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为例
2022-03-16刘莹莹
刘莹莹
(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教育部 江西·赣州 341000)
0 引言
《幼儿教育学》作为幼儿师范教育的重要专业理论课程之一,在幼儿师范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一直以来,受到教学效果不佳的困扰,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本研究在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选取5位《幼儿教育学》教师进行访谈、听课,选取2020级部分学生发放《幼儿教育学》学习状况调查问卷,探讨《幼儿教育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导致《幼儿教育学》课堂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
1 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幼儿师范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幼儿园的一线幼儿园教师,侧重于培养幼师生具有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依据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设定《幼儿教育学》的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既向学生传授幼儿教育的知识与理念,又能培养幼师学生进行幼儿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整体提升幼师生的专业素养。但在《幼儿教育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中通常是照本宣科进行幼教理论知识的讲授,注重《幼儿教育学》幼教理论素养的目标达成,教学中以知识的传授代替学生的能力发展,忽略了培养幼师生实践技能发展的目标。
1.2 教学内容偏重理论知识
《幼儿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表明了它应该既是一门理论课程又是一门应用性课程。理论与实践应是对接的,一方面它所阐述的幼儿教育理论要来源于幼儿教育实践,是对幼儿教育实践经验的科学合理的概括;另一方面《幼儿教育学》应对幼儿教育实践具有有效说明和指导。但当前的《幼儿教育学》教学内容不能兼顾幼教理论知识与幼教实践技能两方面,课堂教学只停留在理论说教的水平,缺乏活生生的幼儿教育实践的滋养,教学内容没有从幼师生将来从事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实际需求出发,以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际问题为导向来设计《幼儿教育学》课堂教学内容。
1.3 教学方法以单方面的讲授为主
在当前《幼儿教育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表演”,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失。在这种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的课堂教学中,幼师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幼儿教育学》,这是造成《幼儿教育学》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教室都是多媒体教室,虽然教师基本上都制作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但课件内容比较单一,通常是对教材文字内容的复制,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和引导性。
1.4 教学评价方法单一
《幼儿教育学》教师平时几乎不布置作业,只有学期末有一次考试检查,于是开设了一学年的《幼儿教育学》,只通过两次纸笔考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这种考核方式56%的学生表示不满意。首先,因为没有平时作业对学生学习《幼儿教育学》引导,学生就不能通过经常复习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进一步的理解深化,不能促进学生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真正掌握幼儿教育的知识。其次,学期末的纸笔考试内容多是填空、选择、简答、论述的题型,学生只需考前突击学习,死记硬背,便可考试过关。这样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单一,只注重结果性评价,既不能督促学生的有效学习,也无法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2 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2.1 教育理论类课程结构不完善
对于“2+3”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计划中所涉及的《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幼儿教育评价》《幼儿家庭教育指导》《0—3岁儿童身心发展与教养》《幼儿教师技能与训练》等课程,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条件开设。教育学类课程结构的不完善,使《幼儿教育学》担当了比较多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幼儿教育学》又面临着不断被压缩的课时安排,这种课程任务多课时安排少的现状,使《幼儿教育学》教师很难保证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2.2 教与学的评价机制不完善
幼儿师范专业期末考试对于试卷的要求和学生补考安排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试卷来源通常是由任教《幼儿教育学》的教师自己出题,然后由该任课教师自己阅卷并提交学生成绩,这样从教学到考试再到评价都是该任课教师自己一人掌控,无法真正客观的评价出该学科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是关于学生的补考,多流于形式,无论学生的补考试卷答题情况如何,只要参加了补考,都会及格。这种教与学的评价机制,既难以调动教师教学中的责任感,也无法因学业考试的压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3 学生缺乏学习教育理论类课程的动力
由于幼师生的文化基础较薄弱,以及过去学习经历的影响,使她们对理论性的课程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和厌学的心理,普遍缺乏学习《幼儿教育学》的主动性。再者这些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表现不好,教师又是单一的讲授法传递知识,导致课堂上师生之间的状态彼此相互影响。部分学生觉得老师教的不好,在《幼儿教育学》课堂上不听课,玩手机和看其他课外书,学生的这种听课状态反馈给教师,使教师觉得学生素质低不爱学习,而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如此形成了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恶性循环。
2.4 教材实用性差
《幼儿教育学》的内容对幼师学生的幼儿园实习和幼儿园实际工作而言缺少一定的实用性,课程内容与幼儿园实际工作需求不能有效对接。如教材中关于“幼儿园环境”的内容包括四部分:幼儿园环境的含义、功能、创设原则及注意问题。这一内容属于幼儿园教育实践领域的理论内容,没有涉及在实践中的具体操作技巧。对幼师生访谈中发现,幼师生比较关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布置幼儿园班级环境?”“如何与幼儿家长沟通?”“怎样组织高结构化的活动?”等。另一方面,从幼师学生考教师资格证的需求出发,教材中关于“思考与练习”部分的题型多是判断、讨论和实践调查三种类型,题目的类型和难度明显与资格证考试题型、难度不匹配,不利于知识点的掌握。
3 改善《幼儿教育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幼儿教育学》课堂教学的质量虽有一定程度的好转,但师生对《幼儿教育学》仍然存在厌教厌学的情绪。作为幼儿师范学校的师范性特色课程之一的《幼儿教育学》课堂教学怎样解决教学低效问题?发挥其应有的学科特色与价值呢?
3.1 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学》教师,不仅仅是培养幼师学生的幼儿教育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传授幼儿教育专业知识,也应该是幼师学生幼儿教育专业能力形成的指导者。因此《幼儿教育学》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尤为重要,学校需要为《幼儿教育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提升《幼儿教育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3.2 采用以学生为本的参与性教学方法
在《幼儿教育学》课堂教学中采用SYB参与性教学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如讲课法、案例法、讨论法、头脑风暴法、练习法、角色扮演法、游戏法等,使整个教学在生动、活泼、趣味中完成。在《幼儿教育学》课堂教学中,笔者尝试参与性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幼师学生喜欢参与性教学的授课方式和课堂氛围。
3.3 有序组织学生实训、见习和实习活动
教育见习和实习是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幼儿园的教育见习和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和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将教育专业理论和教育专业知识转化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见习、实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师学生的幼儿园实际工作水平。
3.4 增加考核维度,转变学生的学习行为
对学生进行《幼儿教育学》考核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幼儿教育理论知识,检查学生对幼儿教育理论的掌握和理解的程度和实际运用的能力;同时检查教师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目前《幼儿教育学》的考核方式,只是学期末的纸笔考试,教师给学生一个复习提纲,学生按照提纲的内容背诵题目,最后考试及格通过。这种考试方式会导致学生平时学习《幼儿教育学》消极应付的状态,考试内容是纯知识性的内容,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检查。因此改革《幼儿教育学》的考核方式,实施考核内容多元化,考核方式多样化,注重过程的考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