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剧本杀”在高校“青马工程”中的运用研究

2022-03-16江凤艳温璐璐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青马受教育者红色

江凤艳 温璐璐

自2007年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实施以来,在培养马克思主义者、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现阶段,互联网以及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使高等教育发生了诸多变化——传统教育方式受信息及智能技术的影响逐步转型,师生关系的重塑,等等。这就要求高校“青马工程”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及大学生心理成长逻辑和规律,把握时代特征,创新教学模式,让高校“青马工程”提质增效。

一、何为“红色剧本杀”

“剧本杀”最初是来自英国的一种名为“谋杀之谜”( Murder Mystery Games) 的推理真相的游戏,这是一种兼具知识属性、社交属性和心理博弈属性的沉浸式角色扮演游戏。

“红色剧本杀”是将红色教育资源和剧本杀结合起来凭借这种新颖独特的沉浸式角色扮演体验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境空间对受教育者进行生动立体教育的一种新形式。具体来说这是一个将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教育内容融入剧本的故事主线中,参与者为了继续完成自己的任务、推进游戏进程,必须调动党史方面相关的教育内容,包括具体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真实的人物关系与党派信息等加以辅助,并且随着活动环节的步步推进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洗礼的过程。整个过程包括阅读剧本、搜寻证据、分析研究、还原故事情节、投票、宣布结果六个基本环节。2021年正值建党百年之际,“红色风潮”席卷整个文娱产业,除了几个热播的电影和电视剧之外,“剧本杀”行业也紧跟这股“红色风潮”,以党史故事为模板创作了一批优秀红色剧本,在社会上受到了年轻人的广泛认同与推崇。“红色剧本杀”为我们对青年人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

高校“青马工程”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对青马学员的培养通常是依托于课堂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进行的,庞大的教学体系决定了这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如果我们将这种沉浸式的活动体验运用于高校“青马工程”中,将教育内容与这种活动载体结合起来作用于教育对象,真正达到启迪人心灵、触动人情感的效果,并让受教育者在这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资源,对其学习和生活产生长久的教育效应,就更能促进高校“青马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二、沉浸式“红色剧本杀”运用于高校“青马工程”的重大意义

“红色剧本杀”是一种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青年文化为一体的隐性教育新方式。它既遵循了我们对高校青马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转变了传统的以灌输式为主的教育理念与方式;同时又适应了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满足了受教育者的内在精神需求。其发生作用遵循了实践—认识—实践的认识过程,让教育对象在自己乐于接受的现代化沉浸式活动体验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教育内容应用于实践、启迪人心灵并进一步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具体来说其运用于高校“青马工程”的重大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承红色基因,筑牢“青马工程”的信仰之基

红色基因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文化传统代表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它对于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他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有重大作用,是高校“青马工程”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一批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党忠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延续革命圣火、传承红色基因是高校“青马工程”的首要培养目标和重要使命。而信仰的确立是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理解为基础的,但要想完全自觉地内化到他们心灵深处,使之成为一种自觉的理想信念,高校“青马工程”还应结合当代青年的认知特点及其所处的现实环境,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与形式,与理论教学形成合力。

“红色剧本杀”就是一种结合当代青年的成长发展规律与现实环境的创新的教育方式。“剧本是剧本杀的灵魂”,红色剧本以党史中真实的历史事件为原型,内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通过这种沉浸式的活动体验他们不仅能够将所学的相关理论真正应用于其中,更重要的是能在游戏环节逐步消除他们与思想政治教育场景的距离感,化解思想上的“自身免疫效应”,感受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感受着革命先辈在受到压迫时无畏的选择与对信仰的坚守,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熏陶。

(二) 复刻式角色扮演,拓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情境空间

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德曼(Freedman)从心理角度概括出了人态度构成三要素说,指出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是构成人态度的三要素,并且指出三者对人态度的作用关系,其中情感对一个人态度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进而亦会对人的行为意向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高校在进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时,必须遵循青年心理成长发展的规律,既要注意将三者有机结合,更要注重对受教育者进行情感上的渗透与激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合理的情境,这种教育情境的创设旨在“通过情感的驱动,浸蕴一个弥漫着情感基调的场景或氛围,激发教育对象高度关注与理解教育内容,进而产生移情体验”[1]。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催化下,高校“青马工程”为了进一步拉近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间的距离,逐步重视起教育情境的创设,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也逐步总结出比较常用的方法:活动参与法、角色扮演法等。

