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他山之石,攻表达之玉
——小学语文综合仿写式练笔的有效性实践反思

2022-03-16虞小萌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腊八粥秋游雨衣

虞小萌

仿写式练笔,顾名思义,就是模仿所给出的范文来练习写作文。仿写并不意味着照搬范文内容,而是通过深入分析来揣摩范文的语言表达技巧,将其与自身生活经验相联系,与自身创作表达相结合的写作活动。语文课堂中,句式仿写、章法仿写都是司空见惯的读写结合的教学手段,而综合仿写却经常因各种主客观因素被老师忽略。其实,综合仿写是仿写式练笔的最高层次,这一阶段不仅需要学生对范文进行充分品读,体味文字之精妙,更需要其综合运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的知识能力,从而对所模仿的文章举一反三。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材就是鲜活的例子。笔者以部编本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中的《盼》和《腊八粥》为例,在任教班级内开展了综合仿写式练笔教学活动,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以下为笔者的一些思考。

一、仿写的即时性:读写结合,激活情感

基于综合仿写的训练目标,仿写训练所参考的范文一般是内容上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唤醒学生生命体验的文章。以教材文章作为范例,首先能够激活学生情感,降低选材难度,激发写作的兴趣。其次,又能促使学生在原有课文学习的基础上,从课文写作技法出发,重新阅读、感知、思考课文,从而帮助学生及时、迅速地构建课文内容与写作表达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而促使学生基于自身写作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仿写,使他们能在仿写训练中逐步把握课文写作风格或叙述节奏,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有效促进写作能力的发展。

六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习作单元围绕“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及“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来安排教学内容,使读写相辅相成。作为该单元中的精读课文之一,《盼》以“新雨衣”为线索,以孩子的视角叙述事情经过,围绕一个“盼”字,描述“我”“有了雨衣,盼变天;下起了雨,盼外出;没法出门,盼雨停;盼来雨天,快乐出门”等小事件,充分展现出孩童天真可爱的形象特点。刚好,本学期学生秋游研学活动也经历了一波三折的盼望,两度延期,四次通知,持续半个多月秋游活动才真正尘埃落定,学生们可谓是盼得焦躁不安,盼得望眼欲穿。为此,在教学完课文后,笔者结合学生生活体验,适时布置了仿写练笔,引导学生回顾曾经对某事热切盼望的经历,深化学生选材详略得当、凸显文章中心的意识,激发其写作情感。

六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中的《腊八粥》是一篇关于“民俗民风”的精读课文,作者沈从文先生用极其细腻的笔触,通过小孩八儿的视角,写出了他盼粥、等粥、喝粥的过程,将其乐融融、温馨甜蜜的家庭生活场景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浓缩在腊八节的风俗画面之中。课文语言简练通俗,富有童趣,尤其通过详略结合的方式,将“等粥”的过程生动详细地呈现出来。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八儿的所见所闻所想来写腊八粥,课文中的大量对话围绕着粥的熬制过程展开,既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又将八儿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粥经历了一个逐渐熟烂的过程,人也经历了一段丰富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与粥相互映衬,呈现出一个饶有趣味的“人与粥的故事”,展现出作者巧妙的构思。《腊八粥》本是通过写美食来展现民风民俗,但作者却另辟蹊径,将笔墨着重放在“等粥”上,通过八儿的动作、心理活动等的描写,侧面写出腊八粥的无限魅力。学生对生活中五花八门的美食并不陌生,只是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来表现自己对美食的喜爱,如何进行细致的描写,因此习作总是寥寥几笔、索然无味,而课文别出心裁的构思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范例。因此,在教学完本课后,笔者要求学生回顾生活中等待某道美食的难忘经历,仿照课文的写法将其记叙下来。基于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学生的情感被极大地调动起来,能较快找到写作的切入点。从学生的习作内容来看,本次仿写式练笔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仿写的语用性:博采众长,丰富技法

部编本教材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离不开语文课堂读写实践的并行。在精读课文的学习中,学生通过阅读、体验积淀了一部分有生命张力的词汇,如果能够灵动地运用于自己的表达、分享、交流中,就基本实现了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积累,有利于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因此,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巧妙设计相关的综合仿写式练笔,凸显仿写的语用性价值,可以帮助学生畅通表达的思路,博采众长,丰富写作的技法,充分抒发内心的感受。

