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研究

2022-03-16蔡虹怡

读写算(下) 2022年2期
关键词:平行四边形解决问题数学知识

蔡虹怡

(晋江市东石镇郭岑中心小学,福建 晋江 362271)

小学数学是学生开始接触数学的起点,解决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难点之一。教师只有真正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可以使学生得以开展自主思考,从而顺利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小学数学教材把“解决问题”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探索中发现所学知识的变化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从而解决问题。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基于核心素养探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从而为学生接下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解决能力的重要意义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谓数学解决问题能力,一般是指学生在学习并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之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活学活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解决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不仅对于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也对小学生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数学意识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和初中、高中阶段相比之下,主要来源于学生日常生活,和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同时,这一阶段学生年龄普遍较小,对生活中各种新鲜事物十分好奇,如果他们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在生活中经常接触但又不太理解的数学问题,不仅可以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可以使他们亲身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有效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如果具备相应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在数学课堂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此外,如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师课堂上讲解的数学知识,不仅可以大大节约课堂教学时间,使教师可以将时间集中到讲解重难点知识上,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巩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有利于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学生只有掌握扎实基础理论知识,才可以提高数学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更好地发展数学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让大脑处于思考的阶段,促进学生的大脑活跃,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开展合作教学,要求他们积极思考、举一反三,懂得让问题解决策略变得多样化,充分挖掘学生的数学思维潜能。

二、当前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观念落后

伴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大多数教师都开始注重创新教育理念,摸索新的教学方式,以期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但是,由于深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导致当前仍然有许多教师依然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外,由于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学生学习起来存在较大难度,如果教学方法不够新颖的话则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忽视学生个体之间差异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且都是刚开始接触数学,每一个人的学习情况、学习效率、学习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才可以促进每一个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但是,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没有认真分析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标准和评价,长此以往必然会使学生数学思维固化,降低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好奇心。

(三)教师过于扶持学生学习

新课程教育理念强调必须转变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教师不再具有主导性,应当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则充分发挥服务者的作用。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却仍然控制着课堂,把控整个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担心学生理解不透,讲课力求面面俱到,导致学生对教师过度依赖,在内心产生“有问题找老师”的思想,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于教师过分扶持学生,没有给他们自主发现、解决问题的机会,导致他们懒于思考和探索,不利于培养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因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可以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安全感,进而使他们得以敞开心扉,大胆提问。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丰富多彩的解题情境,引导他们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例如,在执教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一)》这一课时,笔者运用皮影客的信息技术手段演示唐僧师徒四人取经途中摘果子的问题:同样都是拿出果子的二分之一,为什么孙悟空和沙悟净拿出来的是4 个,而猪八戒拿出来的却是3 个呢?这样有趣的情境展示,学生不仅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且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样的课堂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又如,在执教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加与减》这一课时,笔者为学生创设游戏情境教学,以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在课堂上,笔者挑出10 位同学扮演动车上的乘客,动车上有10 名乘客,到站后下来2 名乘客,那么现在动车上还有几名乘客呢?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兴趣大增,很快便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角色扮演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并且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二)操作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自主探究是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安排一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等活动中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例如,在执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练习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拼成一个长方形,此时长方形和原平行四边形周长和面积是否相等?”在探究时,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去尝试、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运用画图的学习手段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运用割补法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下一个三角形,重新拼成一个长方形,在转化的过程中体会图形的形状变了但面积不变;在解决“周长相不相等”时,有的学生通过举例的方法(比如假设原平行四边形的长边2 厘米,宽边1 厘米,高0.9厘米)分别求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由此得出周长不相等的结论;有的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长边和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短边比长方形的宽(即平行四边形的高)长,由此得出周长不相等的结论。在这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思维能力。

(三)开放课堂,鼓励思维的质疑

开放的课堂,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好习惯。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合理创设开放的课堂,设计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练习,使学生有机会运用一系列思考策略进行数学学习活动,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面积》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学校的图书室准备重新装修粉刷,现在请你来设计,你有什么好的设计方案?”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各小组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图书馆的长、宽是多少?”“窗户和门的面积是多少?”“每平方米用去多少的涂料?”“需要准备多少涂料?”等等。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拓宽了思路,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通过有效的课堂训练活动,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同时,教师在开放课堂中还可以创设适度拓展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持续的提问与思考,使学生得以通过问题实现对教学知识的有效延伸与拓展。比如,在教学《比的认识》时,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问题:“小朋友们,小红家想利用长度为40m 的栅栏,围出一个长方形的菜地,要求长宽之间的比例为1:2。基于此,同学们可以提出哪些不一样的数学问题呢?”教师通过设置适度拓展的问题,可以改变学生的数学思维定式,使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得以提升。

(四)回归生活,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数学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不仅使学生充分领悟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解决问题意识。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生活化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求解决方案,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例如,在“乘法”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如下的生活化问题:“某个小朋友计划用积木搭一座5 米长的高架桥,现在每半小时的施工速度为0.9米,3 小时可以顺利完成这一任务吗?”引导学生结合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思考。在课堂上,学生经过交流沟通,先求出3 小时中有3×2=6 个“半小时”,再求出6个“半小时”可以搭6×0.9=5.4 米,最后这个小朋友3小时可以搭桥长5.4 米,大于计划搭桥长5 米,得出可以按时完工的结论。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笔者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解题和表达机会,使他们得以在小组协作中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得以不断提升解决能力。笔者还布置课外作业,达到“课内学习,课外实践”的效果,知识得到延伸,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学会提问,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想真正提升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必须具备质疑意识。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应鼓励他们大胆地猜测、积极主动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解决,从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分米和毫米》教学过程中,在课程开始之前笔者先引导学生进行预习,然后要求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自主设计问题。学生纷纷开动脑筋提出如下问题:“分米和毫米之间有什么差别?”“什么东西可以毫米作为单位?”等等。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提问,而且可以使学生明确预习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同时,笔者还积极进行提问,询问学生:“书本的长应该用150 分米还是毫米呢?你身高是100 分米还是毫米呢?你们手中的橡皮应该用哪个作为单位呢?”在师生交流互动中,教会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有效地利用起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优化练习,巩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本身逻辑性思维有限,要想真正发展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必须加强对已学数学知识的训练,在巩固和强化中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解题能力的必要途径,教师应创新教育理念,优化数学练习,不断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完成《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课堂教学后,笔者积极鼓励学生以自己家庭的客厅为研究对象,要求他们回到家之后对客厅的长、宽进行测量,然后思考如果要为客厅贴上40×40cm 新地砖的话,总共需要多少块地砖?如果每一块地砖价格为20 元,则总共需要花费多少钱?通过这种实际问题,科学引导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练习中正确认识生活和数学之间的密切关系,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解题能力得以不断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重点掌握。教师只有真正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可以使学生得以开展自主思考,从而顺利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核心素养,通过创设情境以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操作探究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开放课堂以鼓励思维的质疑、回归生活以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学会提问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练习以巩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猜你喜欢

平行四边形解决问题数学知识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