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由创造力
2022-03-16卜红丽
卜红丽
(仪征市青山小学,江苏 仪征 211417)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推进,大部分常规性教学法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无法适应时代教育发展的步伐。在美术新课标中着重强调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这意味美术课堂需要在课程结构、课程功能、课堂内容等层面进行重大的改变与突破。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培养学生自由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那么教师该如何借助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美术自由创造能力呢?
一、美术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方式较单一
在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充当着批评者和主导者的角色。教师不光主导着课堂教学,还深深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往往会受到压制,也无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总是害怕因说错话、答错问题而受到教师的批评。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但无法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探究精神,而且还会严重拉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师只有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在尊重学生个性和思维成长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出符合当下社会和国家教育要求的新时代人才。
(二)重技能,轻素养
美术史上伟大的美术作品不但显示出作者技法的高超,而且还展示出作者强烈的情感和独特的个性,并且充满了想象力和自由创造力,这些作品也已经成为作者思想和经验的结合体,因此才能被奉为经典。因此美术学习不光要学习色彩、构图等美术理论知识,以及绘画、临摹等技能知识,还要学会利用美术表达自身情感,释放自身个性,从而健全自身的人格。但在传统美术教学当中,教师极其重视技能教学和知识教学,忽略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学生无法通过创作表达个人的情感和个性,对美术的认识始终处在表面阶段,就只会透过理论和技巧欣赏美术作品。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
学习评价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学习评价,学生才能了解自己在美术学习上的不足之处,教师也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但受限于美术教学形式和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美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往往过于抽象且不成体系,而且比较重视技能和知识考核,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较少考核学生对美术的情感理解。因此教师往往只能掌握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无法了解学生在自由创造力和想象力方面的表现。所以美术学习评价体系应该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助力学生掌握各项核心素养。
二、培养学生自由创造能力的价值
(一)有利于挖掘学生美术创作潜力
艺术创作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并非易事,初始学习阶段的临摹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在临摹中逐渐减弱,这不利于学生美术创作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培养。因此,美术教师要重视创造性思维培养。美术教师要把创造性思维渗透在“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等模块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创作、欣赏国内外美术名作,挖掘每一个学生的美术创作潜能,不再用统一化的审美标准要求学生,摒弃传统的“画得像不像”评价标准,鼓励学生树立自己的色彩理念、构图习惯和留白艺术,培养学生个性化美术创作风格。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很多学生其实并不太重视美术课,花费在美术学习和美术创作上的时间非常少,再加上美术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美术创作兴致并不高。创造性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让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审视生活,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美术教师可以开展创意美术设计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创作,把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等融入美术创作中,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创作,挖掘出学生的自由创造力,进而激发学生对美术课学习兴趣。
(三)有利于加快美术核心素养培育
创造性思维可以帮助美术教师开展核心素养培育工作。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链,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对绘画作品、绘画技法和视觉艺术等进行深度探究,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教师可以设计创造性美术教学活动,例如创意涂鸦、工艺美术设计和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三、美术课堂培养学生自由创造能力的具体对策
(一)在教学目标中融入自由创造能力
课堂是学生提升综合能力的主阵地,因此,教师想要提升学生的自由创造能力要充分借助课堂教学的手段。教学目标是指引课堂教学向着正确方向进发的航标,为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应该融入自由创造能力这个因素,并且围绕这个因素开展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同时,教师还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地设计美术教学手段,根据美术课程的特点促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体验生活,感悟人生,采用这种拓展式、灵活式的教学方式释放学生的天性,激发出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教师应激发出学生的好奇与张扬,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常见的激发学生好奇心,张扬他们个性的方法有去野外写生、挥毫泼墨、添色赋彩等等,从而将学生内心的灵感世界展现出来。
(二)开设第二课堂,放飞学生思绪
美术教学除了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绘画技巧之外,还要为学生讲解美术文化,帮助他们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美术作品的赏析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在已有赏析的基础上实现新的创造。为了强化学生的体验强度,教师可以在学生赏析结束之后,带领他们进行体验和创作,让学生将学到的综合化知识充分利用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例如,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播放名作外还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带领学生到少年宫、文化馆或图书馆内进行美术作品欣赏和学习,为学生开创设美术第二课堂。在美术第二课堂的帮助下,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优势项目,如素描、纸织画、雕塑、手工艺品设计等项目都可以是学生的选择的内容。这样一来,便达到了实践能力和自由创造能力双提高。当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家长经常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在空灵的环境下,学生更容易发散自己的思维,放飞自己的思绪。
