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种教学方式在电梯教学实践中融合的探讨

2022-03-16仲进安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感性电梯理性

仲进安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 广西·崇左 532100)

0 引言

电梯是由诸多系统构成复杂系统,由安全装置系统、曳引系统、导向系统、重量平衡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门系统与轿厢组成。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现代电梯机电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电梯系统结构原理,功能作用,安装调试,维修保养及分析判断,检查、排除常见故障的技能,为其日后零距离上岗铺平道路。如何围绕这一课程特色进行施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仅就多种教学方式在高职电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作初步探讨。

1 改革方案初步设计

教学改革成功依赖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将教学内容脆片化,结合不同方面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设计。第二个方面对不同教学内容应当遵循认知规律,将教学内容按认知发展阶段展开,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电梯教学涉及机械传动、电气拖动、变频器、PLC控制或微型计算机控制、供电与电气安全以及土建等多方面知识,需要将教学内容碎片化,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情境灵活选择和设计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进行学习。不同的活动序列组合很自然地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式教学,避免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学习形式简单的叠加。

教学必须遵循认知规律,一个事物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由理性回到感性,多次反复。电梯结构复杂,刚开始教学需要通过相关动画,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等感性手段,以及一些具体实验设备,运用感性资源引导学生。教学设计尽量考虑如何给学生以感官刺激,通常实物比图片好,图片比文字好。

在学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后,又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由理性回到感性。将电梯作业资格证“安装、维修”的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依托校外合作企业,将企业工作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引进课堂,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学生通过在电梯企业实训,实现理性回到感性。

2 多种教学模式运用

2.1 教学改革应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兴趣,首先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渐渐过程,教学设计应遵循一定梯度,PLC控制技术与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这方面知识与技能一般采用案例设计,易采用难度梯度设计各个案例,最处案例宜简单,逐步加深难度。

最初案例简单并不等于把学生兴趣激发出来,还要采取适当教学方式,最初教学宜采用示范教学,即教师示范,学生模仿,随着教学过程不断深入,教学方式也应该做相应的变化,最终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2.2 教学改革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取针对性教学方式

电梯机械结构比较复杂,宜结合机械传动过程采用动画或微课对其进行剖析,这方面教学资源有《用微课学·电梯及控制技术》与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开发相关精品课程。基于PLC电梯控制技术宜利用虚拟软件诸如博徒,进行虚实结合教学,通过虚拟软件将实验移到具有电脑学习室(机房),教师讲解与学生仿真练习为一体,理论与实验一体化讲解。变频拖动是电梯课程一个重要部分,有很多学校将该部分独立成一门课程学习,该部分学习需要先修《变频器》《电机拖动》多门课程。这部分内容离采用知行合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老师讲授与学生的实训一同进行。

2.3 教学过程应逐步贯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础是学习发生在学习者积极参与知识建构的过程中,而不是被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学习者自身是知识的创造者。长期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的认可。

在电梯教学过程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模式必须有充分的实践保障,具有实验室、实训场所或机房的虚拟仿真环境。采用递进项目式驱动教学模式。

递进项目式驱动教学的诸多案例按照由局部到整体,由易到难的阶梯性进行设计。电梯结构较为复杂,所涉及各种理论知识均具有一定的深度。因此,递进项目式驱动教学法是非常适合电梯教学,通过学生在实际项目主动参与,教师积极引导,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2.4 学习是对理论知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今天社会竞争激烈,学生毕业后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很大程度依靠扎实的专业知识与过硬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固然有关,但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与是否遵循认知规律并给学生提供足够线上学习资源有关。

根据认知规律描述,一个事物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由理性回到感性,多次反复。换句话说,事物认识不是一次就完成,在教学过程中,就某一个知识点,需要通过诸如动画等感性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深化对事物的认识,进而上升至理性,通过安排实验使学生由理性回到感性,利用线下辅导结合线上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线下与线上结合实现对某个知识点的认知多次反复。

课程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一门课程结束之后,还有相关的实训、课程设计与毕业实习。利用线上资源结合线下教辅,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翻转课堂方式进行相关训练。

2.5 教学最终目的是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尤其是企业需要的人

很多学校教育出现与企业疏离或脱节的现象,一度出现了学生难就业与企业招人难的“双难题”现象。为解决这一矛盾,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解决学校教育与企业岗位要求不匹配的问题。

为了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衔接人才培养,一种新教学模式正在兴起,该教学模式将专业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相互衔接,全面分析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人才的能力要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内容及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校企合作,将诸多人才培养要素整合在一起,被称为“1+X”教学模式。这种中国特色新的教学模式,其最大特色是教学内容针对性很强,特别强调课程与企业岗位的有效衔接,在要求学生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要求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诸如电梯安全管理员证、电梯上岗证之类。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提高人才质量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解决人才紧缺问题的必然选择,电梯教学必须结合“1+X”教学模式进行。

3 结论

电梯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是电梯课程本身特点决定的。

任何教学改革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教学内容,根据特定内容选择特定教学模式;另一方面教学改革必须遵循认知规律,多种教学模式容易引起彼此不兼容,只有遵循认知规律,才能将各种教学模式按照认知发展进程融合在一起。

不同教学模式有各自优势,根据教学内容,遵循认知规律,尽心设计,使之达到最佳效果,实现多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互补。

目前,课证融合与课岗融合被大力提倡并付诸实施,以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用人需要之间的良好衔接。

无论哪种教学改革最终目的培养社会需要尤其是企业需要的。多种教学模式融合的教学改革探讨与当前正在兴起的课证融合与课岗融合的教学改革并不矛盾,方向是一致的,培养社会需要尤其是企业需要的人,解决企业招人难的问题。

猜你喜欢

感性电梯理性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被困电梯以后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崇尚感性意味着什么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感性的解放与审美活动的发生——对马克思一个早期思想的引申
理性的回归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
理性看待GDP增速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