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质差异视角下中职体育教学优化分析

2022-03-16徐雪松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体质分层情况

徐雪松

(江苏省滨海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盐城 224500)

1 中职学生体质差异与分层教学概述

1.1 中职学生体质差异

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情况合理制定体育教学方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也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以提升的有效途径。而中职学生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往往存在较为明显的体质差异。中职学生主要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存在体质差异。其中身体形态差异主要表现在身高和体重上,不同性别、年龄和地区来源的学生往往存在一定差异;身体机能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身肺活量上,不同性别和年龄间的学生处在一定差异。身体素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爆发力、柔韧性、耐力等方面,主要受年龄、性别以及锻炼情况的影响。总体来看,导致中职学生体质差异的因素极多,广泛包含成长环境与条件、先天因素、生活方式、活动量、膳食结构、吃苦精神和锻炼意志、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等。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学生间的体质差异可谓是不容忽视,相应的体育教学有必要针对这一点进行适当调整和改善。

1.2 分层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将学生分为多个层次,再针对各个层次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教学。分层教学可以说是集体教学与个性教学的协调产物。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凸显学生个性,根据学生个体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是契合教育发展需要以及学生发展需求的重要体现,能够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不过由于师生人数差异巨大,在传统中职体育教学实践中很难完全实施个性化教学,再加上课堂时间有限、教师精力有限等原因,使得集体教学成了主要模式。而在职业教育改革进程逐步推进的大背景下,分层教学法被引入并运用到中职教育体系之中,为体育教学的创新和改善带来了新的可能。运用分层教学法能够根据学生们的体质差异,对学生进行有效分层,从而将体质健康状况相近的学生划分到同一层次,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个性化教学”,在实践层面也能通过“集体化教学”的形式解决师生人数差异大、课堂时间有限、教师精力有限等问题。可以预见的是,分层教学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并逐步成为被广泛应用的教学方式。

2 体质差异视角下中职体育教学优化策略

2.1 全面把握学生体质差异情况

体质差异视角下,针对学生个体的体质差异进行合理教学、训练,是确保体育教育起到作用的基础,也是促进学生逐步改善体质健康状况的关键。如果忽视学生体质差异,完全采取统一、死板的方式进行教学,那么教学内容、训练量等必然不能完全契合所有学生,最终出现部分学生因为教学内容难度高、训练量大而失去锻炼欲望,甚至造成体育安全事故;部分学生因为教学内容难度较小、训练量不足,难以在体育课堂上得到有效训练。因此在体质差异视角下,中职体育教学一定要有效运用分层教学法。而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基础在于合理分层,合理分层则又需要以学生体质差异情况为依据。那么对中职体育教师而言,全面把握学生体质差异情况就变得十分重要。

首先,从性别、年龄以及城乡地区等宏观因素对学生体质差异情况进行整体把握。不同性别、年龄的学生,往往存在较为明显的体质差异;而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城乡地区的学生往往也在体质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宏观、整体层面的体质差异,是教师了解学生体质情况的重要依据,必须进行有效把握,而且需要以国家以及地方的最新相关研究数据、报告等作为参考。通常来说,中职学生年龄集中在14~17岁,这一时期男生身高明显高于女生,而且差距会逐渐拉大。另外中职学生中男生在肺活量、立地跳远、长跑、短跑等方面也更占优势,而女生则在坐位体前屈方面更占优势。从城乡差异层面看,通常城区学生较农村学生身高更高、体重更重,同时肺活量更小、立定跳远距离更短。

其次,从对学生个体的实际体质健康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不管是从性别层面,还是从年龄层面,又或者是从城乡地区层面对中职学生的体质差异进行分析,都是基于整体进行宏观分析。而具体到学生个体,必然会存在例外情况,如某位农村学生身高远超大部分城区学生,某位女生肺活量远大于大部分男生,某位低年级男生体重超过不少高年级男生等。教师需要对此有正确认知,并坚持贯彻“宏观为基础,个体为实际”的原则,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动态化地更新档案数据,并落实相应的档案综合分析工作,尽量做到对学生们的实际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准确把握。

2.2 科学执行动态化分层策略

分层教学的关键在于科学、合理分层。如果分层不合理,不但难以发挥分层教学的优势,还会导致整个教学过程过于混乱,严重影响实际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过程中,其体质健康状况往往会有所改变,故而不能长期沿用某一种分层方式,而是要根据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情况进行动态化分布。另外基于不同的教学目标和需求,也需要采取不同的分层标准和依据,即也需要进行动态化分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分层标准和依据,真正确保分层完全契合教学需要和学生需求,最大化地发挥分层教学价值与效果。

2.3 针对不同层次合理调整教学目标与内容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需要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这是凸显分层意义的关键,也是指导分层教学活动有序、高效进行的关键。教师需要对分层情况进行准确把握,对不同层次间的差异进行合理分析,以此为基础调整对应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确保目标合理、内容合适,让所有学生都能在不同层次进行有效学习与锻炼。例如在“篮球三步上篮”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着重围绕性别和篮球基础进行分层。首先,按照性别将学生分为男、女两个层次。男生由于身体素质方面的先天优势,在篮球学习与训练方面更占优,故而需要适当调高相应的教学目标。其次,根据篮球基础进行分层。其中篮球基础较好的男生需要在娴熟掌握三步上篮技术动作的基础上,尝试将三步上篮技术动作与胯下运球、带球过人等技术动作相结合并进行训练;篮球基础较差的男生与篮球基础较好的女生,则需要掌握基本的三步上篮技术动作;篮球较差的女生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并在训练中敢于尝试即可。这种针对不同层次合理设置教学目标与内容的方式,能够尽可能让教学活动适合所有学生,让学生们能够真正做到基于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有效训练和发展。

2.4 合理制定分层考核标准

教学考核评价历来都是体育教学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其是反映教学情况、学生体育素养发展情况的关键。而在体质差异视角下,教学考核评价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其需要为体质差异的确定以及教学分层提供依据,故而需要采取合理措施强化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与可靠性。在运用分层教学法的大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学考核评价也需要采取分层模式,即针对不同层次制定不同考核标准,支持分层的完全落实,避免考核评价和教学活动脱节的情况发生。针对高层次学生,考核标准的制定主要可以从考核范围扩张、考核要求提升两方面着手,反之则需要针对低层次学生适当缩小考核范围、降低考核要求。

2.5 注意规避常见分层教学问题

在运用分层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见问题进行规避,从而进一步保障教学效果。首先,避免层次划分过于固定。如前所述,不管是出于适应教学需要的考虑,还是出于对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情况进行动态化看待的考量,都需要尽量对分层标准、依据等进行灵活调整。其次,避免评价过于极端。在分层教学中进行考核评价时,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如奖励激励、惩罚激励、名次激励、分层激励等。不过一定要合理控制相应的评价程度与激励程度,避免过于极端的情况出现而导致学生过于自满自负或者自卑自怜。最后,避免分层给学生造成心理问题。在应用分层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从体质差异层间进行细致分析和讲解,让他们理解分层教学的关键在于根据他们的体质健康情况、体育基础情况等,以最合适的方式引导他们学习和成长,而非有意将他们分为三六九等,防止学生因为被区别对待而产生心理问题。

3 结束语

综上可知,中职体育教育在新时期迎来了新的变化和要求,需要从各个方面探索优化教学效果的可行方式。在合理运用分层教学法的情况下,体育教学能够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以及个体体质差异,真正做到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教学和训练,切实协调集体教学和个性教学之间的矛盾,助力体育课程教学水平提升以及中职学生体育素养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体质分层情况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新情况新举措
新情况新举措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