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2022-03-16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思政思想

张 鑫

(南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 河南·南阳 473061)

0 引言

“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道:“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和核心课程[2-4]。生物工程是工科学科,由于着重于工程知识的培训和实践,在学生思想价值观建设教育方面投入不够,存在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失衡的现象[5,6]。此外,由于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强,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联系较为薄弱,在生物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融进思政元素有一定的难度。《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大学》开篇也讲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学生道德建设[7-9]。

生物工程专业以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主要方面拓展、细化,构建知识体系,并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面向未来的实践能力。生物课程的思政教育是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为指导,以生物工程的专业课程为载体,深入地挖掘专业课程内容重蕴含的德育元素,把学生的专业知识教授、人文和思政素质合二为一,在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活动中贯穿德育教学,助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生物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1)培养具有时代使命和担当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生物工程的课程思政不在于课程的增设,而是以生工专业知识为载体,将思政教育自然地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环节中,贯穿整个课程教育,有机地协同进行“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教学。工程专业的课程思政改革不仅是一种思想或理念上的更新,也是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创新。生物工程思政教学要求教学过程中以专业课程链为载体,充分体现课程思政教学,课程链的每门课、每位教师都要守好一段渠,使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协同,将思政作为源头活水,使教学与思政工作水到渠成,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为了达成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学的统一,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政治觉悟和文化素养,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迫切需要在生物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注重“传业”与“授道”协调一致。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教师深入研究挖掘生物工程专业课程链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联系专业特点和教学内容,挖出每门课程思政结合点,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最终达成专业技能培养与价值观引导的统一。

1 生物工程专业的课程思政

1.1 课程思政的“内”与“外”

思政教育要由内而外,工程专业思政也是如此。传统理工科教学着重于工程知识的培训和实践,在学生思想价值观建设教育方面投入不够,存在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失衡的现象。2014年,复旦大学林森浩利用专业知识投毒杀害室友,被判处死刑。2017年,原武汉大学张奇恩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制备销售新型毒品,被判处无期徒刑。2018年,原南方科大副教授贺建奎进行基因编辑婴儿,违反伦理道德,被追究法律责任。这些事件存在一个共同点,即具备高学历的科技人才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与能力做出了危害社会的行为。这些人的高学历没有带来高品德,知识掌握得越多,能力越强,造成的社会危害就越严重。因此,专业知识传授必须与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政治觉悟相协调,才能培养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传统的工程教学追求的是工程知识的培训与实践,而生工专业的课堂思政要把外在的工程知识与内在的思政元素结合,即着眼于教学过程学生自身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的内在提高。

1.2 专业课的思政内容组织

生物工程的课程思政,重在“契机”。科学与工程的魅力在于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激发人们的热情,满足人们的好奇心。作为课程思政的主导者,教师要引领学生新的思考,作为教育者,不能满足于现状,躺在故纸堆里闭门造车,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将每年的诺贝尔奖、科学前沿热点、最新科学进展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动力的契机。教师要以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伟大复兴的工程师。对于生工的课程思政要充分挖掘内在的思政元素,使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协同,将课程内在的思政元素作为源头活水,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价核心值观,使教学与思政工作水到渠成,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生物工程的发展史中具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物工程历史上优秀科学家的爱国事迹,重在“实例”引导学生对生物工程学科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报国的理想。

1.3 课程思政教学环节与过程改革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不仅体现在“教”,也要体现在“学”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推动专业课程中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并改革专业课程的思政目标、思政内容、思政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同时以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认同、爱国意识、文化自信为导向,引导学生自发的追求社会主义真理,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具的工程人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课程思想政治教学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结合课堂实际,对课程思政在教学过程中的切入点、切入方法、思政目标、预期效果等在教案中提前呈现,在上课时做到信手拈来、举重若轻。同时改变传统上单一的“封闭灌输”讲解教学模式,灵活运用课堂讨论和自主探究等多种相互关联的教学环节和形式。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更有助于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实施。通过案例、视频、小组讨论、网上学习等形式,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过程改革。在课程知识教授同时进行德育培养,自然地融入思政元素,避免思政教学的僵硬和套路化,做到“润物细无声”,使教学与思政工作水到渠成。

1.4 课程思政的与时俱进

课程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要及时更新,紧密结合时政热点,丰富思政教学案例。例如结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事迹,屠呦呦与青蒿素,引导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起家国情怀。从专业课程中的知识出发,结合社会问题,以工程研究领域的学术腐败、学术诚信、高才低德等问题,教育学生求真务实的治学品德。

1.5 课程思政改革的考核

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衡量思政教学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生物工程专业思政教学实施效果进行考察评价。在课程结束后一两周内,邀请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对课程思政效果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内容涉及学生对教学融入思政的主观态度(认可、不认可、都可以)、思政内容(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思政元素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板书)以及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引导作用等方面,具体分析评价课程思政改革的效果。

2 结语

本文以生物工程的专业课程为载体,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内容中的德育元素,把学生的专业知识教授、人文和思政素质合二为一,在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活动中贯穿德育教学,助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本文研究严格遵循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挖掘、教学手段、教学环节和形式以及思政效果评价四个方面实施生物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思路的探索,本文可以为工科专业的课程思政教育提供具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思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