融合浅析

媒体技术由“媒体”与“技术”两方面组成,媒体指传播信息的媒介,是一种传递与获取信息的渠道与载体;而技术则是科技的一部分,指人类在社会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进而习得的技巧。因此,在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窘境的情况下,加之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下,高校思政课教学与媒体技术的融合有其必然性与重要性。高校思政课教学在媒体技术的加持下,可提高其科学性,加强学生对于思想教育知识的理解与教师的思政教学水平;同时媒体技术在思政课上的创新使用为学生学习思政知识带来了一定的课堂氛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使教师提高课堂积极性,这大大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3]

2 高校思政课教学媒体技术融合改革的意义

2.1 延伸了教学空间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教学空间为学生提供了的主要环境与场所,好的教学空间为学生的教学提供舒适的教学氛围与教学环境。传统的教学空间无非就是一张讲台,一块黑板与数方课桌,师生的教学空间都是有限的,仅限于简单的面对面交流。然而,高校思政课教学与媒体技术的融合为思政课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教学平台,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相互交织,课堂知识的传授者与接受者有着多样化与多元化的特点,可见,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都广受其益。这一空间的延伸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方便了学生查询知识与教师的授课环节,而且为师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交流空间,使师生双方各取所需,互助成长。可见,高校思政课教学媒体技术融合改革延伸了教学空间。

2.2 打破了信息垄断

在信息时代,信息发达是必然,媒体技术的发展也是趋势所向,媒体技术为大众创造了一个虚拟空间,那个空间中充斥着大量的信息,且各种信息应有尽有,若说媒体技术是海洋,那必然承载了其深不见底与广阔无垠的特征,同时,也尽显海洋生物的多样性特点。就是这个具有广延性、丰富性与多样性的空间为思政课提供了大量数据与知识支撑,师生在课堂上,可快捷搜索思政消息,速度之快、便捷之度都为思政课打破信息垄断提供了条件。这一融合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政治消息与思想内容,也帮助教师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思政教学活动,亦促进了高校思政课程的创新性转化与创造性发展。可见,高校思政课教学媒体技术融合改革使信息时代的多元化因素发生了碰撞,以其巨大优势打破了信息垄断。

2.3 鼓励了受众参与

一直以来,思想政治虽为人所熟知,受众却不广泛;国家与高校虽极其重视,进程却始终缓慢。思想政治可谓一国之明灯,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指引;也可谓民众之营养,是大众生存源源不断的来源;亦可谓国民之精神食粮,是民族得以延续的前提。因此如何有效推动思政课的教授,如何提高高校思政课的受众,一直都在不断探索中。媒体技术这一新举措为此条道路的开辟提供了新思路。媒体技术以其超强的力量打入大众内部,其操作简便,大众通过这一特殊技术可最大程度上学习思政知识,以此扩充自身知识面。因此媒体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的举措使大众可以通过科技这一媒介学习思政知识,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应用媒体科技,成功提升自身思想教育,进而为国家思政事业贡献自身的力量。可见,高校思政课教学媒体技术融合改革切合个性独立教育的要求,也鼓励了受众参与。

3 高校思政课教学媒体技术融合的改革之道

3.1 坚持协同育人教学理念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国家对自身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对于自身的进步也提出了新的方向,因此,高校理应对于自身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构建,思想政治不论对于国家与社会,还是个体发展都意义非凡。科教兴国,人才强国,高校在将自身融入这个媒体科技时代的同时要感受这个时代的诉求,即对于人才更多方面的要求,协同育人的教学理念适应当下的融合需求,更是对国家更好的交代。然而,当代学生在社会中的诱惑巨大且繁杂,很难专心致志提高其自身素质。因此,高校应该在发展学生品德、智力、体育等方面的同时,也加强对学生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知识系统,进而构建“全媒体”教育的格局。可见,坚持协同育人教学理念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媒体技术融合的改革提高了高深见解。

3.2 提升教师队伍媒介素养

教师一直以来都是崇高的职业,是终身学习的代名词,当今时代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其水平与标准进行了新的审视。然而,教师队伍并非都是拥有高水准、高素质的、高专业的团体,尤其在国家新形态下的思政教师更是举步维艰。思政教师要深刻领会和掌握课堂所讲课程的真实体系与实质要求,并且认真学习党在新时期的新观点和新思想,进行深入学习与理解,进而提升其自身的思政敏锐度与系统性,这样才能在之后的教学中将科学性的思政课程讲授给学生。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自身媒介素养,与时代相衔接,与社会相适应,充分运用媒介进行授课,提升自身队伍的媒介素养,以自身思政素质带领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可见,高校思政课教学媒体技术融合的改革必须提高教师队伍的媒介素养。

3.3 创新媒体技术教学渠道

媒体技术在当今社会各个方面的应用都极其广泛,高校教育事业与媒体技术的结合是必然趋势,然而,如何将媒体技术与思政教学有机结合是一大难题。媒体技术有其自身极大的优势,且发展潜力巨大,然而其在教学领域的应用仍受局限。因此高校应在思政课教学媒体技术融合改革过程中创新媒体技术的渠道,首先,在思政教学中,要优先保证媒体快速、便捷、信息量大等特点,注意加强对有较高公信力与权威性的媒体技术平台的应用;其次,召开讲座开讲媒介技术的正确规范使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查询习惯,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抱着不断创新媒体技术渠道的心态,时刻注意教学渠道的新动态。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媒体技术融合改革必须持续创新媒体技术教学渠道,不断为思政教学增添新的力量。

4 结语

由以上分析可得,在多元化与多样性不断演变的信息时代,媒体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是必然之路,加之思政教育对于国家、社会与个人重要性的凸显,媒体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是大势所趋。然而这一改革带来了不少现实性问题,对于学生与教师课堂开展的积极性与媒介的有效使用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这一改革在开展的过程,应当坚持协同育人教学理念,注重提升教师队伍媒介素养,不断创新媒体技术教学渠道。只有坚定的理念与媒体渠道的支撑,高校思政课教学媒体技术融合改革才能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大放异彩。

猜你喜欢

思政课媒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