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背景下中班幼儿自我管理的实践探究
——以中班幼儿一日生活管理为例
2022-03-16许欢
许 欢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天元吉第城幼儿园,江苏 南京 211100)
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及幼教工作者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幼教一线教师的实际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摆脱了成人包办代替的习惯,让幼儿更加自主享受健康童年,形成受益终身的社会良好习惯。
一、实施课程游戏化理念下自我管理存在的问题
陶行知先生的提出“六大解放”思想:“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幼儿在生活中得到充分的自由,在自由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目前随着课程游戏化理念的普及和推广,“一切以幼儿为本,将一切还给儿童”,课程游戏化理论恰好是陶行知先生的真实写照。中班年龄段的幼儿活泼好动,开始自发地组织游戏,主动接受任务,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并且是培养幼儿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的关键时期。但是在实施课程游戏化的理念下中班幼儿在时间观念、行为约束能力、规则意识、计划的执行能力等脱离了成人的“干预”和“控制”就有所欠缺且实施时存在以下几个维度的实际问题:
(一)教师的理解不深入,实施过程存在偏差
在实施课程游戏化的理念时教师的经验不足,即便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学习,但是在前期的建立中班幼儿自我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导向性和目的性,无法真正理解课程游戏化的内涵,并没有有效地在课程游戏化的理念下提高中班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孩子幼儿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存在着阶段性、连续性,需要教师和家长“隐形引导”和正确的教育意识。所以教师在理解“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导致了幼儿自我管理未得到重视。
(二)课程游戏化在幼儿自我管理中应用较少
中班年龄的幼儿还处于自我为中心的“视角”,不在乎别人的想法和感受,认为自己喜欢的别人一定会喜欢,同样认为自己是对的事,别人也要赞同他的做法。教师们认为不能管孩子太多,不要限制幼儿发挥的空间和“白板式”的发展,在开展一日生活各个环节时“全然放手,不考虑安全”,因此在一日活动组织安排中幼儿的安全性、规则性不强,以导致幼儿的自我安全管理意识薄弱。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作为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忽视个体差异性。比如,在晨锻游戏中教师没有注意到孩子之间体育发展水平的差异,有时体育游戏太难,导致部分幼儿不能独立完成,有时游戏玩法过于简单,不能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在幼儿兴趣不高的情况下,无法在游戏中有效地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
(三)活动“过分开放”,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识
中班幼儿活泼好动且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缺乏解决问题的独立性。这与教师在平时的一日生活中不注重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有着密切的关联。随着推广课程游戏化新型的教育影响,当前的幼儿一日活动组织形式“过分开放”,从“填鸭式”到“广阔式”。在一日生活的过程中教师组织活动内容,幼儿只要按照要求完成“任务”或教师的提问“过分开放”脱离幼儿原来的生活经验,幼儿“天马行空”回答摆脱了实际的问题,教师面对幼儿的回答不给予正面回应或“应付式的表扬”。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担心”引导幼儿往正确的答案上回答会不会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教师长期以往的想法导致幼儿整个过程的教学活动“未达成”教学目标,在没有纪律的“教学效果”的情况下让幼儿自主性和参与性逐渐减少,失去参与兴趣。例如,在社会活动“珍贵的小水滴”的教学活动中,在知识竞赛的环节中,有部分孩子认为洗手抹香皂的时候可以开着水龙头并且能说出自己的理由,即便在集体的影响下依然改变不了他的想法。教师不敢多次引导他改变想法。而在实际的一日生活中孩子确实缺乏节约用水的意识,在此教学过程中不能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教师这种“过分担忧,高度紧张”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幼儿树立正确的认知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课程游戏化理念下自我管理具体的实施策略
