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残疾人大学生的就业困境
2022-03-16葛月邻
唐 丹,葛月邻,黄 萃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广东 珠海 519088)
对于大四的学生来说,这一年都处在迷茫和焦虑中,对于就业的迷茫,不确定未来的焦虑都伴随着每一位学生。对于处在大四就业中的残疾学生可能更加的无助和迷茫。
某高校的一位的残疾学生,由于从小身体生病,需要截肢保命,在经过两年的治疗与休养后,重新步入校园。她自强自立,独立性很强,凡事亲力亲为,刚入学就成功当选了班级的学习委员,并且积极参与学校社团活动,加入学校自强社,参加了学校的自强演说家,并获得了自强演说家二等奖,她的自强自励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
就这样一名自强自励的学生,在就业中遭遇着各种不愉快。面试过程中,遭遇到各种奇葩问题。比如:“你讨厌喝酒抽烟的老板吗?”“上帝是不公平的,人类很渺小。”“你这个简历除了体现你的学习能力不错,管理沟通能力不错之外,也没啥了。”“你有没有考虑继续进修啊,专升本啊,插班啊。”等问题,这些问题跟面试的岗位毫无关系,甚至带有一点点歧视的味道。
1 高校残疾学生的就业困境
1.1 个人因素
高校残疾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有些迷茫和自卑,对就业方向不是特别清晰。由于残疾人的特殊性,家人的照顾和生活的便利也是就业需要考虑的问题,这就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1.2 学校招聘会因素
高校每年举行的校级院级招聘会,企业HR在现场的提问相对专业并且友好,但二轮面试或是三轮面试时,个别企业可能会出现一些歧视或是不公平的现象,有些问题也不友好,以至于让残疾学生自己主动退出,建议学校引进对招聘会企业的评价体系。
由于残疾学生在招聘会的面试中,遇到了挫折和困难,心理难免受到了一些伤害,所以社会上组织残疾人专场招聘会时,部分残疾学生并不愿意参加残疾人专场招聘会。
1.3 社会因素
较以往来说,当下社会大众对残疾人的同情、关爱和帮扶的观念大大的增强,但距离消除歧视仍有很大距离,残疾人在选择就业和就业过程中仍然可能遭受就业歧视。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明显。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残疾人由于客观情况,本身就缺乏竞争力,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出于自身形象的保护、用工安全、用工成本以及用工效率等方面的考虑,多数企业还是难以认可残疾劳动力,虽然在其他情况下企业以及相关人员对于残疾人抱有很大的同情以及关爱,但是在工作环境中依然存在着排斥、歧视残疾人的个别现象,在以往一些企业、单位宁愿缴纳保障金也不愿意录用残疾人。当然随着人们对残疾人的了解和对政策的认识,很多企业正在改变观念。
有些企业不太方便当面拒绝残疾人应聘,在面试时,企业就会问一些与工作无关的问题,让残疾人应聘者知难而退。
2 面对就业困境,作为辅导员应该为我们的残疾学生撑起一把爱心伞
在高校的就业工作中,辅导员是我们就业工作中的核心人物,他们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和情感,他们不仅仅是一名学习生活上的辅导员,更是学生就业路上的引路人。
作为辅导员,在了解到残疾学生在就业求职面试中遇到的这些问题,应从两个方面着手处理,一方面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就业谈话,另一方面,学校和学院要及时了解残疾学生的特殊情况,根据他们的就业意愿精准推荐工作。可以从下面方面着手处理:
(1)为了不给残疾学生增加心理负担和压力,辅导员需要跟往常一样,跟他进行愉快的聊天,让他慢慢将自己最近遇到的问题说出来,然后再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并给予关怀和鼓励。同时插入相应的就业谈话,比如:“希望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哪里工作”,“对薪酬有没有要求”等。
(2)根据残疾学生的就业愿景,学校和学院走访各家企业,向相关企业推荐我们的残疾学生,做到精准就业。
(3)在推荐就业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充分考虑到残疾学生的生活便利问题等。让我们的残疾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各方的爱与支撑。
3 对于大学生残疾人就业过程的反思与启示
