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优化初中生物教学

2022-03-16杨正军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生物知识点实验

杨正军

(甘肃省酒泉市东苑学校 735000)

生物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但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生物知识晦涩难懂”的错误认知,这十分不利于生物课堂质量的提升,也会打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初中生物课堂开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系列改善课堂实效的措施.

1 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意义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认真遵守课堂纪律,思路跟随教师教学内容,获得生物核心素养的提升,对于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也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也可以使学生更加关注身边的事物,有利于养成学生留心观察的习惯,并形成科学探究意识.另外,在学生具有高度的自主学习意愿时,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带动整个班级生物学习能力的提高.

2 初中生物课堂开展现状

2.1 课堂模式单一

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许多教师仍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而学生长期接受由教师主导的课堂,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也就渐渐丧失对生物学习的动力,学习氛围不强,学习实效一般.同时因为生物知识有大量的记忆工作,单纯让学生进行各种知识点的记忆也很难让学生产生对生物的兴趣,反而使学生认为生物与生活联系不紧密,产生距离感,学习更加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致力于对于知识的讲解与灌输,生物课堂成为学生记忆与背诵生物知识点的过程,初中生物知识相对繁琐与零散,学生一味的记忆与背诵,致使学生处于枯燥乏味的状态,有的学生对于生物课产生了心理抵触情情.并且教师的讲解式教学,挤占了学生的自主与探究空间,学生在被动机械的学习状态下,很难产生主观能动性,更谈不上探究生物知识的逻辑规律,掌握生物的知识规律等.

2.2 小组学习效率偏低

一些教师忽略了分组需要融入一些特殊考量,进行随机分组,忽略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这就导致出现组别能力不平衡或组内能力不平衡,进而使一些学生缺乏参与讨论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间的参与度不均,这也背离了开展小组学习的初衷.同时,一些教师没有根据教学实际科学地设置小组合作学习环节,而是遇到问题就放手学生自主讨论,这样的教学方法看似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但实际上有些问题根本无须小组讨论,拖慢了课程进度,降低了课堂效率,使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小组学习是一种合作式教学模式,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本着“同组异质”的原则,这就需要教师对全体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学习水平、学习方法、学习个性、学习成绩等进行全面了解与把握.将学生为分上中下三个等次,再将各等次的学生平均分配于各个小组.这样就可以保障每个小具有不同“质”的学生,既有优秀生,也有中等生和学困生.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优秀生的帮扶与带动作用,并且小组成员具有差异性的特点,在小组合作中,各个小组成员可以畅所欲言,不同的学生在思考问题方面的角度不同,方法不同,小组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借鉴,对于不同角度的思路与方法进行辨析讨论与共享,从而启发学生对同一问题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找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2.3 忽视生物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学生主动探究与实践的重要机会.然而,目前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为了赶教学进度,通常以演示实验或“解说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背诵实验步骤与原理,学生主动学习机会被剥夺.即使学生进入实验室的实验,大部分实验内容也是由教师完成,如实验计划、步骤、实验结果的总结等都由教师包办,学生主动动力的机会并不多.

3 优化教学质量与激发学生生物学习主动性的策略

3.1 开展生物实验学习

实际上,生物也是一种实验科学,实验室研究对于生物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本地的物候特征,对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进行适当调整,最好使每一种需要观察与研究的植物都有具体的材料可依,让学生能够真正接触到要学习与探究的对象,加深认识.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要避免学生只关注最终实验报告的撰写的情况,使实验操作流于形式,需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的准备过程当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例如,在进行分类学形态学基本知识实验时,可以组织学生课前自行准备实验材料,如叶的形态,包括叶形、叶基、叶尖和叶缘等,让学生根据理论课的知识来判定各种特征,并且对植物个体之间的具体构造差异进行观察记录,以此优化学习成果.

3.2 引入生物标本

初中生年纪小,好奇心强,更容易被视觉教具所吸引.通过学习“叶片结构”知识点,向学生口头讲述叶片由表皮组成时会让学生感到厌烦,但是如果能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自己做叶脉书签,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举办一些现场教学活动,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也可以利用花圃、标本室对植物实体进行讲解,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举行一系列以植物为题材的知识竞赛、标本制作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转变对待生物学的观念,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生物学习中来.

3.3 合理设置小组学习环节

小组学习可以快速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不会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很少出现因为害怕说错而不去讨论的情况,但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值得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选择课本中的重难点,值得探究的问题设置学生小组讨论研究.

例如,在学习到“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时,学生可能对叶绿体与线粒体的功能理解不深刻,也不能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这时教师就可以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畅所欲言,分析自己的想法,或是让学生了解有关的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概念后自行绘制四者的关系图,并向组内成员陈述自己分类的原因和办法,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引发认知冲突,激活思维,产生思想的碰撞,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3.4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资源

在网络技术发达的今天,学生很早便开始接触网络,运用网络进行学习是一件很常见的事.为学生布置一些在网络上查询资料的作业,有别于传统地需要“刷题”的书面作业形式,可以极大地引起学生兴趣.同时,网络学习也可以借助平台的力量.如今可以用于学习的网络平台有很多,例如,软件“猿题库”,这是一款线上刷题软件,并且在这款软件中可以与其他用户进行PK,并获得排名.在这种软件中,学生做完题目可以立即查看答案和解析,还可以把错题放在错题本中进行二次查看.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下载“猿题库”,规定每周某一日的生物作业是将“猿题库”中某个单元某个章节的题目做完,教师通过线上查询排名即可看到学生的完成情况.这种方式有别于传统的作业方式,更加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达到鼓励学生认真答题,自主学习的效果.另外,教师也要善用多媒体开展教学,但要避免把课堂变成“PPT展示课”,PPT应当起辅助作用,用色彩与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3.5 利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

由于思维导图自身所具有的特点,以图像形式处理知识,具有极强的直观性、可视性,刺激学生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各级分支将知识点相勾连,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推演关系,有助于学生对重难点进行掌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带领学生对课本中繁多的知识点进行逐一梳理.将碎片化的知识连贯起来,在课堂黑板上绘制思维导图的同时与学生产生互动,帮助其理解课堂内容或回溯学习内容,达到让学生理清脉络,牢固记忆的效果.同时对不同的知识进行层级绘制,对重点内容用彩色粉笔进行标示,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偏重和结构.

3.6 传授学生学习技巧

将教材知识用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旋律进行改编,或是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帮助学生快速记忆教材知识.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分科与每一科的特征时,知识点繁多且难度大,含有许多专业名词,学生通常感觉记忆困难,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实效一般.因此,教师在讲述植物分类特征时可以将常见科属植物习性、特点提炼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如,“藻类植物等最低,淡水海中把身栖,缺根少茎没有叶,有的长在墙壁里.苔类植物很普遍,长在阴湿土石面.蕨类植物一大群,又名羊齿共水存.裸子植物不非轻,它是木本多年生.被子植物等最高,开花结果分外娇”.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初中生物教育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单纯依靠满堂灌学习很难达到此效果,教师应积极反思,结合教育形式优化教学模式,并将教学与生活有效结合,以此来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兴趣,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生物知识点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第12话 完美生物
做个怪怪长实验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