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初探
2022-03-16郭顺霞
郭顺霞
(甘肃省广河县买家巷小学,甘肃 临夏 731100)
汉字的学习是人们进行各类文字学习的基础,学好汉字对以后其他科目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小学低年级学生是首次进行汉语的系统性学习,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对学生采取适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汉字教学。识字是学习的基础,而掌握识字以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力的发展又是其他科目学习的基础,由此可见,识字是小学低年级学习中的重要阶段。但是传统教学方式中对于学生汉字的学习过于死板,教师更多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学生更多是机械记忆,而未构成对汉字的深层次理解,同样也缺乏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在新课改的指导下,积极主动探索,找到更好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一、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往往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设计识字教学方案。笔者发现,现在的识字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识字教学与生活相脱离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汉字总是无处不在的,汉字学习可以说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小学低段学生来讲,从生活的角度设计识字教学活动是基本要求,如此可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积极的状态下主动学习,掌握识字方法。但是,有些语文课堂上,教师将汉字与生活的结合不够合理,或是对汉字的解释不够生活化,或是组词、造句脱离学生的认知,抑或是没有采取生活素材辅助汉字理解和记忆,导致学生对汉字的理解不清楚,即使认识了这个汉字怎么读,知道怎么写,也不会合理运用。这样的学习只是一种呆板的学习方式,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没有表现出来,也不能感受到汉字的实用性,影响其识字效率。
(二)识字教学方法相对单调
汉字学习是小学低段语文课程学习的首要任务,学生原本的识字量有限,接受新字词的效率相对较低,需要教师注意教学方法的适宜性,以灵活、有趣的方式开展识字教学。但是,有些教师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上完成识字教学任务,始终采取的都是相对固定的教学方式,由教师按照教材上设计的字词详细讲授,引导学生读拼音、写汉字、学组词、知含义,学生只是在被动接受这些知识,缺少对识字方法的掌握及对汉字的深入探索。在固定的教学方法下,师生之间的互动只能局限在跟读、仿写层面。为了让学生快速记忆,教师还会采取反复抄写的方法,希望通过抄写让他们知道汉字的笔顺结构与含义。这种方式依然是一种机械化的方式,对于小学低段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与汉字积累作用有限。
(三)字理、文化渗透有限
从汉字的字形和字义来看,很多汉字都有一定规律。而有些教师往往为了帮助学生快速记忆汉字的读音和写法,将一个完整的汉字拆分成多个部件,利用顺口溜的方式讲授,学生可能在短时间内对这个汉字有印象,但这样的教学引导并没有让他们发现汉字的规律,对字形与字义把握不准确,很容易在其运用时出现错字和别字。再者,相较于生搬硬套的汉字读写教学,低段学生更喜欢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故事。但很多教师往往认为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过于深奥的内容不利于他们理解,且文化学习应通过阅读实现,所以在识字教学中会忽略文化渗透,只引导学生会读会写汉字,了解汉字的含义,对汉字背后的文化挖掘不足,这样就会导致他们对汉字半知半解,无法在识字学习中提高文化素养。
二、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策略
(一)了解学生特征,因材施教
首先,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该阶段学生特性是由不守恒向守恒转变的阶段,尚且含有一定的“泛灵论”思想。这表明学生对于具体形象思维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容易接受具体形象思维的教导。因此针对这个阶段的学生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具体形象,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理解。
例如,在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1》的学习中,教师向学生教授“冰”这个字时,学生在先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水”字的认读拼写,因此教师在进行“冰”字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冰”与“水”的关系引出“冰”字的书写。即,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被冷冻的冰块放在容器内,让学生观察冰块在室温下逐渐融化,最终化为一滩水的过程,理解冰块是由水在低温状态下凝固而成,同时在室温状态下,冰块也会化作水。进而了解“冰”与“水”是同种物质的不同形态,接下来再教授学生“冰”,因为冰与水有关,所以生字“冰”即以两点水为部首,同时又包含“水”字。
其次,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注意力发展阶段尚且处于不稳定、不成熟时期,注意力的稳定性相比于其他阶段来说较差,在课堂上不容易长时间保持很好的听课状态;同时学生在课堂中很容易被各种突发状况引起的无意注意吸引。因此,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进行识字课程时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利用学生产生的无意注意以及一切可以利用的课堂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最大可能地保持其注意力于课堂学习中。在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适当设置一些游戏环节,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又能够巩固复习课堂中的新授识字,同时在进行游戏过程中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促进学生对识字的理解。
例如,在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4》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师在对新授识字“蚂”“蚁”“蜻”“蜓”“蝴”“蝶”“蚯”“蚓”等进行讲授之后,可采取小游戏的方式对新的识字进行巩固。本课内容多为昆虫等名称,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图片展示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昆虫名称书写的熟知度。找几名学生进行识字游戏,每名学生头戴生字卡,另外再有几名学生头戴昆虫头像卡片,进行“结对子”比赛,看看哪三名学生最快结成正确的昆虫名称词语。最后,在所有学生都结成合适的词语之后,全班一起进行读词识字的巩固练习。
