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加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路径
2022-03-16郑旭
郑 旭
(韶关学院 广东·韶关 512000)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场所,为确保人才的质量,就应当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融入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而高校在创新教学管理理念时,也应当将以人为本理念贯彻到其中,实现教学模式的有效创新。高校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也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以生为本贯彻到整个教学工作之中,从而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保障教学管理质量,将学生培养为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实现为学生服务的教育需求。而教学管理机制也应当尽量凸显出人性化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转换当下的教学管理方向,将学生培养为高素质人才。
1 以人为本理念下加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概述
1.1 教学管理模式内涵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指在开展教育管理过程中,要将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学习特点,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而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充分发挥出高校教育教学的作用,将全新的教育理念投入到教学管理之中。而传统教学模式,也应当在高校教育观念的引领下,逐步转换教学方法,突出以生为本的教学方案,并始终围绕着学生而展开。在开展教学管理过程中,高校应当积极凸显出管理模式的创新性,通过理性的管理模式来提高学校管理效果,以此来促进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1.2 教学管理模式特征
在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观念时,要想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就应当了解教育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通过对其特点的分析来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真正发挥出高校教学管理的作用。以人为本教育观念的特征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其一为文化性。高校已经存在了多年,甚至部分高校已经经过了百年锤炼,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高校也营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教学氛围,创造出了符合自身教学特色的管理制度[1]。而高校也一直在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课程,通过特色的教育方式来突出教学优势,形成独特的文化性特点,展现出教育教学的文化氛围,进而有效增强当下管理效果。其二,激励性。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需求,既包括自我价值需求以及实际社会需求,也包括个人精神需求,而实现自我价值是人生的最终需求,而在这些需求的影响下就会凸显出其激励性,进而让人们愿意为自我需求去强化自身发展动力。而以人为本发展理念与这两个特点大致相同,是当下高校应当探寻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2 以人为本理念开展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性
2.1 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
教学管理创新的真正目的,就是打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够享受良好的教学氛围,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但受到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高校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较为片面,更注重对学生行为的约束,却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缺乏自由感,使得教育教学目标在教育过程中无法实现。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也得到了有效创新,在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课堂中模式,也逐步向以生为本的教学课堂转换,高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自主选择,这与当下社会发展需求相符[2]。而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及愿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技能。
2.2 有利于提升高校管理效果
传统教育管理模式较为死板,而且在管理过程中管理思想较为落后,并不利于现代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会导致高校的教学管理效果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对学校管理模式的认同感。所以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学校应当积极创新教育理念,坚守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实现教育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老师也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高校则要做好辅助,激发每一位工作人员的潜能,将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作为常态,激发每一位工作者对教育管理工作的认知,从而提高内部管理工作效果。
3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各个高校针对当下的教育需求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使得教育管理能够满足高校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而高校教育工作也应当从实际需求入手,观察其是否充分发挥出教育教学的作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接触高质量的教学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创新当下教育教学方式,能够有效保障教育质量,从而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实现教学水平的有效提高,这与当下社会的发展趋势相吻合。
3.1 教育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
当前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较为单一,部分学校在管理学生时,采取的是传统管理制度,所以高校老师在进行教学管理过程中,也会对教学制度照抄照搬,学生在课堂上只能听从老师的教学安排,学生的主动性难以充分得到发挥。这也就证明了当下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教学方法,管理主体仍然是老师。在此种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下,管理制度只是单一的执行,而学校老师与学生没有充分参与到管理之中[3]。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只是由教学管理团队执行,在此种教育模式下,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无法投入到教学管理之中,学生也无法正常突出自身的主体地位,而传统的教育模式也并未突出其创新型管理标准,也并未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没有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教学作用,导致教学管理较为滞后。
3.2 高校学生缺乏自主选择意识