课文《盼》伊始就写到妈妈送给“我”一件新雨衣,“我”特别喜欢它,开始盼着变天,好穿上雨衣。“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动作是人的内心情感的直接反馈,但学生在平时的写作中,往往容易忽略动作描写表情达意的作用。有了课文引路,在《盼秋游》练笔中,学生就不自觉地用上动作描写来传达得知即将秋游后迫不及待的心情。有学生这样写道:“课间,同学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已经开始商量秋游的分组安排了。”“一放学,我便兴冲冲地去超市买了一大堆零食,美滋滋地笑着。”“晚上躺在床上,我的脑海中不禁浮想联翩,想着想着,竟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在课文《盼》中,“我”一连几天等不到下雨,不禁在心里埋怨起来:“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通过描写“我”的心理活动,具体表现了“我”对雨衣的喜爱以及盼望下雨的急迫之情。在秋游第一次因下雨延期后,学生这样写道:“第二天,我们眼巴巴地看着三四年级的同学兴高采烈地坐上了大巴车,心里别提有多羡慕了”。“我望着漫天飘洒的雨,心里不禁埋怨起来:老天爷啊,为什么偏偏在轮到我们秋游的这天下雨了呢?”课文中,写小作者好不容易等来下雨,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天要变,行人急着赶路,“我却放慢了脚步”,“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通过心理和动作写出终于盼到下雨的兴奋。雨停后,街上的最色很美,可“我”认为如果雨点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后来又写第二天一早果然下起雨来,“我”如愿穿上了新雨衣。“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它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儿地跳跃,滴答,滴答滴答……”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烘托等一系列手法,将“我”愿望实现的喜悦与激动表达得淋漓尽致。一些学生在反复品读课文后,能够将语言内化,和课文异曲同工地传递出自己的心情:“早晨的天阴沉沉的,过了中午,果真‘哗啦哗啦’地下起雨来。我在走廊里来来回回地走,听着雨声,内心满是惆怅,感觉雨下到了我的心里。唉,真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去秋游啊!”当第四次通知秋游并最终尘埃落定时,学生又这样写道:“走在上学的路上,我真恨不得要蹦起来。今天的阳光似乎格外明媚,风儿似乎格外轻柔,鸟鸣似乎格外悦耳。真不容易呀,盼星星,盼月亮,可算是把秋游给盼来了!”

课文《腊八粥》同样给了学生许多写法上的参照。“等粥”部分的第一个场景是八儿盼粥快点儿熬好。因妈妈正在熬腊八粥,八儿“喜得快要发疯了”,“进进出出”,不停询问,内心既兴奋,又急切,却又不得不体会一次次的失落。学生在进行仿写时,也能够尝试通过模仿或创造,综合运用不同的写作方法来表现内心的焦急和对美食的期待。“我在客厅和厨房之间不断徘徊,一会儿这里走走,一会儿那里看看,伸长脖子瞧瞧锅里的红烧肉怎么样了。”“我不时抬头看看时钟,一分钟,两分钟……唉,我感觉已经眼巴巴地看了好久了,怎么才过了五分钟呀!”“我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屋写作业,可是数学练习上的几何图形,我怎么越看越像一个大鸡腿呢!”“等粥”部分的第二个场景是八儿在说如何分粥,粥尚未熬好,八儿提前打起“如意算盘”,给家人分起了粥,不断跟妈妈“讨价还价”,想多给自己分些粥吃,一个天真、聪慧、狡黠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噗……’锅内又叹了声气”,仿佛是听到八儿的话后忍俊不禁的笑声,也写出了粥渐渐烂熟的情状。这样的情节巧思,在学生平时的写作思维中基本上是不可能出现的,但有了课文的指引,一些同学也能够通过类似的心理活动来表现自己对美食的喜爱:“嗯……爷爷奶奶牙口不好,肯定都只要吃一个;爸爸不爱吃甜的,也吃一个鸡翅;妈妈正吵着减肥呢,最多吃一个啦;妹妹胃口小,只能吃得了一个……哈哈,那么剩下的三个鸡翅就都是我的咯!”“水‘咕嘟咕嘟’地沸腾着,有些馄饨的肉馅不听话地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着外面的情景。”“我朝锅里看了一眼,饺子争先恐后地浮出水面来呼吸,一个个元宝似的饺子在水里跳动,翻腾的声音勾起了我胃里的小馋虫。”“等粥”的第三个场景,是八儿因一时半会儿吃不到,在猜想粥熬成了什么样子,想象着锅里各种食材的样子或口感,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这样的想象源于他对腊八粥的急切渴望,八儿自动联系了以往的生活经验,在脑海里描绘出一幅清晰诱人的腊八粥画面。参考课文通过想象来充实心理活动的方法,学生一下子豁然开朗:“鸡腿定是被炖得软软糯糯了吧……”“排骨一定穿上了红褐色的外套,油得发亮……”“汤一定变得奶白奶白的了,鱼肉已经酥烂,融在汤汁里,鲜美无比。”在学生习作中,一系列对美食的猜想既表现出其好奇急切的心理,又细腻巧妙地突出了美食的特点,将人的心情和美食的特点都写得更为具体生动。

从教学实践来看,综合仿写式练笔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合理开展意义重大。一方面,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文学作品典范,让学生感知基本的语言表达规律;另一方面,其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写作素材,促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表达形式与技巧,一定程度上还可降低小学生因缺乏生活经验、观察感知能力不足等问题而造成的写作能力发展上的阻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潜能。语文教材中合适的课文便是他山之石,学生即便本身写作水平欠佳,但有了依托和凭借,表达技巧也会像璞玉一般,在悉心的构思与打磨中显露出自己的光辉。

仿写式练笔需要教师给予方向上的引导与帮助,避免学生陷入只仿其形、不具其神的境地,在生搬硬套中了无趣味地完成任务。因此,我们有必要认清仿写的真正作用,并科学地发挥其积极价值,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插上隐形的翅膀,帮助他们飞向更广阔的远方。

猜你喜欢

腊八粥秋游雨衣
气球雨衣
一起去秋游
说说腊八粥
雨衣变形记
秋游去啦
秋游
腊八节
秋高气爽,我们去秋游
能变出雨衣的18升大容量背包
雨衣·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