(二)更新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更适合直观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采用常规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也可以适当采取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与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识字的积极性。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下册《识字4》的学习中,教师在讲授昆虫“蚂蚁”“蜘蛛”“蜻蜓”时候可以适当结合生活对词语进行理解,也可以采取实物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授,课堂上向学生展示相应昆虫的标本,让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进行对词语的理解。除标本外,教师也可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多媒体教学,通过一些动画片中出现的昆虫对学生进行普及,或者采取幻灯片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普及,让学生在观看图片、欣赏音视频文件后,对所学词语有所了解,进而巩固所学知识。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古代人类在进行汉字创作的时候同样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加深对识字的理解,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应用文字,利用实习作业法或实践活动法对学生所学识字进行巩固提升。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天地人》一课的学习中,课堂上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做动作表现生字“人”双手合掌高举过头顶,两腿打开与肩宽,互相观察这样的动作表现展示出“人”字的形象。同样教师可在安全范围内带领学生来到户外操场上,让学生切实感受天空中的云彩,当两片云彩在人头顶飘过,则展示出“天”字;低头观察脚下的土地,感受土的触觉,这样能形象地理解“地”字是土堆旁。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新授课的“天地人”三个字的书写由来感受深刻,理解书写由来更加方便学生对生字书写的掌握,因此采用实践活动法与实习作业法等实际训练的方法更方便学生对生字的理解与学习。
(三)巧妙运用记忆术,联想教学
学习策略有许多,但是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尚未掌握一些学习策略。此时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就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新授识字的学习教师可以采取教授学生一些识记策略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新授识字的掌握与记忆,同样可以进行讲故事的方式对学生新授识字的学习进行引导与教授。
例如,在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1》一课的学习中,教师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带学生理解“金秋时节”等生词,秋天到处是一片黄灿灿,庄稼成熟的季节,树叶也由绿转黄,丰收的季节带来丰富的果实,因此秋天是像金子般颜色的季节,同时也是像金子般美好的季节,“金秋时节”就是形容像金子一样灿烂的季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教室外,或者透过教室的窗户观察秋天的天空,季节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展示多媒体图片,秋天的天空是广阔的,云彩很少,天空很远,所以“天高云淡”就是这样而来。通过对现实生活的了解,促进学生对生词的掌握。通过体会现实存在的物体掌握生字生词,既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对未知事物存有许多好奇心的阶段,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学生知识面的扩充,通过对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指引学生在旧知识基础上理解并掌握新知识。知识都是相通的,只要教师课下做好备课准备,给学生建构一定的学习条件,便可引导学生轻松应对新的知识。
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日月水火》一课的学习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与讲故事相结合,引导学生对生字的理解。开篇教师可以采取讲授《后羿射日》的故事引导学生将太阳与热辣的火相联系。因为太阳散发热量,所以给我们带来温暖,但是有一个太阳就足够,太多的话会让人类经受不住,所以当天空出现九个太阳的时候,后羿为了人类的生存,才要将多余的八个太阳射下来。故事讲完,教师向学生提问太阳像什么一样热?同时多媒体给出指示“火”的图片,教师继续深入提问:“古时候人类在创造字的时候会如何创作‘火’这个字呢?”接下来教师继续在多媒体展示“火”字的演变。由现实生活中“火”的形象向现阶段学生学习的“火”字的演变。在故事学习中与多媒体展示中,学生深刻理解“火”字的由来,也掌握“火”字的书写。
(四)抓住汉字规律,突显汉字文化
小学低段学生的识字过程遵循的是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的原则,低段语文教材中涉及的汉字比较简单,大多是一些笔画简单的字根,可作为一些复杂汉字的偏旁。因此,教师可抓住汉字的结构特征,针对其字形具体讲解,延伸出一些汉字由繁体字到简体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认识象形字、形声字、会意字等不同汉字类型的特征,准确理解其具体结构与含义,建构出完整的汉字字理识记体系,这是其学习更多汉字的基础。
例如,在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口耳目》一课学习中,这节课要求学生会读会写口、耳、目、手等汉字,教材上分别在这几个生字旁边附带了相应的甲骨文,教师则可利用象形字指导学生认识这几个汉字。以“耳”字为例,教师用多媒体出示耳的图片并提问:“这是什么?耳朵有什么作用?”学生可结合个人经验说出自己的理解;再引出古代的象形文字,出示甲骨文的“耳”字,让学生认识一下最早的“耳”字,知道最早的“耳”字与耳朵外形相似,调动其探究意识;然后演示“耳”字的演变过程,从甲骨文到简体字,学生会被其神奇的变化吸引,按照字理结构记忆“耳”字;最后组织他们用耳字口头组词,引申出耳朵、左耳、右耳、耳光、耳机、耳环等生活中常用的词语,迅速明确其字形与字义。
每一个汉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且一些汉字的字义并不是人们常规意义上理解的意思。那么,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字源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但能让学生知道汉字的字义,还能渗透相关文化知识。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在课外时间多阅读一些与汉字相关的著作,广泛了解字源信息,探索运用字源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并能准确接收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对字源及相关文化的掌握程度。
例如,在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学习“脖、肚、腿、脚”等汉字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汉字的相同之处,从中提取出“月”偏旁,再根据“月”字探寻其字源。很多学生认为月就是月亮,实则不然,“脖、肚、腿、脚”等汉字表示的都是人体部位,这与月亮并无任何关系,此时可让学生明白,“月”字并不仅仅指月亮,在古文中更多表示的是“肉”的意思,那么以后看到“月”字旁就可推测这个汉字与身体部位相关。经过这样的追根溯源,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说出其他身体部位的名称,并引导他们认读学习,在了解字义的同时掌握更多汉字。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是其他各科目学习的基础,是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的有力基石,因此,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方力量,使学生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识字学习的兴趣,将识字学习作为自身综合素质提升的基础,利用实践活动法、参观法等形式使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发展,使快乐学习贯穿学生学习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