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下经管类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2022-03-16陈良柯
陈良柯
(洛阳师范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大数据对于经管专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大数据能让教师们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路径,推送给学生个性化以及更针对性的内容。同时,大数据也能帮助教师研究更符合所教班级特征以及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从而有助于经管专业更好地发展。
1 大数据在经管类教学应用的现状
1.1 教师会利用教学平台来进行日常考核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人的任务量十分大,不仅要负责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互动还需要对于教学过程进行记录,稍有差池,可能会造成教学考核的结果不准确。同时,由于学生人数比较多,一个学期下来很多老师可能还是无法对号入座,更不要提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或是学习风格。教师一般会借助雨课堂等教学平台,进行出勤考核、课后作业、小测试等考核,减轻平时成绩考核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下来的时间可以更多地用于教学研究以及备课中。
1.2 教师普遍未建立学习风格、学习习惯或学习路径等大数据应用模型
学习风格、学习习惯或学习路径这些模型对于非师范类专业的教师来讲比较陌生。同时,这些模型的建立需要专业的工具以及大量的直接或间接数据,获取这些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及形成针对性的结论的整个过程都是不易的。所以,大部分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普遍没有建立学习风格、学习习惯或学习路径相关的模型。那么,如何促进这一过程的发展也是经管类专业转型以及在大数据下发展的重中之重。高校普遍也缺乏针对这方面的教师培训,一般的教学培训或是针对某一类教学比赛的培训,也不会涉及这方面的内容。高校应注重在大数据应用方面的发展建设,这不仅仅有利于经管类专业的发展,同时也会有助于其他专业或学科的建设。
1.3 缺乏大数据方面的硬件设施建设
大数据的应用不仅需要大量专业的人才,同时也需要相应的硬件设施建设,比如说数据储存终端、处理器以及传输设备等。许多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不足以支撑大数据平台的建设。许多地方性的学习办学经费比较有限,缺乏对于大数据硬件设施方面的建设经费。
2 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的问题
混合式的课堂教学已经在高校普及,教师们通过学习通、雨课堂、MOOC以及校级教学平台等进行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教学的模式因专业、具体的课程、教师对于新技术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等不同。经管类专业在地方高校中属于比较吃香的专业,家长们一般认为会计这些专业实用性比较强,就业性强;其次是金融学、物流学、工商管理学或市场营销学。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常常会感到疑惑,不知道所学的知识应该怎么去应用,其他专业也不乏这样的现象。这就会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弱,自主学习能力欠佳,甚至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包含以下这些方面。
2.1 自主学习动力不足
根据对洛阳师范学院2109级以及2018级国际会计专业195名学生的调查,61.25%的学生每周会花1-5小时进行线上自主学习,13%的学生会花少于1个小时的时间进行线上自主学习,以及24%的学生会进行超过5个小时的线上自主学习。同时40%的同学反映花时间最多的线上项目是浏览网页与微博,其次才是线上学习、与朋友聊天以及看电影。所以,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在线上进行的自主学习还是具有一定的功利性,也就是进行课程学习或是考研考公考证,但是除此以外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较少,他们使用手机最主要的项目还是娱乐。
2.2 自主学习意识缺乏
会计专业学生很大一部分比较注重书本上的知识以及教师的教学知识,且在考试过程中习惯性对会计知识进行记忆,而不是思维上的创新,也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校培养出来的大部分学生,他们较擅长会计理论,而实践动手能力差,同时对数据的综合分析、解决财务问题的能力偏差。再加上学校以及现行的教育体制也偏重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导致学生与社会发展需求严重脱节。所以学校必须加强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树立自主学习意识。
2.3 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处理能力不强
地方高校的学生本来学习能力就比较差,自律性也不强,分析或处理信息的能力比较差。经管类的就业目前由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改变也比较大,机械性的工作被软件或机器人替代的比较多,比如说会计核算工作或是会计对账工作。而目前实际工作对于毕业生的要求已然发生了变化,以会计为例,管理层不再单单满足于会计仅仅是做账,而是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预算、合理地结合公司、行业等情况协助管理,提高公司的效益以及社会影响力。这就要求会计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3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
3.1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们的学业来讲十分重要,甚至对学生们日后的人生同样重要,因此教师应该主动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而在青年时期获得的技能或是行为习惯,也能顺利地会学生的择业、就业甚至是终身学习打下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现在的学科教育中甚少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关注的点主要在如何让学生习得知识,并将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对于如何习得知识,以及知识如何运用,却没有太多的关注。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大数据总结出的学生的行为习惯,而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制定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并持之以恒地坚持,在施教过程中根据反馈适时调节,形成一套适合本课程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3.2 教师应主动利用大数据
现在各大平台均能提供学生学习数据,比如说一个学生的签到率、讨论的发布数以及回复数、章节学习次数、课上回答以及作业次数,最后就是课堂积分。这些数据比较零散,需要教师注意收集。同时,有些数据可能这些平台并不提供,教师可以采取其他的方式去收集。比如,每个学期都有评教,根据评教的分数以及排名可以大致知道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另外,现在有许多线上调查的软件,如问卷星或问卷网,可以免费制作线上问卷、发布问卷、也可以免费提供数据分析的服务。教师可以根据自己需求,设计问卷,发布给学生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通过收集到的数据,教师可以利用Felder-Silverman量表来画出精确的学习者画像,来做出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定制教学服务。
3.3 将大数据功能与现有教学平台结合起来
实际上现在的教学软件如雨课堂或是课堂在线都有数据统计的功能,但是数据统计的不完善,而且高校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网上教育平台,可以设计一款APP将这些教学平台的数据统统收集起来,进行信息整合、分析以及处理,来帮助教师自主地利用大数据。这需要这些平台愿意提供数据,也需要高校投入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地方很多高校可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如果平台自身可以发现教学中的诉求,而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来增添这一大数据描绘学生学习习惯、学习风格或学习路径的功能,会大大地使学生和教师受益。
3.4 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
在学生的调查中显示,有60%多的学生用手机主要是浏览网页以及看微博,其次才是学习,学生也有惰性,那么如何克服惰性去主动学习,这就需要强大的外在以及内在的动力。20%多的学生是在考研、考公以及考证等过程中,关注到了某些学习APP并进行线上学习的主要驱动力来自课程要求以及考研等诉求。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成长,学习会提升自身的素质,会满足人们安全感、自尊、自我满足等多方面的需求,可以将生活中、工作中的压力通过学习的方式来化解掉,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趣味性、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树立正确的终身学习的观念,而非为了学习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