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场域理论视域下综合类大学艺术类专业学风建设实践探索

2022-03-16杨永青李斐斐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综合类艺术类学风

李 平,杨永青,苏 郡,李斐斐

(山东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山东 泰安 271081)

与统一形态。艺术类大学生学风建设,既要遵循学风建设基本规律,也要适应艺术类专业教学教育和学生个性的特点。根据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专业技能学习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本文以场域理论的相关论点,以专业技能水平提升入手,探索如何形成高品质的学风能量场域,从而推动优良学风氛围的形成。

1 综合类大学艺术专业学风状况

综合类大学艺术专业学生具有所有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共同特质,但由于身处综合类大学又具有与专业艺术院校学生显著的不同。除在专业特性及所造成的状态有别于普通专业学生之外,由于专业基础的水平不同,综合类大学的学生在专业基础上较专业艺术院校学生的差距较大。以从事专业学习时长为例,综合类大学艺术专业学生90%以上的学生专业学习时长不超过三年,更有甚者仅仅学习了三个月,具有突击性,而专业艺术院校的学生大多为从小学习的童子功,专业基础可见一斑。综合类大学艺术专业学生虽然专业的时间短,但他们在此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统一的专业气质:有个性、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理,同时也具有艺术专业学生共同的缺点:思维的发散性强、纪律约束的松散性、个体意识强。

由此可见,综合类大学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学风特点有别于普通学科学生,在采取有针对性的学风建设手段就要具有差异性。然而,现在综合类高校的艺术类专业学风建设的手段和方式还远达不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还无法与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形势要求相契合,一种彰显时代特色、能够为专业学风建设提供更为具有全新视野、高指导性的理论介入变得尤为需要。

2 基于场域理论的综合类大学艺术类专业学风建设的思路创新

2.1 场域理论的提出

作为社会学主要理论之一的场域理论,它源于19世纪中叶的物理学概念提出者是库尔特卡弗斯卡等,它总体上就是指人的每一个行动都能对行动所发生的场域有所影响,而这个场域并非单指物理环境而言,也包括他人的行为以及与此相联系的许多因素。社会学领域中的场域理论与心理学有很大的关系,将场域理论运用到学风建设当中,试图使用社会学、心理学理论,借用场域来研究、探索学生个体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和整体学风环境之间的关系。

2.2 场域理论在学风建设中的适用性分析

运用场域理论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学风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学习心理场域”失衡,行为场域模型倾斜是造成学风状况欠佳的主要原因。

勒温认为,人的动力来源于自身意愿或需要,只要个体内部存在一种心理需求就会存在一种“紧张系统”“紧张”的释放则为行为提供动力和能量,从而构成了决定个体思维和行动表现的潜在因素。在学习情境下的学生个体的心理场包括价值观、进取心、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心理场内各因素之间的互相作用对学生学习产生影响,若消极的态度占据主导地位会导致学习成绩的下滑。受自身专业基础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不能很好摆正学习心态,认为读书就是为了“混个文凭”贪图享受,所学专业无好的就业市场,发展前景不明晰,专业学习浮于表面,理想追求迷茫。部分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新生适应性较差,学习模式受艺考期间的影响,仍停留在被动接受知识、靠人监督阶段,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学习心理场域”的失衡,直接造成学生学习行为场域模型倾斜。

2.3 场域理论视角下综合类大学艺术类专业学风建设思路提出及构建

基于场域理论对学风建设研究分析中可见,充分挖掘学生个体的正向“能量源”优势,吸引更多学生的效仿和跟随,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正向能量场,能量场在相互的碰撞、融合和吸收中组建同质能量场域,而这个场域就是构建优良学风建设的关键。

综合类大学设置艺术类专业的目的,一方面是培养合格文艺人才,更重要的是发挥艺术类专业的优势,开展校园美育,达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人才培养目标。其培养特点是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实践,从而激发创新创造力,形成独立的艺术风格和思维,参与社会服务和建设。专业技能要求较高。个人正向的能量场构成就是强烈的专业认同感、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较高的专业素质。学生个体的能量源是通过平时的学习训练和丰富的技能竞赛打磨塑造的。个体在日常学习和参赛、备赛过程中认真积极的态度、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辅助其形成带有个人特色的优良学风“能量源”,吸引着其他学生对其状态的关注和效仿,促进“能量源”数量的增长。具有更多的同质“能量源”,集合就形成了具有高品质和影响力的“能量群”。受学校特点和专业特色、校园育人环境氛围的影响,不同类型、特质的优秀“能量群”通过相互吸引、牵引逐渐形成体现专业特色的学风建设“能量场域”。

3 综合类大学艺术类专业学风建设实践探索

综合类大学艺术类专业学生招生大部分生源均通过艺考平台招录,相比较专业院校艺术专业学生,他们在业务水平上有较大的差距。在开展学风建设中,要结合学生专业特色和技能水平,围绕个人优秀能量源的打造,因材施教,发挥合力,协同育人,在学风建设中进行实践探索。

3.1 强化专业认知,夯实专业技能基础,锻造个人优秀能量源

艺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强化专业认知的最好途径,设计打造艺术实践品牌活动,开展丰富校园文化的各类别艺术实践活动,引导艺术类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锻炼能力,查找不足,激发学生参与专业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夯实专业基础。艺术周、艺术节、教学成果展、毕业设计展、音乐会等艺术实践活动,吸纳80%的学生参与其中,全方位地培养了学生看、听、演的能力,坚定学生专业自信,加深专业技能重要性的认知,让广大专业学子感受到专业技能水平在专业发展道路上的重要地位。艺术实践活动检验专业技能水平,也为学生能量源的形成提供基础和动力源,塑造优秀能量源。

3.2 拓展校园美育渠道,搭建艺术实践平台,营造积极向上能量群

综合类大学艺术类专业的重要职能就是丰富校园文化,促进社会服务。这一职能的体现通过校园美育实践来实现。综合类高校艺术类专业更是校园文化的先行者和引领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处于领军位置。专业师生基本承包了学校毕业生、迎新生、元旦等重要节庆、事件晚会节目的策划、导演、演出和视频、舞美设计制作,发挥专业特长,提升校园文化质量。

艺术类专业师生还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利用社会实践平台提升服务社会能力。专业学生结合驻地实际,送文化活动进军营、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在教师指导下进入所在高校兄弟学院开展文化活动指导,在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活跃基层文化氛围,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专业优势和积极作用。具有坚实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个人优秀“能量源”通过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进行无限量的能量辐射,实践活动中的各种不同的能量源在相互吸引、碰撞、接纳、转化中,形成具有相同特质的积极向上“能量群”,确保艺术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3.3 以赛促学,用作品说话,锻造优良学风“能量场域”

专业技能竞赛实践是检验学习成果,促进优良学风“能量场域”的最好体现。鼓励、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层级比赛,在备赛、选拔过程中,为学生们搭建横向专业技能学习、交流的平台,充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夯实学生专业技能,促进整体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在赛事参与过程中,各特色“能量群”不断扩大、合并,在赛事平台的推动和团结协作下,具有优良学风特质、良性竞争机制的“能量场域”逐渐明确,效用得到快速体现。

猜你喜欢

综合类艺术类学风
《医学综述》2009-2020 年医学综合类期刊的主要评价指标及排名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艺术类专访心得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2009~2013年《医学综述》在医学综合类期刊的主要指标与排名情况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
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绩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