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赛教融合的高职汽车营销课程教学改革和专业发展研究
2022-03-16刘湘健
刘湘健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轨道交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0 引言
自2008年教育部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提出“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口号后,各类高职技能大赛迅速发展,并趋于制度化、规范化,赛项设置与产业发展紧密衔接。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受到越来越多院校和企业以及社会的重视。职业技能竞赛从校企合作、教学互动以及学生个性化发展三个层面推进了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了学生施展才华的平台,以及培养“工匠精神”的沃土,不仅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更深入人心,也深刻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职业教育观念,增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外动力。
1 职业教育领域的“赛教融合”的内涵及意义
1.1 职业教育领域“赛教融合”的内涵
“赛教融合”模式中的“赛”是指各类各级学生技能竞赛活动,通过“赛”的环节,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教”是指教育教学,通过“教”的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技术技能水平。“赛教融合”是通过职业技能大赛把生产工作实际、职业技能培训以及技术革新紧密结合起来;将学生创新素质的养成与精湛技能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传统的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重新思考与改革创新,使职业教育呈现出“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的良好态势。
1.2 职业教育领域“赛教融合”的作用与意义
首先,职业技能大赛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大赛多方位、多层次展示了职业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以能力为本的办学特点、校企合作的办学方式,以及强化技能、重视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了以往大众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其次,职业技能大赛有助于推动职业院校创新办学理念和形式。大赛能够评判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作为参赛选手的学生个体的形象和整体风采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成果的最直接体现。第三,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双方共赢。大赛为企业提供了选人、聘人的好机会;企业现场选人、聘人的需求,也为职业院校教学改革注入了动力和活力。
2 “赛教融合”教学模式的现实困境
目前,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大赛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呈现稳中有变、常规化的良好局面,但其覆面小,参赛规模不大,与教学往往出现“两张皮”的情况,对教学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广度。
2.1 硬件设施缺乏或利用不充分
很多学校硬件条件有限,只能保证参赛学生的实践操作机会;有些学校的实训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换代,跟不上技术的进步。部分硬件条件较好的院校存在软件和设备只有等到一年一度备赛的时候才被极少数参赛选手练习使用,造成了实训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的浪费。
2.2 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队伍亟待建设
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大多从师范院校毕业或获取研究生学位后通过招聘考试直接加入教师队伍,缺乏行业实践经验,这造成他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分偏重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脱轨,理论与实践融合不够,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亟待提高。
2.3 课程项目设计单一,整体结构欠佳
以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汽车营销比赛项目为例,由于该项目综合性强的特点,对参赛选手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不仅要掌握汽车电商、汽车金融、策划能力等专业知识,还要具备汽车销售行业的前沿技能。因此,该赛项非常贴近企业实际,反映出社会对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在这种条件下培养的学生会很难满足技能大赛的要求,也更难满足行业和企业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2.4 产教融而不透,校企合而不深[1]
职业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关键特征就在于其办学模式,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更是把职业教育提高到了战略规划部署的顶层设计层面[2]。但在实践层面,校企合作多停留在浅层次资源的互换,合作不够深入,效能尚未凸显。另外校企合作的关系比较松散,对于企业利益的补偿机制尚不健全,院校不能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3 基于赛教融合的汽车营销专业建设
3.1 建立“共享型”的课程资源应用机制
目前多数职业院校参加职业技能大赛,都是集中一小部分精英学生,采取封闭式训练的方式,为了比赛夺名次、出成绩而参赛。要把备赛的主阵地迁移到课堂上来,将个别学生参赛备赛的封闭训练转变为全员参与的开放式练习,把提升参赛学生的竞赛水平与提升所有学生的职业能力结合起来。借助学院参加汽车营销大赛时采购的运华软件和大众迈腾轿车,建设汽车营销专业的实训基地和教学研究基地,发挥基地优势,使有限的备赛资源转变为教学资源,覆盖到更多的学生群体。由此,建立起常规化、可持续的以赛促教融合机制,推动大赛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促进大赛标准转化为教学评价标准。
3.2 教师教学水平要与企业实践经验互为依托,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双师”化是大势所趋,应鼓励教师积极评定“双师型”教师,可以将“双师”的评定和职业技术职称的评聘有机结合起来。另外,要定期安排教师“走出去”,到企业进行不少于3个月的顶岗实习锻炼,提升实践经验和技能水平;同时也要将企业技术人才“请进来”,例如邀请4S店的销售冠军到校授课或开展专业讲座,并对教师进行技能指导。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可以成立汽车营销教研小组,将比赛要求、评分细则以及参赛选手的表现及时反馈到教学环节,再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带回小组集中探讨,形成共同探索将大赛项目向日常教学转化的良好氛围。
3.3 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开发专业相关课程
汽车营销赛项的比赛内容主要由汽车营销基本技能、汽车销售综合技能和汽车营销策划三个子赛项构成,可以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将比赛内容、规则以及评判标准进行归纳整理,融入现有的专业课程中,并重新划分各门课程的课程边界,重新定位和细化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职业技能大赛是检验学生综合素质的试金石,也可以促进教师反思教学过程,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或引用竞赛的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兴趣。最后,可以参考职业技能大赛形成性的考核方式,改变以往“一考定终身”的结果式评价方式,采取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考核。
3.4 加强校企合作,扩大技能大赛成果的惠及面
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需要企业和行业的共同参与。以汽车营销比赛项目为例,其竞赛内容和标准与实际岗位职业需求一致,也代表了职业技能的最新标准与规范。要建立起与企业长期的合作关系,可以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直接了解企业对实习生和毕业生的满意度,掌握企业的用人需求,并及时调整教学,使得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和适用性;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把课堂搬到4S店里,让销售冠军直接参与课堂教学;定期安排低年级学生进行短期见习、高年级学生长期实习,逐步落实推进汽车营销专业的见习和实习制度,让学生对汽车营销工作有更直观更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采用订单班或基地班等合作办学以及现代学徒制等模式。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职业院校根据企业用人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校企在深度合作中相互磨合,互利共赢,优势互补,实现多方共赢。
4 结语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遵循“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原则,是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企业和社会输送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职业技能大赛这个风向标,及时跟进新技术、吸收新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改革专业课程,职业院校才能更好地与企业和社会接轨,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