幼儿园实施课程游戏化的同时要重视一日生活管理的质量和内容,幼儿自我管理的意识尤为重要。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才能在理念下有效培养和提高中班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中班幼儿的教育目标则是要加强幼儿自主能力的培养,充分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引导幼儿完成各项小任务的同时能给幼儿带来充分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接下来笔者就以幼儿园中班幼儿一日生活开展为例子,针对课程游戏化理念下引导幼儿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与实践有效的策略。
(一)建立“幼儿为本”管理机制,让自我管理更有“规则”
实施课程游戏化理念下幼儿一日生活的管理中,教师们会发现幼儿缺乏规则意识,“随心所欲”一切按照自己的想法参与一日生活的各项环节且没有集体意识。为了给幼儿创造有秩序、有规则的生活环境,笔者所带班级开展了“以幼儿为本”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参与班级管理,师幼一起制定一日生活的规则并集体共同遵守约定的规则。比如,从早晨入园“六件事”开始和幼儿讨论早晨怎么自主入园?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目前幼儿入园的“难题”(安全秩序、活动规则),引导孩子用集体讨论、小组讨论的方式谈一谈入园以后需要做什么、自主活动中应该注意哪些呢、一日生活中还能为自己提供哪些自我服务呢等等一系列的自我服务问题,最终教师汇总孩子们的讨论,让孩子们自主投票决定自己早晨入园做什么、怎么样做等规则,在谈话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比如,在共同制定的一日生活规则后,早晨孩子自主入园时知道上下楼梯要注意安全,不在楼梯打闹——到了班级要自主选择游戏并插上游戏夹——整理小书包,将自己携带的物品摆放整齐——擦拭自己的桌椅——打理自然角动植物——制定一日活动的计划——规划晨锻游戏摆放位置——自主参与混龄游戏等。这样在“以幼儿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中,从讨论规则、发现问题、确立规则、遵守规则并给予幼儿表扬和肯定。在过程中教师不要采用“全脱手式”的做法,可以由浅入深,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利用规则解决一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幼儿主动积极地进行自我管理的能力,教师参与幼儿的想法让师幼沟通更有效,优化班级规则的效果。
(二)利用“标识”形成管理物品的自我意识
自我管理能力还应包含管理物品的能力。课程游戏化理念下每位幼儿都是“班级小主人”,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人翁意识,“爱园如爱家”在幼儿园这个“小家”中要具备管理好自己、物品以及管理班级物品的能力。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笔者发现,幼儿有将物品摆放放错、物品丢失、材料没有分类摆放的意识以及动手能力弱等情况,使班级的环境不整洁、游戏现场混乱、再次寻找材料的困难现象。
例如,在晨锻游戏时游戏携带的水杯随意丢放,在游戏结束时找不到自己的水杯。笔者针对这样的问题和孩子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讨论,幼儿决定在室内外晨锻的活动区域内规划指定的休息位置并为“休息区”自主地绘画休息标识,让更多的幼儿知道休息的位置。另外在休息区内为了方便收放水杯,幼儿还自发地设计了固定摆放水杯的标识,在孩子整个自发参与的过程中避免了幼儿随意休息或游戏时自己物品(水杯、外套、帽子)乱摆放且找不到的现象,同时提高了幼儿妥善管理自己物品的意识。同样的方法可以利用体育器械的收取、区域游戏材料的摆放、自然角的工具、花卉类型、绿植的种类等分类意识和空间摆放的设计。
在幼儿园娃娃家区角游戏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做好6S 的管理标记。比如,小班的幼儿园以图片、简单图形(圆形、三角形)、颜色等做简单的物品标记;对于中班的幼儿,可以在小班的基础上做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标识;大班的幼儿可以自主讨论,自主设计、绘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简单的物品识别。
(三)利用“音乐”形成自我的“时间观”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之中,幼儿园的情绪处于一个温馨、轻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因此会忽视幼儿的时间概念。具有良好的时间观念是反映幼儿生活自律的重要标志。在幼儿园的生活中许多孩子做事情无先后顺序,做事拖拉、自律性弱,缺乏对幼儿时间管理建立的意识。例如,父母经常向教师反馈今天迟到的原因是在家拖拉“磨叽”导致的;还有在课程游戏化的理念下开展一日生活的各项环节时,没有了教师“古老的指令”,导致了下一个活动环节的滞后等。教师可以以音乐为信号运用于一日生活的开展。
