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优化策略

2022-03-16倪燕阏

读写算(下) 2022年4期
关键词:应用题解题小学生

倪燕阏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优化策略

倪燕阏

(江苏省启东市南苑小学,江苏启东226200)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每个公民都应该具备基本的数学素养。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数学的形式愈来愈多,人们对数学的需求也越来越普遍化,因此,数学的使用度也越发广泛化、大众化。而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又占据重要地位,它既是小学数学的重点,更是难点。教师们要培养好学生的数学能力就要对应用题下功夫,让学生在应用题中丰富自己的数学知识与技巧。在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对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概念进行整合。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问题;优化策略

随着时代的不断更替和课程发展的不断改革,人们对应用题教学的质量规格要求不断提高。然而,从当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得当、学生的感兴趣的程度较低等。因此,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研究和优化刻不容缓。正是因为如此,更多的教育科研者和工作者开始重视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研究,并形成了一系列的教育科研成果。

一、研究背景

在国内,有很多专家学者研究了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并获得了一定成就。如刘桥、苏帆等人从应用题解题障碍方面进行研究,归纳统计了以下几点:①认知结构的障碍;②题目结构特征的障碍;③阅读理解的障碍;④把实际问题转译成数学问题的障碍;⑤解题策略选取与评价反思的障碍。而戴再平(1996)则在解题的错误类型上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概括总结有知识性错误、策略性错误、心理性错误以及逻辑性错误。学者们在应用题教学策略方面也开展了深入研究。例如,严福梅(1996)等人研究了问题重述和题材个体化两种不同的策略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水平较高的学生在运用策略上几乎一致;中等水平的学生一般用双策略,而后进的学生对两种策略都有良好的反映。刘红娟等人在《运用多种策略,抽象数学模型》一文中系统阐述了数学建模的重要地位和其对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和抽象思维的意义,提醒教师们要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儿童发展的天性,从而构建数学模型。戴华炳在《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反思》(小学数学教育2006年)中,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学实例对当前应用题的教学现状展开剖析,反思教学中的优缺点并有针对性地给出新策略。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概述

应用题主要是从日常生产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用文字或图表等形式表述具有一定数量关系的,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求解未知数量的题目。一般包括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这两个部分。在国内,应用题通常要求满足三个条件:无矛盾性,即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不能相互矛盾;完备性,即条件必须充分,足以保证可以从条件求出未知数量的数值;独立性,即已知的几个条件不能相互推出。

小学阶段的数学应用题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归一问题、和差问题、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植树问题、鸡兔同笼问题等多模块。在小学,一般把只用加、减、乘、除就可以解答的应用题称为简单应用题,反之,把运算两步(包括两步)以上的应用题称为复杂应用题。

三、小学数学应用题的价值

(一)加深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应用题教学中,明确应用题题目中涉及的知识点是解决应用题的基础。学生可以通过解决应用题,对包含的数学知识有直观认识,从而进一步加深记忆,以达到掌握该知识点的目的。例如,二年级在《认识钟表》一节中要学习认识时、分、秒,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对钟面的认识,为三年级《24时计时法》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如此情况下,学生就会对时间有较准确的认识。由此可知,学生可通过具体应用题赋予数学概念和公式具体的生活含义,从而加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二)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

应用题是用语言或文字反映某种数量关系,求解未知数的题目。它是一段文字性的描述,学生需要理解它的意思,明确其中蕴含的数量关系,找到该问题的关键点。而这些就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较大的考验,因此,应用题的练习可以锻炼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应用题始终服务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应用题教学会培养学生发展性的眼光,用数学的思维认识世界,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日常生活中。比如,家长会让孩子自己去买文具等,而在四年级数学教材中《买文具》这一节内容正是帮助学生锻炼能力,培养数学思维意识。

四、目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

(一)小学生在学习数学应用题时存在的问题

1.生活经验不足

新课改下教材中的应用题题目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然而,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书中的内容并不熟悉,原因是他们在生活中很少接触这类内容。例如,六年级下册《百分数》一课中,涉及“打折”“利率”等内容,这对小学生来说毫无疑问是抽象的数学知识,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接触,难以理解,所以在解决这一类问题时常常会感到困难、乏味,甚至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常常出错。

2.审题不准确

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往往不能运用复杂抽象的思维审视应用题,因此,他们在审题时通常是以个别词语为依据。例如,题目中有“一共”“和”等词语时用加法,遇到“还剩”“差”“比谁少”等词时用减法。因此,无论是从客观条件还是主观条件来看,对小学生来说,准确审题都很困难。这样的审题方法会导致小学生对问题的表征出现障碍。众所周知,问题解决的第一步就是审题,只有审题准确,才会顺利进行后续的推理验证。倘若一开始审题就出现差错,那么后面的解题将会惨不忍睹。

