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重点实验室对本科生开放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2022-03-16徐倩倩
徐倩倩 王 玉
(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安徽·合肥 230036)
高校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是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1-2]。“推动科研反哺教学”“强化科研育人功能,加强对学生科研活动的指导”“加大科研实践平台建设力度,推动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地更大范围开放共享”“支持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是教育部对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管理的重要要求,也是深化本科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3-5]。
与教学实验室侧重点不同,科研重点实验室主要是为科研和培养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服务,服务本科教学实践的职能较弱,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研实验室实施对外开放,但多数实验室存在开放运行模式过于单一、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申请手续烦琐,审核等待周期长等问题,还未形成较为完善的开放模式与管理体系[6-7]。
1 重点实验室对外开放的基础条件资源
高校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属于稀缺平台资源,拥有空间设施、先进设备、前沿技术、科技人才、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等各种资源,能深入加强实验室对外开放共享,建立一套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实验室开放与管理模式,对创新性人才培养意义重大[8]。安徽省作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建于2008年,整合了安徽农业大学作物学和生物学一级学科力量,现有科研团队10个,固定研究人员39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31人,承担一批国家和省部委的重大科研项目。科研用房总面积达到4000㎡,拥有主要大型仪器设备100多台,包括Illumina NextSeq 500高通量测序仪、Waters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ThinksystemSR950高性能计算服务器及大容量数据存储系统,蔡司LSM80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NightShade植物活体分子成像系统、植物根系生长检测系统、Western系统、多功能酶标仪等先进仪器设备。搭建了5个基础研发实验平台:基因组学平台、蛋白质及代谢组学平台、生物信息学平台、植物细胞生物学平台以及公共支撑平台。可满足各类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育种等实验需求。开展重点实验室对本科生开放管理的研究,加强和规范实验室的开放和管理工作,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实验室资源条件,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开展本科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培养中的作用[9]。
2 重点实验室对本科生多层次开放模式
在结合本科生的需求以及作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各项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合理规划了对本科生开放方式,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开放模式,包括以下几种开放类型:
2.1 集中型开放
对于新进本科生,每学期由带课老师预约安排重点实验室平台管理老师,集中组织学生走进重点实验室参观学习,让学生通过平台老师的介绍,了解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以及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的种类、功能,为学生提供感官认识,拓宽视野。每年的科普开放日,也组织全校不同专业的学生走进实验室。重点实验室每年接待累积400余名本科生参观学习,极大的增加本科生对专业的认可度与学习兴趣。
2.2 指导型开放
指导型开放包括: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开放、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生物竞赛等开放。重点实验室有固定研究人员39人,每学期指导大批本科生的开展毕业设计,本科生在指导下,结合各实验室(PI)的研究方向,进行实验设计,进入实验学习实验技能、开展实验、获得实验结果完成论文写作,整个过程中,学生科研与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与生物竞赛旨在提高本科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深受学校、学院的重视,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平台优势,每学期吸引大批参加相关项目与比赛的本科生进平台开展研究与准备工作,促进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近两年来,重点实验室老师指导70多名本科生完成毕业设计,且实验室分别为8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项生物科学竞赛提供开放服务。
2.3 参加型开放
重点实验室近两年顺利申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重大专项、科技攻关等项目20余项,有科研项目的老师,通过双向选择,吸引有意向的学生提前进入课题组,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充实实验室的科研力量,本科生协助研究生完成相应实验操作的同时,学习了相关的实验技术,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与科研思维,为以后的研究储备了科研力量。
2.4 教学型开放
教研室老师面向本科生在重点实验室平台开展部分教学课程,如仪器分析课、生物信息学课、生命科学导论等,实验室定期开展对本科开展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操作、实验室安全等培训课,培养其实践能力与科研实验安全意识等。
3 重点实验室开放运行管理模式
重点实验室实施开放式运行管理机制,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全面开放”的管理模式,通过一系列管理举措,来加强实验室对本科生开放管理。
3.1 规范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
实验室管理人员根据实验室实际情况,先后修订了“重点实验室管理手册”“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作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实验操作手册”,提出了详细的实验室对外开放的制度要求,包括开放申请、考评培训、安全教育、仪器使用规范、处罚措施等重要事项,严格把控实验室开放准入申请资格的考核以及开放期间的规范。通过健全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明确实验室人员的各自职责,引导开放学生严格遵守制度要求,为对外开放取得成效提供了制度保障。
3.2 优化实验室开放共享管理系统
有效可行的开放管理系统是开放运行的必要保障。重点实验室于2018年配备了门禁视频监控与仪器共享系统,对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主要大型仪器同时纳入生物技术中心、生命科学院仪器预约平台,扩大对外开放范围,经过运行更新优化,目前实验室常用大型仪器联网共享覆盖率达70%。该系统从使用者、管理者、仪器实时开放使用状态、仪器使用数据反馈、用户评价等全方位系统监管,采用实名预约,落实责任制度,有效对实验室仪器设备安全使用以及开放效益等情况进行监管,在原有系统基础上,细化对外开放预约的模块,让预约有效分组,方便集中开展仪器培训与实验室安全培训。
3.3 加强实验室开放运行管理队伍建设
实验室全面开放管理模式,必然需要科研人员、指导老师与学生多方的参与[10],重点实验室专门成立了由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各团队日常管理负责人、实验室专职管理人员组成的管理委员会,各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实验室非常重视管理队伍建设,鼓励管理人员到不同层次的平台参观学习,在培训学习中交流探讨,将所学运用到实验室开放运行管理中去。同时鼓励各PI团队,设立学生助理岗位,推荐责任心强的学生参与到开放运行管理中来,给予一定的激励措施(如评奖评优加分、助理劳务费等),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管理委员会到各课题组助理,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到人,实现多层次,全方位覆盖式管理。
4 开放管理取得的成效
安徽省作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是学校重点建设的省部级科研平台,依靠重点实验室资源优势,结合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要求,建立多层次开放模式,完善开放运行管理机制,深化了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内涵,是科教协同育人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实验室通过开放运行,每年集中开放接待本科生400余名,近2年内指导70多名本科生完成毕业设计,其中8名本科生毕业论文被评为校级优秀,54名本科生毕业论文被评为校级优秀,12名优秀毕业生被推荐到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实验室近两年,分别为8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项生物科学竞赛提供了开放服务。进入平台的本科生积极参与项目课题研究,合作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生化教研室、遗传教研室老师利用实验室开放平台,多次开展仪器分析实验课、生物信息学等课程教学。
5 结语
重点实验室是高校中的重要科研平台[10],人才资源、实验设施资源、科研经费资源优势明显,是学生参与科学实践的重要场所,通过建立对本科生多层次开放管理,不仅能最大范围内提高实验室资源和空间的利用率,而且能更全面的提升本科生科研实训和科研创新能力,进而推动本科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与科学前沿、社会需求的有机结合,为其他科研实验室对外开放提供参考[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