“红色剧本杀”是集活动参与法与角色扮演法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模式。受教育者不仅能在活动参与过程中相互交流、合作探讨,收获更多有益的认知,同时可以在音效、服饰、场景布置、现代技术手段等的协同作用下浸蕴一个弥漫着情感基调的场景和氛围,进行一次复刻式的实时角色扮演,使得受教育者在心理上依照角色的需要确立新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加深其情感体验,实现自己和角色之间的高度共情,进而激发参与者内在的爱国之情。

(三)沉浸式活动体验,提升“青马工程”开展的实效性

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过程中不能只关注教的过程,还要注重学生学的效果,要看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是否能够达到教育预期的目标,是否能够真正内化于心使得受教育者的态度发生转变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去真正践行马克思主义。正如著名哲学家卢梭说: “最好的教育就是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2]这与当下我们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要求不谋而合,而沉浸式活动体验法是最能达到这种效果的教育方式。

红色剧本杀是深受当代青年人喜爱的沉浸式活动方式,它将具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红色题材与“剧本杀”这一新形式相融合,在沉浸式的活动体验中对受教育者的心灵产生强大的震慑力,激发他们内心的家国情怀。与其他题材的剧本杀不同,红色剧本杀在最后的“复盘”环节,也就是在主持人带领下大家最后进行故事复述的环节中,由于其题材的特殊性不仅是单纯还原真相的过程,更是受教育者进行自我审视、比较、取舍进行情感升华从而提高认识,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过程。在整个活动的最后还会结合剧本中真实的党史故事进行朗诵或情景剧演绎,这个过程也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再教育的过程。总之这种沉浸式的活动体验不仅能迎合当下青年人的喜好,也能使受教育者在精心营造的教育环境中,将教育内容与真实的感官体验高度融合,学习、感悟、思考、享受教育真谛,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生活,努力奋斗,自觉担当时代责任,彰显青春本色,提升高校“青马工程”的实效性。

三、沉浸式“红色剧本杀”在高校“青马工程”中运用的实现路径

近年来,剧本杀行业在其蓬勃发展的同时因其盈利的本质与表演戏剧化的形式,对广大的青年群体而言,也存在着一些隐患:角色抽离后的认知失调、监管不足,剧本劣质导致其价值取向的偏差以及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的游戏瘾等,这些消极因素会消解蕴藏其中的教育因素。为此我们必须利用其对青年人所起的积极影响创造出高质量的有教育意义的红色剧本并结合高校“青马工程”的特点与优势将其适当地运用于青马学员的培养过程中。

(一)充分发挥“青马工程”的组织优势,保障红色剧本的数量和质量同行

“剧本是剧本杀的灵魂”,但是由于剧本杀行业缺乏行业监管,部分发行方商家为了迎合部分青年人的求奇心理、牟取暴利,只追求剧本的数量不重其质量,在剧本的内容上没有向青年人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甚至有歪曲历史事实的故事情节被编入剧本中误导青年人的认知;在游戏环节和场景布置上宣扬灵异、暴力等不利于青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因素对青年人之后的心理及其行为产生消极作用。而红色剧本是依据真实的故事改编,其主旨就是让受教育者不仅在剧本中加深对事物认知,也能感受到人物背后所传递的精神力量,从而重新审视自己,坚定理想信念,所以如何创作出有质量的红色剧本是将其融入高校“青马工程”的重要保证。

首先,要发挥高校“青马工程”的组织优势,对剧本创作者严格把关。高校“青马工程”由高校团组织主导实施,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天然组织优势,高校团组织一般由校—院—班三级构成,校院两级团委均配备有专职的团干部做指导教师,其具备完备的组织体系可以起到以点带面、校—院联动的效果。其次,高校“青马工程”可以在校团委的组织下根据高校实际情况成立一个“红色剧本杀”导师工作小组,小组的成员由团干部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中政治立场坚定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以及有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的老师构成,主要负责对前期剧本选材与创作、活动具体的运行安排及活动后期的评价反馈进行统筹指导安排。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相关专业的老师们有着扎实的党史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党史素材积累,能对剧本选材的实效性以及剧本背后向学生传递的价值观有严格把控,保证能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再进行文学创作。心理学相关专业的指导老师在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及其心理成长规律方面有详细研究,能够针对其特点保证剧本在演绎推理过程中的顺利开展,从而引导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向预期方向发展。“红色剧本杀”导师工作小组可根据实际情况与校外剧本创作商家合作,这样既能避免出现剧本创作上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又能保证剧本的数量。