3.解题策略单一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无法自主分析探索,往往形成了思维定式,只会盲目地、机械地套用教师讲过的典型例题方法去做,更不能全面地考虑问题,对问题的认知永远只停留在浅层方面,也没有掌握丰富的解题策略,更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解题方法。

(二)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不灵活,知识储备欠缺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但是仍然有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应用题的教学方法依旧集中在“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解决”这两种方法上。这样的方法既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分析应用题中的已知元素和未知元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更没有发展小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学习观念。而且,教师对应用题基础知识的讲解并不重视,只是对几个经典例题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进行讲解,只局限在书本范围内,没有进行拓展延伸。

2.缺乏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人的发展离不开思维,思维的发展又是智力发展的缩影和标志。但是,传统的教学观只注重量的变化,而忽视学生在解决应用题时的质变。有不少教师一味地追求题海战术,以“就题论题”的教学手段巩固教学内容,试图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却尝尝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畅”的尴尬局面。因此导致小学应用题教学课堂氛围压抑,解题策略模式化,数学思维机械化。

3.情境创设重于形式,教学效果不明显

新课程改革将传统的教学内容重新整合,注重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响应这一号召,许多教师在“情境创设”上颇下功夫,甚至把一个单元的内容置于一个情境中展开教学。但是一味地追求创设情境会偏离方向,让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而且有的教师创设情境教学时没有把应用题和情境教学结合在一起,导致学生学习应用题时抓不住重点。

五、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情境创设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数学应用题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也说明了数学应用题的生活化是一个必然趋势。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更是运用到实际场景中。当教师把生活中的场景转化成文字变成数学问题时,小学生一时半会儿很难理解题意。因此,教师可以再次将文字还原为生活实例,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理解和解决数学应用题。例如下面这道题:小明去商店买文具,发现柜台上标价一个笔记本5元,一根钢笔10元,他总共买了3个笔记本和2根钢笔,试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学生们很容易列式为:5×3+10×2=35(元)。这道题贴合学生的生活,他们可以把题干中的“小明”设想成自己,亲身体验,感受其中的数量关系,由此得出最终答案,从而体会数学的生活价值。

(二)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应用题的敏感程度开设相应的应用题解题策略训练课,从而提升学生的应用题的解题能力。例如,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所谓开放性思维指发散思维,要求学生在解题方法上灵活转变,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解答,进而得到正确答案;培养学生认识错误的能力,在解答完应用题之后,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反省解题过程,产生自我意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解题思路、方法策略和结论进行反思,目的在于“强化成功,纠正错误”,以达到最佳思维,实现预定目标。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编写应用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形式应呈现多样化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根据不同类型的题目选择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进行讲解,以此达到提高小学生解决应用题的兴趣和满足学生多种需求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通过接触手机、电脑、报纸等信息工具接收文字、图片、声音等多种形式的数学信息。

1.图表式教学

教师一般以线段、表格等形式简单直观地呈现数学信息,例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便于学生准确敏捷地找到数量关系,轻松化解复杂应用题,使之具体形象化。

2.对话式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话的方式有选择地阐述应用题中蕴含的数量关系,让学生在对话中学会学习。例如,在小学阶段的应用题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类型的应用题,即“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面对这一题型,教师就可以采用对话式讲解,既锻炼了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捕获信息的能力。

3.活动式教学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活动兴趣比较泛滥。作为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讲解应用题时“投其所好”。例如,一年级二班在升国旗排队时,发现在小强的前面有5个人,后面有6个人,这一队总共有多少人?面对此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排一排,数一数,从而掌握规律方法。

(四)备课充分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教师在上课前应充分备课,明确课堂教学的计划、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重难点,同时在选取应用题时保证题目的代表性和多样性。例如,教师在备求“圆的周长”应用题时,应该让学生首先对圆的特点有所了解,进而在数学活动中探究圆的周长公式,掌握解题方法。相应地,小学生在课前也应该做好准备,做好预习工作,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五)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历年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就重视教具的使用,从之前的实物操作、幻灯片制作、投影到现在的多媒体演示,其目的就是把抽象的言语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弱化应用题在他们眼中的乏味枯燥。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烈,有趣的事物往往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由此看来,教师应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如,利用信息技术的相关声效功能、图像功能等恰当适量地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在游戏中对知识进行掌握巩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六、结语

应用题贯穿数学教学始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应该打好应用题基础。本文主要是贯彻新课标的要求,对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从小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两方面进行阐述,并相对应地提出解决策略。

[1] 柳瑜.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问题及优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3):42.

[2] 王井华.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6.

[3] 张莉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4] 孙淑敏.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2.

[5] 邢梅素.贴近生活学以致用——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J].学周刊,2011(18),110:

[6] 杨豫晖.小学数学新教材“解决问题”专题教学实践调查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4(03):58-59.

[7] 崔淑萍.探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168-169.

G622

A

1002-7661(2022)12-0129-03

猜你喜欢

应用题解题小学生
应用题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用“同样多”解题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是小学生
解题勿忘我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