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工院校德育教学中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及效果研究

2022-03-16吴嘉慧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技工劳动院校

吴嘉慧

(广州南华工贸高级技工学校,广东 广州 511447)

1 技工院校对劳动教育的定位

1.1 必要性

近年来,劳动教育受到国家、社会的高度关注。社会是劳动的产物,劳动是生存的前提。[1]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全面发展;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需贯穿到各个教育领域当中。新时代发展要强化劳动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劳动教育,学生能动手实践、锻炼体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通过渗透于各种教学环节之中,使学生主动积极接受劳动教育,并明白其真正内涵。劳动教育并不是劳动,二者是有区别的。劳动的目标是为人类创造物质与精神财富,更侧重于动手能力;劳动教育则以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为主,通过一些劳作活动,动手实践,赏析和体会劳动价值。因此,劳动教育具有教育性,意义深远。

1.2 可持续发展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产生知识的重要场所,学生习得知识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和教育的方式。技工院校除了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外,还要针对教师的专业度进行研究和反思。确保全部教学环节都符合实际需求,有利于课程的发展,并适合教师教授、学生学习。在试验和实践中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和形式,尝试开发校本课程,研发课题,编写自主教材,撰写相关的教学论文,供同行相互学习。通过不断地提升,积极鼓励推进教师的钻研能力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使课程内容和形式更符合本校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2 技工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2.1 开展劳动教育课程

笔者所任职的学校将劳动教育课程纳入德育教学计划中,每周2课时,18周教学周,一学期共36课时。课程中使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一书作为教材,综合学习劳动的价值、劳动的形态、劳动的主体及劳动的准备这四个主题,组织相关的课程内容。本书作者为檀传宝教授①,所编辑的四个主题充分诠释了劳动教育的内涵,让学生能够更加直接地了解到学习劳动教育与学习劳动的不同目的、不同含义。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让学生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会劳动不分贵贱,并且要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同时培养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让劳动教育课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纳入教授的授课计划以及学生的学习课程和学生的考试科目当中,能提高该门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起师生的重视。

2.2 设计与劳动教育相关的隐性课程

对于劳动教育课程的授课安排不仅仅是在课室内学习书本中的知识,还要设置一些隐性课程②去辅助学生深入学习、体会。隐形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无意识的,其课程包括学校文化方面的教育,班级的风气、舆论,学校的建筑、教室的布置等,具有多样性、广域性和渗透性。技工院校可以在教室的墙壁或者装饰区域增添与劳动相关的图片、口号,这体现了隐性课程的广域性。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以劳动内容讲授为主,活动为辅,在每个专业领域基础上开展与劳动实践相关的活动课程,让学生对劳动教育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里体现了隐性课程的多样性。课堂中设计并组织一些动手与动脑结合的活动,融入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以笔者工作的学校为例,劳动教育课程中有四分之一的课时是实践内容,课程有包饺子、手工艺品制作、涂绘墙体等。这样一来学生在实践课程中能够体验到劳动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就,还可以根据各个专业的特色,把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志愿服务、顶岗实习等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了隐性课程的渗透性。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无意识地参与到劳动教育课程当中,与课堂学习二者相结合,以达到最佳效果。

3 技工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

3.1 学生参与度有待提高

技工院校的学生性质与普通高中的学生有一定的区别,技工院校的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差,思考能力一般,综合能力处于较低水平。课堂中的表现不会过多配合和参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因为教师的上课方式、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受到手机游戏等问题影响了上课的专注度,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参与度不高。具体体现在回答问题环节、实践活动中少动手甚至不动手。在课堂中如出现个别的学生有上述的情况出现,会较容易影响课堂的质量,甚至会让专注学习、热爱劳动教育课程的学生受到负面影响。因此,教师作为课堂中最有力的和主要的影响者,除了讲好书本内容,还要多观察学生的情况,施展自己的课堂掌控能力,通过不同的手段去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2 教学环节略有缺失

教学环节一般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等。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前提是做好备教材、备学生。关于备教材,要对教材每个章节内容充分掌握和熟悉,包括知识点的延展和相关领域的内容,以防由于教师的知识领域空缺而导致学生学习内容有偏差。关于备学生,是需要提前了解学生情况,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个人特长,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实施。课前、课中、课后三者合一。课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讲课要围绕章节内容进行讲授,并适当添加师生、学生互动环节,调节课堂氛围。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属于课后内容。但一些技工院校在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多地关注课前和课中,容易忽略课后的重要性。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存在一定的道理和可行性。课后布置作业,及时收集课堂反馈和建议,为完善课前和优化课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3.2 课程满意度合格

3.2.1 教师评价综合良好

学生除了参加期末考试以外,还积极参加教师教学评价活动。通过学生端口去了解教师的上课状态能反映出真实的教学现状。劳动教育课程除了给学生讲授理论知识以外,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去体会、去参与实践活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的目的,同时深化工匠精神的口号,锤炼学生的工匠品格。劳动教育课程内容整体难度较低,学习内容较容易接受,对比其他科目而言,学生更具有主动学习的能动性。教师在教授课本内容的同时会添加各类演讲活动和肢体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经一定的调研结果,学生对教授劳动教育相关科目的教师评价整体良好,从而也反映出该门课程设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2.2 学生期末课程成绩良好

技工院校不同专业设立不同的课程,每一门科目的考试难度和方式也有差别。除了公共文化课考试内容统一、难度一致以外,其他课程都要根据专业内容以及学生学情去计划、设定。劳动教育作为近年来新兴的必修课程,首先学习难度并不大,其次还融合了实践活动,增加了动手环节,最后课程中的授课环节深受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在考试方式上可以有多种选择选择。如:闭卷考试(针对书本内容考核),也可以选择实操(针对实践活动内容考核)。经过期末的成绩统计和考试成绩的分值分析,该门课程学生的成绩普遍获良好及以上等级,除个别学生因特殊情况缺考以外,大部分能获得良好甚至获得良好以上的成绩。

4 总结

劳动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技工院校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是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劳动教育不仅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严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劳动教育在德育教学中的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不断丰富优化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能力。技工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虽然还在试验和实践的阶段,但目前已初见成效。

注释

①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材审查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德育学术委员会理事长等职位.

② 也称潜在课程、隐蔽课程等,指课程方案和学校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教育实践和结果,但属于学校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技工劳动院校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从技工到英雄
热爱劳动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拓展技工教育发展空间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研究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