(二)结合高校“青马工程”课程设置的特点,将“红色剧本杀”融入高校“青马工程”思想理论教学体系

高校“青马工程”的理论教学与大学生上思政理论课不同,根据其教育对象的特点主要是运用专题教育和专题研讨两种主要理论教育方式,其课程设置具有相对灵活、实践性强、交互性好、课时弹性大等特点,这是将“红色剧本杀”运用于高校“青马工程”理论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契合点。“红色剧本杀”这种沉浸式的角色扮演游戏大大缩小了青年和思想政治教育场景的距离,使得青年实现了从“旁观者”向故事“主角”转变的机会,充分彰显其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另外,这种互动式的方式不仅让蕴含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受教育者之间的不断交流探讨中得以展现,更能让教育内容中传递的精神力量内化于心,这就为其与课堂中传统的灌输型知识传授互为补充提供了科学支撑。青马导师在对其学员进行红色主题教育时可以将理论讲授、参观实践基地与“红色剧本杀”活动体验相结合,采用线上与线下两种活动形式形成教育矩阵,对青马学员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具体来说,在前期保证剧本质量、数量的前提下,线下高校“青马工程”可根据实际情况以教学活动基地或设立专门的“红色剧本杀”实验室为线下依托,由导师工作部负责成立“红色剧本杀”学生工作部,负责日常活动的安排。学生工作部的人员由导师工作部的指导老师选拔出的青马学员组成,任期一年,并对下期选拔出的工作部学员进行培训。学生工作部的具体工作包括:内部工作人员提前体验,不断打磨,修改剧本细节问题、进行剧本升华部分的编排与演绎并形成正式剧本、前期场景布置、后期联系导师进行具体活动场次的协调安排、宣传、评价反馈等一系列工作。线上利用多元化的新媒体平台,由学生工作部工作人员负责整个活动的前期准备、活动中的具体运行及后期反馈宣传等工作。不论何种活动形式,教育者要参与到学生活动体验的过程中,并坚持适度引导原则,运用恰当的解说,帮助教育对象梳理活动各个环节中蕴含的线索与知识,并根据学生的状态,从他们最容易触动的环节入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他们从中发现体验的意义,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并将其转化为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首先应该是一个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让大学生理解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过程。我们的模式只是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以提高“青马工程”开展实效的方法与手段,所以在这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分寸避免出现泛娱乐化的倾向,主次颠倒,适当地将“红色剧本杀”融入高校“青马工程”思想理论教学体系中。

(三)建立评价反馈机制,加强“红色剧本杀”的线上宣传力度

“红色剧本杀”是一种隐形教育新方式,其在高校“青马工程”的具体运行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从而影响教育效果。如何及时准确地接收到教育信息的反馈并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优化活动方式,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是将“红色剧本杀”运用于高校“青马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首先,“红色剧本杀”学生工作部要作为直接接受信息反馈的机构载体,及时准确地接收来自教育双方的活动反馈,并与导师工作部及时沟通联系以做出正确的决策,制订有效的调节方案。其次,用制度来保障其整体效应,尤其要注重保护剧本安全,避免出现版权纠纷问题;还须用岗位责任制确保其运行的整体畅通。导师工作部可设置一名活动室主任在剧本创作、监督反馈、资金保障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一名副主任负责活动具体管理工作;学生工作部可确定一名总负责人以及下分的人事、活动、宣传、组织的小组长轮流组织日常活动。最后高校“青马工程”是精英的培养,为了达到典型带动全体的效果,扩大辐射人群和教育影响,必须加强其线上宣传力度,在线上建立“红色剧本杀”专栏,与线下宣传形成合力,对这一新的教育形式进行推广。

“红色剧本杀”将党史教育与“剧本杀”这种新的娱乐方式相结合,是主流文化与青年亚文化相融合的过程,将其运用于高校“青马工程”对于深化高校青马学员的认知、坚定理想信念,拓展高校青马培养的情境空间及提升其实效性方面有重大意义。高校“青马工程”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及其在课程设置上的特点将其合理运用于其培养过程中,提升培养效果,为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助力。

猜你喜欢

青马受教育者红色
创新“青马工程”实践持续夯实“青马工程”广州模式
红色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高校“青马工程”的意义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红色在哪里?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