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教学法在神经内科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03-16李春艳张雅楠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神经内科循证护理

罗 烨 李春艳 赵 欣 张雅楠 崔 影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1 在神经内科实施循证护理教学的意义

科技发展极大的推动了医学诊疗水平的进步,与此同时社会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服务是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且承担着重要作用的工作内容。尤其是在神经内科这种病种多样、患者病情复杂的疾病当中,对临床护理服务的需要尤为突出。探索针对神经内科特点的护理学教学改革是对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要求。传统的以案例教学为主的护理教学方法往往无法快速适应临床的工作的多样化要求,其教学思维相对较为死板,面对个性化和思维活跃的新生代护理实习生难以实现“教与学”的有机融合。相对而言神经内科对医护人员的要求普遍较高,尤其是在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方面。近年来临床护理教学的实践探索日益多样化,其中循证护理就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改革方向。

循证护理(evidence based nursing,EBN)是循证医学与护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指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最好的研究依据,同时按照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综合考虑病人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订病人完整的护理方案,该方案的核心思想是充分采用现有最新、最可靠的科学证据来为病人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其实施的项目包括:制定临床护理问题;寻找最佳的证据;评估证据的有效性;应用实践证据,通过循证医学的要素实施护理实践研究。循证护理的关键是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通过文献研究,提高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减少工作差错和护患纠纷。由于神经内科临床工作中受到患者的意识清晰度和家属疾病期望等因素的影响,其对护理工作的要求往往较高,如何从源头上处理好各类矛盾,化解护理风险是作为临床一线工作人员首先要具备的重要理念。循证护理正是有效解决这类问题的重要技术路径,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神经内科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2]。

2 神经内科实施循证护理教学内容

2.1 教学准备

(1)师资选拔:要求带教老师具有明确的教育理念和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基础护理知识和临床实践操作能力,作为循证护理的带教老师,需要接受专业的循证护理教育训练,并具有实践操作经验,较好的临床教学评价能力。(2)神经内科护理理论教学,这一阶段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按照基础护理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理论框架,按照问题设定、寻找临床证据、初步评价的基本路径来设计教学过程,同时制定针对神经内科常见病的护理项目,总结出典型病例和疑难病例,为深度教学做好准备,针对理论知识点对各类病例的护理方法做假设以及反证。教学中对案例内容进行初步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讨论结束后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指出讨论中的问题、总结出关键性的知识点,教育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等,并以案例讨论学习体会报告的形式形成学习总结[3]。

2.2 教学过程

循证护理教学方式的基本路径主要是从基本存在的问题进行开端,随后将其相关的证据进行分析,给予初步进行评价,指导学生与其循证护理的理念和实践相互结合,教师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完成护理学的基本临床实习教学。这一过程强调实习护生对实习环境的熟悉,包括各类管理制度、工作环境、临床和教学基础设施等条件,为实施教学提供良好的能力储备[4]。突出对护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估,督促引导学生做中学,反复巩固专业基础知识。结合理论知识和神经内科护理流程做好深度实习的准备工作。

2.3 实践教学

由带教老师带领学生完成神经内科教学查房和基础护理操作,完成好护理实习记录,并根据教学进程和案例内容做实习要点的整理工作,设置模拟课堂,通过情景模拟教学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对之前设置的神经内科典型护理案例进行教学演示,由带教老师完成标准护理操作,护生进行模拟演示,并对演示结果进行考核评估,考核后提出问题并要求护生根据前期学习资料准备来完成佐证材料的充实和自我实习效果评估[5]。以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护理为例:第一步提出临床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该类患者的常见问题及采取怎样的相关护理措施加以解决,在老师的指导下护生实施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相关生理指标的评估,通过对患者的相关护理问题的总结,来为循证提供方向;第二阶段,护生按照问题方向来查找相关资料,获得循证支持,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对现有资料加以利用,确定检索关键词(急性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获取相关的研究结果并归纳整理,并通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使临床中发现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学生对文献知识进行总结,由临床带教老师对总结的结果进行指导,并将制定的护理措施与神经内科护理情况相结合,制定有效的护理计划,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最后依照患者的临床表现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评价,并以此评估临床护理效果。同时,对学生实施包括基础护理理论知识、护理操作技能和教学方法实施效果主观评价的教学过程评估,有效反馈教学过程的实践效果[6]。

3 神经内科实施循证护理教学的影响因素

循证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实践中还需要较多的经验积累,作为循证医学的一个分支其对教育者的专业要求较高,一是要求授课教师掌握循证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能够有效按照循证医学的操作模式开展临床工作,尤其是具备循证医学的基本理念和循证护理的基本操作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满足教学实践中的特殊要求,同时还要强调团队教学的作用,循证护理教学中需要教学团队成员各自发挥技术优势,突出理论—实践—研究—实践的循环互动过程;二是具备熟练的文献检索能力,并要求教学单位提供丰富的数据库资源,并要求学生具备熟练的文献检索技术;三是注重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性,循证护理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护理技术实践,护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较少接触,具有一定的抵触情绪,需要专业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和提高自我学习能力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接受新的工作方式和护理服务理念[7]。

护理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就是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充分培养护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利用好有限的学习时间自主的掌握专业技术能力。循证护理理念和教学实践正是基于这一思想,在实践教学中护生不仅仅是局限于按照医嘱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临床实践,还要具备根据实际情况独立自主的进行病情评估和利用信息技术、文献研究手段来进行研究性学习。循证护理教学是一种引导式教学,按照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循证观察和循证应用的技术路径,使护生在接受系统的培训后,提高自我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这项教学改革不仅仅是在神经内科,在各类教学单位,只有具备相关教学基础条件均可以进行有效实施,帮助护生更好的完成临床实习,推动各个医院临床教学水平的提升,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猜你喜欢

神经内科循证护理
《循证护理》稿约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神经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