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合力育人研究

2022-03-16任志祥易芙蓉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合力专业课成人

任志祥 易芙蓉

(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长沙 410114)

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我国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要教育途径,培养出来在人才在服务于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长足发展建设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全面加强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势在必行。但成人高等教育具有学生年龄层次相差较大、学生教育背景差距较大、文化知识储备相对较弱、学习目的性很强等特性,学习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成人高等教育积极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融合作用,积极引导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协同教育,合力育人[1]。

1 成人高等教育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力育人的必要性

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均关系着学生的成长发展,社会的进步,关系着人才培养质量。

有助于成人高等教育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正确办学政治方向,是新时代高校一切工作的首要要求。思政课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的重要课题,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角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专业课程和专业课教师承担着专业知识传授、科学研究的重要使命,对于学生成长发展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在专业课中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联合思政课老师共同育德育才,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只有加快推进思政课与专业课的有效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合力育人。

其次,有助于成人高等教育院校全面实现办学目标。成人高等教育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目标,更加注重终身教育、全民教育,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提高人的素质未落脚点,必须牢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筑牢思政课这个主渠道,更需要思政课与专业课的有效融合,积极发挥协同育人作用。

最后,有助于提升成人高等教育人才综合素质。高质量的成人高等教育旨在通过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加强学生思想和知识的培育和培养,不断促进人的专业技能提升和综合素质提升。构建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合力育人机制,加强专业课与思政课的相互融合促进,有助于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通过学习专业知识促进社会发展、又在学习中弘扬正能量和主旋律,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社会,实现自身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

2 成人高等教育思政课教师及专业课教师合力育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虽然成人高等教育越来越受重视,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教学及管理不断规范,但成人高等教育在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合力育人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是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性不够。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中,专业课的排课数量会明显多于思政课,有的院校学生一周只需要上一节思政课。教学内容存在独立性和差异性,而在思政课中又无法结合专业内容。专业老师更注重于专业知识的讲授和实践应用,缺乏课程思政的意识。反之思政课教师常年讲授单一理论,且属于通用型的教育资源,教学方式主要为灌输式,很少在课程教授中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谈认识、辩观点,在专业领域的职业伦理、职业道德等没有较好的融入到课堂中。

二是协同育人评价机制不健全。不论是思政课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是基本职责,既传道授业,又能为学生解惑。成人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制约了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力育人的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在专业课教师的评价体系方面,重点在于课堂效果、科研成果、荣誉奖励等硬性具体指标方面,对于专业教师的职称评定也量化为具体的目标任务,专业课教师可能会更多地投入到科研、竞赛等出成果的几大方面,而忽视了教育的隐形成效,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是成人高等教育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思政课教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储备具有宽口径的特点,专业教师主要聚焦于本专业领域,思政教育相关的教育背景较为缺乏,往往思政理论功底不足,或者侧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而轻视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个别高校专业课教师只负责专业知识授课,不参与思想政治教育;个别高校专业课教师认为课堂外思政教育不属于自身职责范围。一些专业课教师不重视课程思政,不仅没有发挥育人的作用,而且还偏离了育人的轨道。

3 成人高等教育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力育人的路径

成人高等教育中,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都是育人的重要力量,老师虽所教授的学科不同,但并不是单独存在、或可分割的教育主体。

坚持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正确方向。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高校是社会主义高校,办教育也要办社会主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成人高等教育要在办学正确方向上,增强引导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主动适应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形势新常态,适应新时代学生特点,在教书育人工作中不走错教育方向,不在培养人的问题上走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强化育人初心,强化育人意识。专业课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中,要注重课程思政的建设,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结合专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思政课教师也应结合学生专业特点,紧密贴合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新时代发展的目标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促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革新[2]。

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合力育人机制。推动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中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育人合力形成,高校党委要做好顶层设计,充分发挥高校党委领导、协调各方的重要作用。要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坚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层面全面开展成人高等教育,创建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完善“党委领导、行政主管、教务指导、全员育人”的育人体制机制,让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制度可依,有行动指南,明确合力育人、立德树人工作方向和要求。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和激励制度,把立德树人成效纳入教师考核考评标准指标,杜绝唯科研成果、教学成果的错误评价方式,引导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沟通、促进融合。完善教师评价考核体系,健全文件、方案。健全协同育人监督保障,统一思想、指导实践、监督测评,做到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有保障、有激励。

整合思政课与专业课交叉学科课程资源。要进一步将立德树人贯彻到成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推动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前行,推动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力育人。完善成人高等学校学生培养方案,基于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特点,科学合理的设置思政课、专业课、通识课的课时、比重。开发校本化课程,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进一步整合教学资源,增强协同育人效应。

推动复合型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座谈会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思政课程需要与专业课程协同,也要求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力育人,需要多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究,深入分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结合时代背景不断探索不同的合力育人方式,做好成人教育学生的思想引领。

猜你喜欢

合力专业课成人
“芪”心合力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成人不自在
合力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Un rite de passage
合力同行 创新共赢
在“合力”中呵护未成年人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