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2022-03-16瑞姜文阴爽苗凤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交叉学科导师研究生

李 瑞姜 文阴 爽苗凤娟,2

(1.齐齐哈尔大学理学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2.齐齐哈尔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1 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实践与创新是相互转化、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创新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创新,创新成果则可以为实践提供理论指导[1][2]。因此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对高等院校研究生素质教育具有指导意义[3][4]。

创新能力是指个体利用已有的基础知识、丰富经验和专业能力等对新技能、新思想等进行研究与运用的能力,是在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促使下逐步形成的具有探索精神的行为品质[5][6]。因此加强对研究生的这种主观能动作用的培养对今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生课程的建设以及新学科的发展等多个领域据具有积极推动作用[7-10]。

本文将以物理学和学科教学(物理)的研究生为例,分析高等院校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现状,借助于学科特色的凝练,改进研究生培养方式方法;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增强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2 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实施

2.1 将教育与实习实践相结合,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

(1)学科教学(物理):本专业强调对中学物理教学论的研究,目的在于培养研究生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在学科教学方向建设时,我们采取了学生参与实习教学的方式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活动除了在学校的微格教学之外,还有深入进中学课堂等校外实训基地这个环节。每位研究生都有校外指导教师,这种方式体现出基础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借助于研究生的校外实习经历提高研究生的教学能力。这样不仅能够使研究生的理论水平得以提高,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实践和创新的能力和意识。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而实践又是验证理论的途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不仅能够促进研究生理论水平的培养,更是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2)物理学一级学科分为原子与分子物理、光学和声学三个专业。本专业紧密围绕国家和社会需求,致力于发展前沿,在原子与分子结构与光谱,原子与分子激发态反应动力学,新型固体激光器搭建以及理论声学等领域取得稳定进步。导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与汇报,参加学术会议,撰写学术论文等,这种方式让研究生更好了解本学科科学发展趋势,激发学生新知识的探索和认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院大力发展交叉学科,物理学科领域涉及许多交叉学科,而目前设置的专业基础课主要是介绍单独学科的知识,这样学生所学习的专业基础知识的较为离散,限制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物理学专业研究生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交叉学科课程,让研究生充分理解基本原理和与之相关学科的内在关联。针对不同学科特点,采用不同的实践模式对于学科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满足未来工作单位的需求,同时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6]。近几年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中,学院物理学科在《Journal of Quantitative Spectroscopy and Radiative Transfer》《Chinese Physics Letters》《Chinese Physics B》和《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等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并获得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2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教师不仅是向学生传授书本内容,更需要按照学生的发展需求在特定的环境中使用与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手段,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因此,培养实践性人才和创新性人才的关键一步就是加强师资队伍的创新性,因此打造一支合理的人才梯队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注重提升导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一线教师通过交流访学和合作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教师能够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将自身的创新思想和实践意识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引领学生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与实践能力。

其次,建立课题组,创设含有老、中、青年的人才梯队,使硕士研究生的导师队伍达到最优化的标准。一位导师带领多位中、青年教师的方式,实施以导师为主体的科研团队,这种搭配的方式不仅能促进交叉学科之间的融合,还能够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优势。让更多的青年教师加入到课题组中参与研究生的指导,起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作用,同时这也是促进青年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

最后,通过科研团队建设提升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科研团队的集体的智慧,这对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要求导师以及课题组成员必须保持对待科学研究的热情与创新,带领研究生不断进行科学研究,勇于创新。同时,导师必须具有责任心,不仅提升自身能力,也要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以此增强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2.3 加强课程体系的构建

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基础的环节就是研究生的基本理论知识,这需要研究生课程配置具有合理性。除了专业基础课之外,增设实践类课程,研讨类课程,通过多种课程模式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物理学专业的研究生而言,当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之后,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关于计算方法、分析方式、论文写作等课程,培养研究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课程能够较理想的促使研究生进行创新性、实践性的学习和科研类的工作,比如学院能够与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加强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些方式能够更好的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

2.4 在科学研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前,多数硕士研究生都是由导师选题,被动的接受已有的知识与方法,这种方式限制的研究生的思维,将其局限在导师给设置的框架中,因此研究生没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导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题组来,给出大体方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例如,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的研究生在学习完《群论》的理论后,将会进行后续的《分子结构与光谱》课程,此时我们的《群论》课程将从分子的结构出发,分析对称性操作的集合在结构中的相似性。在朱正和的《原子分子反应静力学》这本书中,更是很好的论证了《群论》在原子与分子物理中的重要性,第二章的原子分子的对称性原理和第三章群表示的约化、分解和直积是反应静力学的群论基础。无论在讲授哪门学科时,都会讲授另一门学科的相关内容。因此要求任课教师在讲授专业基础课程时,也应当按照研究生的实际专业情况,将交叉学科的知识进行讲授。

3 结语

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活动,这与很多因素有关,实践实习经验、学科的发展与融合、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及科学研究的有效结合是培养硕士研究生创新品质和实践能力强有力的措施。

猜你喜欢

交叉学科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中医文学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作为交叉学科的法治文化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V eraW an g
《中医文献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导师榜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交叉学科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