3.1 从社会和企业层面的反思及启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招聘残疾人,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以保障残疾人顺利就业。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然有企业用“假用工”招收残障人士,不让残障人士上班,这不是爱心,更像是一种歧视。所谓“假用工”,指的是一些企业为了躲避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节省开支,采用“假用工”的方式招收一些残障人,残障人“挂靠”企业后,可以拿一定工资,但不用上班,这样的“假用工”现象更是极大地伤害了残障人士的自尊心。
实事求是地说,企业雇用残障人士,其潜在成本大于账面成本。由于我们的社会无论是在硬件还是软件上,都尚未达到对残障人士非常友善的程度,以至于有的企业不愿意招聘残障人士,但又碍于面子无法当面拒绝,于是采用其他的形式,比如:就业面试过程中让残障人士感觉到不适以达到劝退的目的。
当然,社会上还是有很多企业愿意接收残障人士,特别是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残障人士,这样不仅对企业的税收有利,同时残障人士也为企业创造了一定的价值。相信社会上有爱心的企业还是非常多的。
3.2 从学校层面的反思及启示
学校在组织校招和院招时,在现场,企业都非常专业和友好,也接收了很多学生的简历,但在二轮或是三轮面试时,在对残疾人的态度和表现上,让人实在难以接受。校级和院级招聘会上的企业,学生都是非常信赖并愿意积极应聘的,建议高校将来可以引进对参加招聘会企业的评价制度,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和企业之间的求职和应聘情况。
残疾人专场招聘会会对残疾人在心理上有一些影响,让本来有身体残缺的残疾人更加在意自己的缺陷,使自尊心受到打击。希望可以将残疾人专场招聘会与普通招聘会相融合,以便于让残疾人感觉到除了某些地方他们跟正常人不一样以外,其他都是一样的,让他们更有信心去面对未来的生活。
3.3 从学生和辅导员层面的反思及启示
残疾学生在就业求职过程中,就业地点和目标的心理预期不断变化的,从很多案例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就业求职的过程中,想法是会不断变化的。由于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就业心理预期不断变化,作为辅导员更要严格落实好三轮就业谈话,切实了解学生的就业动态,根据学生的想法需求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一对一的精准就业工作。
残疾学生在就业求职过程中,作为辅导员可能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就业和心理的接受能力,对于他们的的生活问题欠考虑,作为学生们最信赖的辅导员应该一开始就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然后再考虑就业意向,全面考虑学生未来的就业情况。当学生还在迷茫不确定时,应该先引导出一个方向,以便更好地精准就业。
残疾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挫折、甚至是歧视,他们从心理上可能会受到一些伤害。作为辅导员更要密切关注她的心理健康情况,结合大学四年对学生的了解,跟进他们的就业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通过更多渠道,帮助他们推荐工作,同时也要经常鼓励关心他们,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稳定他们的情绪。
在就业指导和就业谈话中,辅导员也应该着手从学生的家庭责任、社会责任、个人生活和对未来的期许等多方面给予学生就业指导,这样不仅能体现学校的人文关怀,更能帮助学生找到一份可以坚持并且愿意努力做下去的工作。不以就业率为目的去督促学生就业,反而可以实现提高就业率的目的,这才能真正实现育人促就业。
4 小结
在大学里,残疾的学生除了生活需要一些照顾,他们可能比普通学生更加坚强和勇敢,平时把残疾学生也当成其他学生一样看待,更是对他们的一种尊重和支持。
辅导员对学生不仅是四年的陪伴,更是一种思想的引领。辅导员更像是一盏启明灯,照耀着学生不断努力前行。打造生命的底色,让学生们感受爱;引导社会性发展,让学生们学会独立;放手成就彼此,让学生享受自由。帮助学生们形成完整人格,让他们拥抱不确定的未来世界!
在就业过程中,辅导员陪伴着学生们“从河的一畔游到另一畔”,送他们每人一句叮嘱,帮助他们融入社会,挥一挥手,送去最真诚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