(三)利用生活实践为学生获得感性的材料
学生的自由创造能力和想象力并非凭空产生的,这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以及生活观察有着较紧密的联系。自由创造能力的培养往往是以实际存在的感性材料为基础衍生而出的。在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实际生活中的美和乐趣。在不断地积累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写实知识,将清晰形象化的事物通过艺术品的形式展现出来,扩充学生的信息储备。
以笔者个人的教学经验为例,在某次美术课程上,笔者希望学生能够以“吉祥物”为主题进行创作。结果许多学生创作的内容大多是福娃、中国龙、熊猫等一些已经普遍存在的内容。这说明他们的思维已经固化,仅仅局限于生活中较常见的事物,创新能力比较差。在这种背景下,学生们自由创造能力难以提升也是情理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让他们在自然空灵的环境之中荡涤心灵,从而产生无尽的遐想与灵感。再比如,学习《校园真热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校园活动的作品让学生临摹,也可以带领学生在操场上写生。由于校园对于学生来说是熟悉的场所,也是安全的场所,为此,教师就可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让学生创作出自己眼中热闹的校园。由于学生的美术知识水平不同、个人设想不同,所以他们创造出来的美术作品也会千差万别。为让学生懂得美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每个人的作品都有独特的魅力,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开画展,在班级中展示所有学生的作品,并与家长以及全班学生共同欣赏、分析每一幅美术作品。如此,学生才能对美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积极主动运用手中的色彩展示出更多美景。
(四)巧借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
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研究可以发现,环境对于教学活动有着较大的影响。首先环境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环境可以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定式的环境下,学生难以实现想象力以及自由创造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尝试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想象时机以及创造时机,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打破机械形式的教学。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信息化教学法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方法。信息技术能够将课内课外的知识整合在一起,拓宽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讲授《春天的色彩》这节知识的时候,教师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分析。学生们对于春天有了一定的认知,即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等等。为此在以春天为主题进行创作时,大部分学生们都是画一些花花草草、嘤嘤绿绿。千篇一律的画法不禁让人感叹。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微课或者自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春天的某一角,即,巨石下面的小草努力探出头,向着阳光的方向生长,蜜蜂围绕着桃花林不停飞舞,小溪旁边的孩童追逐这风筝。一幅春意图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便不再局限于花草,还可以融入其他内容,进而促进他们自由创造能力的发展。
(五)借助手工艺品设计,培养学生自由创造能力
在经过一定美术知识的学习后,学生已积累了对纸质材料剪、贴的经验,能够用形与色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并制作。他们观察能力较强,有能力尝试表现立体的形象,有较高的创新意识,但多种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弱,因此,教师要多在手工艺品设计方面下功夫,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例如,在《各式各样的椅子》这一课中,教学时笔者让学生把椅子和生活中的物品进行联想组合,从而创作出更多奇思妙想的椅子,让学生明白艺术应用于生活,也来源于生活。在介绍椅子知识的时候并非单纯地讲解理论,而是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设计师设计出来的椅子,并通过一步步地引导,让学生主动探索椅子的基本结构。这种探索性的教学可以充分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出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以及学习自信心。在总结出椅子的结构时,教师又充分践行了生活化教育理念,让学生尝试联想自己家中的椅子形状、颜色、结构,进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于椅子的认识。
(六)转变教育理念,提升专业能力
在传统美术教育中,教师容易忽略学生眼中的世界,要求学生遵守规则,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必须将天空画成蓝色的、白云画成白色的。如此,学生画出来的图画虽然符合成年人的审美观,但是却违背了学生的主观意愿,也无法展现出学生的内心世界。对于学生来说美术作品是主观的创作,应该是他们喜欢的样子。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观需求,让学生绘出他们眼中的世界。教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跟随着时代的脚步而不断与时俱进的,想要将新的教育理念以及新的教学模式融入美术教育中,教师就不能故步自封,而是应该不断通过参加研讨会、行业交流会以及网络学习平台,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如此,教师才能在科学的教育理念引导下,提升美术教育的创新性。
(七)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丰富美术教学资源
美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学生的眼中美术所指的就是画画,这主要是因为在美术教育中教师不注重丰富教育模式。创新性美术教育不单指,教师给予学生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创作,也指教师不断创新美术教育的模式,将文化教育、德育教育等与美术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就需要着力探究美术的不同形式,并将其运用于美术课堂,以此丰富教育内容。例如,剪纸是有名的民间工艺,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教育中教师搜集剪纸素材,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多样形式,也可以让学生发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对其产生向往之情。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在学生稚嫩的心灵埋下传承优秀文化的种子,使学生成为民族文化的优秀传承者。
四、结论
通过上面的分析与总结可以发现,美术课程教学具有非同小可的意义。不过,常规的教学方法很难提升美术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学生自由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转变既定的教学理念,学习新颖的内容,并且借助互联网技术、技能大赛、野外实践活动等手段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学生操作能力以及自由创造能力的双向提升,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