在教育理念下如何引导幼儿管理一日生活的时间观呢?《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4~5 岁幼儿提出感知和发现不同季节的变化。比如,大多孩子不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一年之中有哪些季节呢?除了打造幼儿园的环境以外,教师们还会选择与季节相匹配的入园音乐,每个班级在门口设计了音乐签到台,幼儿可在签到台设置的时间内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签到,签到台签到顺序是幼儿按“先来后到”的顺序自主记录的。当迟到时,签到台就结束了播放音乐的功能,幼儿签到记录还会排在了最后面。再比如,幼儿自主进餐、自主游戏、结束游戏、午睡、起床、离园等一日生活所有的环节前,教师都会通过播放不同的音乐提示当前游戏即将结束,准备下一个活动环节的开始。通过利用音乐的方式,让幼儿自我审视来园时间的早晚,用音乐提示开展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在过渡环节时幼儿也是选择自由活动,避免了不必要的集体行为或教师人为的时间管理和控制。这样既帮助幼儿潜移默化地形成时间观念以后,也解决了幼儿活动拖拉、活动环节滞后或幼儿消极等待的现状。
在游戏活动中可以设置固定时间的背景音乐,通过游戏让幼儿感知时间的长短,有意识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比如,根据《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幼儿进餐时间是20~30 分钟,那么在进餐环节可以设置30 分钟的音乐,让孩子们感知体会30 分钟的时间概念是多长。
(四)做班级的“小主人”,发挥值日生的作用
对于值日生这个称呼并不陌生,那在幼儿园里也有值日生这样的“岗位”,孩子会根据原先讨论好的值日生排班表自觉执行。每天大概是6 名值日生幼儿参与其中且自选具体“工作的岗位”,如,图书管理员、厕所管理员、自然角管理员、排队管理员等。值日生在结束一天的工作以后要反馈并记录今天在值日生工作中做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遇到了怎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等。在值日生岗位中体验自主服务的乐趣、体验他人劳动的不易,学会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并积累丰富的自主管理经验。同时教师按学期保留孩子做值日生的管理记录并引导幼儿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五)加强“合作”让自我管理更“全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平等、尊重、合作的原则,同时教师还应帮助他们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行为习惯,在过程中需要家庭的高度配合、家园协调一致。幼儿园还应定期组织家长学习、专家培训讲座、家园沟通等,促进家长重视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避免过度包办代替,剥夺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教师定期向家长介绍、分享幼儿在园的成长和幼儿园对于幼儿自主管理的方式,努力得到家长的理解和配合,营造良好的家园合作的氛围,让家长主动参与,家园合作更有效、全面。
比如,在实际的家园合作中注重双向反馈,教师长期记录幼儿独立自理的成长变化,以照片、视频、成长档案的形式分享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中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家长在家中提供便利的纸盒、纸箱引导幼儿收拾、存放自己的物品。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对于幼儿的尝试要给予肯定,让幼儿在做事中体验自我管理的成就感,让幼儿体验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着独特的家庭地位。另外家长也可以将幼儿在家的表现以照片、视频的方式向教师反馈,这样教师也能第一时间见证孩子的成长还能和家长一起给予表扬。实施家园合作,共同引导幼儿自我管理行为的建立,提高幼儿自我管理技能和能力,让自我管理的行为更全面。
三、结语
总之,幼儿自我管理能力是有效开展一日生活的关键因素,实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理念下建立幼儿自主管理能力,培养自主有序的教育模式,密切联系生活化教育让幼儿自我管理能力有所提升,教师要确定幼儿的活动主体地位,抓住教育契机。教师要适当地参与、介入、引导,让幼儿知道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环节和内容,帮助幼儿养成守规矩、独立、自理、形成时间观念等自我管理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