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导师育人责任与质量提升建议

2022-03-16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导师研究生

黄 磊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2)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相关教育职能机构在硕士人才培养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规章政策,研究生教育培养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早在18年,教育部就在研究生导师育人指责意见中指出: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责任主体,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于存在严重违反师风师纪行为的导师实现一票否决制度。高校教育体系在研究生培养方面,要建立健全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主体的工作队伍,形成多元协同育人机制,以此来提高研究生群体教学实效性。另一方面,通过对部分高等院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实际调研,发现存在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素养有待提升、协同育人机制与落地相脱节、师生关系有待改善等问题现象。因此,本文基于实际调研,对研究生导师的育人职责、落地问题以及协同路径等进行了相关讨论,以期在促进研究生导师育人实效与质量提升方面贡献绵薄之力。

1 关于研究生导师育人的责任分析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学习生涯的重要引路人,不仅需要将科目知识传授给学生群体,更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学会利用科学、客观的学术研究方法来进行专业研究和成果总结。研究导师育人责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学理念之一,是指在教授学生专业基本知识原理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与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根据研究生导师育人机制的发展要求,一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分析其责任要求和教育意义。首先,研究生导师需要培养学生养成独立的学术思辨和创新能力。不同于本科教育,衡量一个研究生能力高低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有独立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学术能力。因此,研究生导师需要教会学生从问题意识出发,借助科学规范的学术研究路径,来完成对应的科研课题研究和成果总结;二是要注重对学生思想素养的教育责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一直被我国高等教育院校视为重要的教学前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在十九大会议中,国家就多次强调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自觉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三是要加强研究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很多高校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仅仅注重对学生知识理论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动手和创新能力的训练。知识理论最终都是需要落到实处,借助社会实践等生产方式来反馈社会,单元性的局限培养和资源短缺是阻碍当前研究生培养水平的障碍因素。

2 研究生导师培养育人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导师对于研究生培养方向存在不同看法

由于专业属性、教学导向等因素影响,不同研究生导师对于学生的培养定位和目标存在不同看法和落地举措。部分研究生导师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强化,认为研究生的学术著作和研究成果是衡量学生成功的标准与否。也有部分研究生导师疲于应付教学工作,仅仅把学生顺利毕业和工作视为自身育人的最终目标,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价值观塑造抛掷一旁。甚至有少数研究生导师将学生视为理工科项目助手,对于学生的兴趣项目置若罔闻,将学生安排到自身的项目中,对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生涯过问较少。研究生导师育人责任意识和认同感是驱动导师立德树人的内在动力,一味地强调对学生理论教育和学术实践的单向培养,是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首先需要对研究生培养方向和教学目标进行一定的价值界定和规范。

2.2 院校研究生导师管理考核制度有待完善

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高等教育院校现行制度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思政课堂、辅导员比重较大,针对上述思政教育环节学校都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管理和评估机制,而在研究生导师育人责任等方面有待完善,部分院校缺乏相对独立和完善的规则标准和评估体系。学校存在过分注重老师学术及科研水平的现象,对于导师的育人培养重视程度不足。一方面,高校思政教学环节中,思政老师与辅导员、研究生导师未形成真正的教育联动机制,需要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协同育人的最大效能,共同提高研究生导师综合育人实力,让学生在学术科研、思想品德和职责素养等方面均有所提升。

3 关于研究生导师育人质量提升的策略总结

3.1 强化研究生导师育人责任意识和认同感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等院校研究生导师的育人质量,首先需要不断强化研究生导师育人责任意识。研究生导师育人责任意识的树立需要与科学可行的研究生培养目标有机结合,让导师在日常的教学科研和生活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在教学各个环节把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放在首位。要成才先做人,素质教育大背景下,每个研究生导师都应该把立德树人视为教学首要任务,不断强化育人责任意识,研究生培养不能仅仅聚焦于科目知识培养,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加强对学生群体精神方面的引导强化。除此之外,高等教育院校在强化导师育人责任意识和认同感后,需要对导师的育人能力进行系统性强化,让老师具备为人师表、传道解惑的育人能力。这就要求导师们自身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如果导师自身不具备正确科学的三观,那么在教书育人方面不可能取得很大的成就,甚至会出现误人子弟的现象。导师在育人生涯过程中,也要和学生一同成长,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思想道德品质和言行修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研究生育人教育落到实处。

3.2 提高研究生导师课程的育人作用和功能

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影响,部分研究生导师课程以科目理论为主导,对于学生思想品德培养侧重较少,并且将学生思想品德等育人工作与思想政治课堂粗略地画上等号。然而,研究生导师课堂育人功能不能仅围绕在对学生职业规划、学术研究、知识理论、个人涵养以及实践创新的培养,还应该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价值观念以及社会责任感等诸多方面的引导。一方面,部分研究生导师认为学生思想品德素养应该由思政政治课堂负责,并且认为马修等课程是学生挣学分的选修项,本身并没有太大的教学意义,因此在研究生立德育人方面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部分研究生导师手中项目较多,认为科目理论和科研能力是研究生成才的标准,相关其他课程培训应该被弱化,因此并没有将育人思维真正有效贯穿和落地到教学环节中。因此,研究生导师在课程规划和实际开展中,要始终秉持育人教育理念,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还要强化学生的思政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确保学生在成才前先成人,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品性。

3.3 建立健全研究生导师评价和约束体系

身正为范,德高为师。为了更好地提升我国研究生导师群体的综合素养和育人能力,高等教育院校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研究生导师评价和约束体系。对于导师的能力考评,高等院校要打破以往学术研究单元导向的价值评价体系,融入树人育人、教书育才等评价标准。让导师能否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以及学术道德等视为研究生导师培养能力的评估要素,从而反向推动研究生导师改变传统教学育人思维,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责任感培养,重视教书育人工作的双项展开。此外,要不断优化导师责任约束机制,丰富现有导师负责制的覆盖面和价值内涵,建立切实可行的条规政策。例如,可以将研究生导师育人培养划分为学术和育人两个大方面,并围绕两个教学目标设立相对应的教学要求,促进研究生导师学术、知识和道德修养等水平,对于育人成效显著的导师给予激励表扬,对于育人成效不足的导师采取问责和惩罚举措。

4 结语

新的教学形势和发展趋势下,研究生导师育人工作在研究生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养成方面意义深远,需要与其他教育团队紧密协同合作,更需要不断强化自身育人责任意识,切实提高自我学术研究、思政素养和价值观念。与此同时,校方也要建立健全研究生导师评价和约束体系,有效发挥研究生导师育人主体作用,真正形成多元良性的育人格局。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V eraW an g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导师榜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