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但在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压力较大,尤其是学生在想更改专业时,则更需要经过较为艰难的选择与努力,而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学生并不了解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导致专业的选择较为盲目。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时,又或者在选择课程时,也难以突出自己的主动性,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学安排,而学生也无法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爱好参与相应的选修课程,进而会引发学生逃课等多种情况。而造成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课程安排一般是由学校行政老师所决定,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存在排斥感。另外学生在学习时也没有选择教师的权利,只是根据老师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教学氛围也难以得到有效优化,进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走神、开小差、不认真听讲的情况,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只是接受老师的教学内容,无法实现教育教学的有效创新。
3.3 考试制度较为固定
当前学校一般执行的都是学分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专业课程的学习情况,以及选修课程的学习情况来获取相应的学分,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4]。比如在大学阶段的前两年之间,学生一般都更注重对专业文化课程的学习,但也只是局限于理论知识。而外语考试也始终困扰着学生,学生为了获得相应的等级,会将大量的时间都消耗在外语学习上,而专业能力的提升却被忽略。学校开展的期末考试一般都是以课本的理论知识为主,学生会在期末通宵学习来获取合格成绩。此种教学模式有待创新,学校在教学初始就应当将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作为重点内容。
3.4 教学评价过于形式化
大学生已经逐步有了自己的思想认知,而且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学校在开展管理工作时,一般都较为强硬,比如会禁止学生做某某事,这些强硬的管理方式会导致学生对教学管理产生排斥感。除此之外,正常情况下,教学评价一般会作为老师的教学反馈标准以及学生的成长情况标准,从而实现教育模式的有效创新。但当前教学管理中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部分高校在开展教学评价工作时,一般都过于形式主义,高校学生并没有对老师教学情况进行公平打分,而学生也无法为老师的教学模式提出真正的意见,进而使得教学评价并没有较大的意义。
4 以人为本理念开展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方式
4.1 树立正确发展理念,构建完善教学体系
老师是执行教学管理任务的主要人员,所以要不断强化老师的专业技能,增强老师的管理水平。所以学校在开展以人为本理念的教学管理工作时,应当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发挥老师在其岗位中的作用,同时也要相应的完善管理制度,给予高校老师相应的管理职能。而学校也要根据自身的教学资源,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无论是对于教学管理还是实际教学工作而言,都能够起到良好教学效果。学校也应当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及时减少形式化的管理理念,要让每一位老师参与到实际管理工作之中[5]。其次,要积极构建完善的管理工作机制,加强对老师行为的正确引导,让每一位教师在教学管理中都能够找到发挥自己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一些主流专业教师而言,则更要对其教学的行为进行分析,通过完善相应的奖惩机制,来帮助教师进行自我调节,以此来提高教教学管理效果。
4.2 完善教育教学大纲,强化教育教学水平
完善教育教学大纲主要是根据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完善,对于好的教学习惯要及时留存,而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要进行抛弃,使得高校的教育理念能够支撑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高校也可以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管理办法,规范校园内老师与学生的行为,结合学校教育的具体工作情况,对教学制度进行完善,从而使得学校内部的管理制度能够始终对教育工作提供有效标准,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老师也要保持良好的教学态度,及时转换自身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够获取到所需求的专业知识,从而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要围绕着以人为本理念开展教学,切实提高教育能力。
4.3 转换传统教学模式,践行素质教育理念
传统教学模式与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不相符,所以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转换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老师是教学模式的主要执行者,所以在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时,也要让每一位教师明确自身的教育责任,积极担当起教书育人的义务。而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也应当积极融合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并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将以人为本观念落实到教学政策之中,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接受老师的关爱。而高校在任命老师时,也要综合考究教师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在符合各项标准后在允许老师进行教学[6]。每一学期都要对老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考察,确保老师的专业能力符合教育教学标准。而学校也可以定期开展教育讲座,不断强化教师的思想认知,使得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能够得到真正落实。
4.4 补充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素质能力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只增不减,所以如何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是高校教育开展的主要目的,而学校也应当积极摒弃不良教学方法,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符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作为老师,则应当不断吸收优秀的教学经验,并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质疑,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中有所展现,调动课堂教学氛围。老师也应当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既包括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包括学生的创新思维,深入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在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也应当对现有教育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围绕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开展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5 完善教学管理评价,创设民主教学氛围
学校应当结合自身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情况,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在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过程中,也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进行合理分析完善教学管理评价[7]。对于老师的教学评价,则是要针对其实际教学情况及教学方法进行综合考察,同时也要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评价之中,从而获取到最为真实的反馈。而对于学生的评价,则包括学生日常学习情况以及理论知识掌握情况,除了期末教学考核以外,也要综合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学生专业实践课程学习情况进行仔细评分。而学校也要积极完善新型考核标准,确保考核的公平性。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育观念已经无法适应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作为高校老师,就应当及时转换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通过科学的评价来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而有效增强教育水平,实现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成为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