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发展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分析
2022-03-16王珊珊
王珊珊,陈 佳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2)
0 引言
自“慕课”教学模式实施后,各大院校均取得一定成绩,结合高校传统计算机教学模式弊端,高校教师可将“慕课”创新型教学模式应用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当中,然后以“微课”教学资源为基础,促进“慕课”教学模式实施,便于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技术能力。
1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问题
1.1 培养目标模糊
信息化时代,国内各高校创建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体系、教学方法与理念日渐完善,因此可充分满足在校学生学习需求。但现阶段,高等教育对计算机知识教育要求不断提升,高校开展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期间,未制定与时代相符的人才培养目标。缺少人才培养目标,使得高校教师向学生开展计算机教学期间,缺少具体培养目标,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并不明显。
1.2 教学模式单一
日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学时逐渐减少,使用哪种教学模式,方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顺利结束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同时得到最佳的教学成效,已成为各大院校面临的主要难题。另外,对于部分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的院校教师而言,课程讲解难度仍然较大。
1.3 难以满足学生需求
现阶段,国内各大高校实施的传统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多使用统一教材与教学方法。随着教学课时的减少,传统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不同级别学生要求。再者,对班内高水平学生而言,传统教学模式势必会影响其学习进度。但针对接受力与理解力较弱的学生而言,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则会增加学生学习压力。
1.4 教学手法枯燥
高校教学中,对于缺少自主学习力的学生来说,教师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很难引起学生关注。和枯燥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相比,游戏与手机对学生有更大吸引力。所以,很多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期间,多愿意将时间用在看电影与打游戏上面,不愿听教师讲解计算机知识,所以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学习质量。
2 慕课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措施
2.1 合理设置课程模式
当前,计算机逐渐在各家各户普及,当前大部分学生都已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但部分学生计算机知识掌握情况仍存在差异,因此,部分学生对各大高校设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意见并不统一。就高校而言,可将计算机课程和慕课网结合起来设置,同时增设计算机编程案例讲解,然后结合学生意见,让学生自主选择。最终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上网学习,教师则要通过课程作业与考试检查学生情况。如此即可与慕课网及课堂学习情况相结合,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结合相关数据显示,慕课网当中很少有人持续坚持学习,大部分人群都停留在参与阶段,但很少能完整的学完课程内容。慕课仅能在一定程度上位人们提供学习内容与方法,但其并不能为学习人员带来主动与积极性。
2.2 加强高校合作,共享慕课课程
高校当中很多教师都会制作慕课,就计算机基础与相关课程而言,高校间可通过开展合作共享课程内容。高校建设慕课课程期间,应加强学校间交流合作,同时合理进行课程规划,防止出现慕课课程建设重复的情况。再者,还应做好前期课程申报、审批与后期评价制度,全面提升慕课课程平台计算机课程质量,便于在网络中共享优质慕课资源。就慕课课程来说,大部分学生都会遇到一些疑惑,因此,高校实施慕课课程模式期间,还应关注组织教师与学生提出的在线问题,做好慕课课程模式维护工作。
2.3 联合课堂教学和慕课模式
自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慕课模式逐渐被应用在高校学生当中。但就一些课程来说,在线上很多学生问题可能并未解释明白,因此,高校可将两种教学模式结合起来,确保计算机基础教学学习质量。高校慕课模式的实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教师负担。所以,教师应合理规划慕课学习内容,便于在学习阶段,定期开展课堂教学,如此即可通过课堂教学定期为学生提供师生交流机会,方便教师为学生解答疑惑。教师还可借助课堂教学检测学生慕课学习情况,借助面对面检测,教师可充分了解学生慕课学习情况,防止出现替考与代考情况。
2.4 合理优化课程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对学生而言十分重要,其不仅是对学生整体课程学习情况的评价,也是对学生课程掌握情况的评价,再者,还能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所以,以慕课发展为基础,计算机课程应设立最佳课程评价方式。借助慕课课程评价、课堂教学表现、学生统考成绩等不同评价方式,获得学生客观学习成绩。
2.5 分类建设基础教学资源
将“慕课”教学模式当作基础,开展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期间,若教师将不同种类教学资源直接放在学生前面,很容易让学生无从下手,有时还会让学生产生焦虑情绪。所以,教师在向学生讲述计算机基础教育资源期间,教师需要提前做好系统分类,然后借助不同层次划分,辅助学生建立学习计划。比如,教师可将计算机基础教学当作依据,整合“慕课”和自建资源系统,然后结合不同学生情况推荐相应教学资源。针对基础较好、自主学习力与控制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教师可将“慕课”和其他网络教学资源推荐给学生;针对基础不牢固的学生而言,教师可将自制“微课”资源和相关拓展资源推荐给学生;针对没有基础的学生,教师可鼓励其在课程开始前,投入大量精力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便于缩短其和好学生间距离。
3 C语言课程下的慕课教学改革案例分析
3.1 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期间,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和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例如C语言表达式、语法等,确保其与“慕课”教学模式形式相符,或者借助组织教研组团队,将相关的课件同相关教学视频结合起来,同时添上教师配音,方便学生理解,最后制成优质“微课”。此外,教研教师还应积极开展团队合作,便于为院校学生创建教学网络平台,同时不断更新教学平台资源,具体包含“微课”、C语言等,然后在平台当中为学生提供免费资源和不同单位测试题,依次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学习。另外,“微课”资源制作期间,教师应合理精简专业概念,降低专业术语应用概率,提高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3.2 课中教学
计算机基础教学期间,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避免大量讲解课程内容和语法知识,相反应简化所有知识,通过精讲理论知识,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慕课”教学模式中,计算机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找到课件内容重点和容易混淆的知识点,然后统一指导学生作业中的共性问题,全面提升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此外,教师还能在课堂讲述案例内容,然后在案例当中指引学生学习各项技能,最终带领学生分析冒泡排序法,培养学生编程思维。除案例教学法外,教师还能安排课堂讨论,例如,让教师设计讨论题目,题目设计应引导学生自主排序,同时鼓励学生结合题目开展讨论。
3.3 课后工作
课后学习期间,教师可在网络中上传“微课”资源,让学生反复观看。学生还应将自身学习情况当作基础,借助“微课”资源,全面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当中的难点内容。计算机教师还应将“微课”资源整理为计算机基础“微课”,然后借助网络平台研发和计算机教学相关的练习模块,这种模块既能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还能利用网络后台,全面记录学生练习成绩,教师可参考学生成绩,全面掌握学生问题,而后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此外,教师还可借助QQ与微信等平台,在网络中为学生答疑,然后利用在线平台上传学习资料,方便处理计算机学习中的各项问题。
4 结语
慕课教学作为新的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其优势十分明显。高校教学中,传统教学法的使用,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还很难提高实际教学成效。所以,教师在实施慕课模式期间,应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而非单纯将教学内容呈现在网络当中。借助慕课教学形式,教师可向学生传递更多计算机基础知识,鼓励同学间积极开展互动交流,帮助学生全面解决学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