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中的个体“逆向学习”
2022-03-16郭霞
郭 霞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恒昌店巷小学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31)
“教师培训”是当代教育领域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概念,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提倡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因而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能力高度重视。常规情况下,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直接决定其教育教学行为模式,影响育人成效。教师的教育理念需要不断学习更新,教学能力通常是在不断实践与积累中形成,必要且高质量的教师培训在教师成长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和教师的自我积累有所不同,有组织且高质量的教师培训可以改变教师群体自我封闭的状况,帮助他们纠正某些教育教学误区,更新教育理念,拓展教育视野,循序渐进的影响并改变他们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而转变教育教学模式,提升育人成效。
“个体”与“共同体”相对,“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培训理念是指“在教育教学场域中,以共同的价值理念为引领,建构起来的一种以对话、交流、反思与合作为特征,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终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理念。”而教师“个体”则是教师组织的细胞,是构成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元素,只有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展开组织型学习、共同体学习。
“逆向学习”即教师从培训结果(笔记)中回看培训内容,从中寻找值得自己深入学习理解、运用分析的知识点,或是在学习中产生过质疑的知识点,通过有目的的查阅相关文献书籍以及数字期刊等方式,将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理论、实践工具学深学透,进而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分析、综合、评价,达到培训最佳效果。
1 教师及其培训现状
“近年来我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呈稳步增长态势,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据统计,2010年时,我国教师培训行业培训人次约为1166.3万人次,2019年已经增长至2813.5万人次……”
一线教师参加的各级各类培训(含线上线下)一般都采取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短期培训模式,一般在两天到一周左右,属于比较散点式的培训。教师培训的主讲人一般来自高校、教科院、教研室、师训中心、一线名师等;培训形式大多以专题讲座、课例展示、跟岗培训、团队拓展训练等形式;培训内容基本上是针对学科知识的,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积极主动学习、以评促教、元认知策略等等。
由于培训内容大多基于主讲者自身学识和工作背景基础,其理论主张和实践经验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而讲座时间(2—3小时)与内容往往十分有限,导致了专家讲座时只能选取代表性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分享给参培教师。教师学习到的通常是一系列普适性的教学方法和原则,真正用在某个具体的教学情境和具体班级的教学方法,却需要个体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取舍和甄别,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法体系。这是一个将学习内容通过实践和反思不断进行内化的过程,需要个体的再学习与反复实践、反思。
现实却是,参培教师个体在培训时间内容有限的情况下,对专家提出的相关理念、实践方法进一步“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的环节被弱化甚至挤压,尽管大家都看到、听到、感受到了,大部分教师也做了详细的培训笔记、拍了照片,但这些学习都仅仅停留在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法中认知领域的最低水平──“知道”和“领会”层面,要想在培训后真正达到将所学内容“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的高阶水平,就需要参培教师个体根据自身教育教学实际需求,有目的进一步“自我培训”,也就是“逆向学习”。
2 “逆向学习”的缘起
“逆向学习”这一提法源自美国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提出的“逆向设计”理念:
“这本书提出了‘逆向设计’的概念和方法,以避开学校教学设计中的两大误区──聚焦活动的教学和聚焦灌输的教学……认为最好的设计应该是‘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的逆向思考。”
3 “逆向学习”可能带来的效果
大多数学习者(参培教师)属于被动输入者,即被动接受培训方已经安排好的固定内容以及活动,换句话说,太多的培训中参培教师只关注专家“讲”了什么,而并不关注自己最终“学”到了什么。
“理解的核心是表现性能力。理解意味着能够智慧地和有效地应用与迁移。‘理解’意味着我们能够证明自己有能力转化所学习的知识(理念、经验)。当我们理解时,我们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知识,而不仅是凭借密密麻麻的培训笔记进行僵化刻板的回忆和再现。”
“所有的学习都包含两个非常不同的过程,这两个过程必须都是活跃的:我们才能够学习点儿什么……一个是个体与其所处环境的互动过程(知觉、导向),另一个是心理的获得过程。”
“逆向学习”使讲座(培训)的内容(笔记)从原来的主要资源变为支撑材料。如果要实现自己在培训中的提升目标,仅仅依靠讲座笔记局限性很大,而逆向梳理笔记中的要点,在确定自己的能力提升点后,主动查找更有价值的培训资源──参培教师开始有意识地与其所处环境(培训内容)进行互动(对话),这种“自我导向”的学习,使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心理的获得过程与学习的互动过程合二为一,培训效果显而易见。
4 教师培训中“逆向学习”的自我尝试
4.1 科学记录──培训中科学记录笔记
教师在培训中建议最好采用“康奈尔笔记法”系统化记录培训笔记,回看笔记的时候,很快检索到自己需要的笔记内容。
听讲座的时候,最大的区域(右区)记讲座的要点,包括幻灯片里的内容,重点词句可以用着重号或者三角圆圈等标注清楚。
联想到的问题和想法写在左侧区域,这个区域也可以写一些深层次问题,或者讲座人引用某些观点、工具时提到的一些教育教学名著(书名)。
把总结写在页面最底部的那一栏。一般来说,用几句话简明扼要地把学习要点提炼出来就可以,也可以绘制思维导图等。关键是要尽量用自己的话总结所学内容,这是检验你对知识理解程度的重要参考标准。
4.2 记以致用──培训后认真回看笔记
紧张的培训结束后,及时回看、总结、梳理自己的笔记。
4.2.1 看右区
先看右边区域讲座笔记要点中标画的重点词句,回忆当时讲座的相关内容,努力与自己之前已知的一些信息相关联,寻找联结点。
4.2.2 看左区
再看左边区域的笔记,因为写在这里的都是在培训中联想到的问题和想法的关键词,或者是需要深入阅读的教育教学专著(书名),看看是否有相关书籍可以阅读。
4.2.3 看底部
最后看页面底部的总结栏,结合培训中产生的问题和梳理的要点进一步思考:“我该如何向没参加过这个培训的老师解释、阐明这些内容?”
4.2.4 聚焦“点”
聚焦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有实际指导意义的一两个培训点,把培训内容笔记要点认真提炼,将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需要搜集查找的相关文献书籍用红笔圈画出来,为下一步搜集、查阅相关学习资料做准备。
4.3 按图索骥──有目的的查阅搜集
通过上网输入关键字查找搜索更有价值的培训资源──有关教育教学数字期刊、教育教学著作信息(书摘书评、电子书等)。
4.4 沉浸式阅读──数字阅读+纸质阅读
4.4.1 数字阅读
对上一环节中自主搜索到的数字期刊、公众号文章进行深入而完整的数字阅读,并将重要信息复制粘贴保存为数字笔记,以备再次阅读。
4.4.2 纸质阅读
借阅1—2本相关的纸质教育教学著作,进行为期3天左右的沉浸式阅读,分析培训中专家分享的观点、工具的来源,做到“既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进而尝试下一步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运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