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武术的争议探因及纾解之策

2022-03-16丁省伟储志东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传统武术武术

丁省伟,储志东

2017年4月27日一场“徐雷之战”掀起了社会舆论对传统武术能不能打以及真假之争的热议,而这种热议又因媒体和资本的别有用心被持续放大、蔓延,以至于这几年国内总能看到一些“传统武术对战现代搏击”的表演在不断上演。如2018年3月18日的“徐丁之战”、2019年3月12日的“徐田之战”、2019年5月18日的“徐吕之战”、2019年11月16日的“雷田之战”、2020年5月17日的“马王之战”等。之所以称这些对战为表演是因为它们的行为已经脱离单纯的比武切磋,更多是带有作秀的成分,背后更是隐藏着资本操弄的影子,俨然已经沦为各方获得名利的一种手段或方式。类似事件的不断上演也引发了社会公众及专家学者对传统武术实战能力、存在价值及未来发展的热烈讨论。而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当下中国武术发展处于一种失衡状态,传统武术发展偏离了正确轨道,传统武术的真实形象及社会认同遭遇了严重挑战。因而,有必要探明传统武术争议形成的内外源由,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推动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的理性发展。

1 探因:传统武术争议形成的内外原因

1.1 传统武术争议形成的缘由

1.1.1 媒体的推波助澜传统武术的争议之所以能够形成全社会热议的话题,与媒体在背后的推波助澜分不开,特别是与当下的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分不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的影响力逐渐显现,以互动传播为主要特点的新媒体迅速占领人们的生活与日常,并催生出了“直播”“短视频”等现象级的内容产品,甚至形成了“直播经济”这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在2017年4月27日“徐雷之战”开始前,徐就在自己的直播账号“冬哥辣评”中评论或炮轰中国武林存在的种种骗局,为自己的行为树起“打假”的大旗,直接或间接为自己贴上打假斗士的标签。而且二人之间的这场约架在微博上已经持续了半年,所以当打假视频在网上发布后,各路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甚至央视新闻对这次武术“打假”风波也进行了跟进报道[1]。事后通过清博舆情系统对“徐晓冬”进行监测发现,短短2个小时搜索到相关信息7 458条,不仅传统媒体乃至中央媒体也进行了报道与讨论,徐晓冬武术“打假”风波引发了全民关注[1]。尤其是前段时间以“浑元形意太极拳掌门人”自诩的马保国在网络上的蹿红,更是显示出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的各类各路媒体在这场闹剧狂欢中的强大力量。好在中央媒体一篇《马保国闹剧,该立刻收场了》的评论文章,让这场审丑狂欢得以终结。可见,“徐雷之战”“马保国闹剧”之所以能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与各路媒体在背后的推波助澜是分不开的,尤其是新媒体的介入使这些原本近乎闹剧式的表演变成了全民热议的新闻。

1.1.2 不同主体的别有用心传统武术的争议之所以能够形成全社会热议的话题,背后除了媒体的推波助澜之外,更多的是夹杂着来自各主体的别有用心。参加约战主体双方的别有用心主要表现为利益之心、名望之心、虚荣之心三个方面。在整个闹剧式的表演中,徐*树起“打假”的大旗并非是有维护真正传统武术的自觉,相反他只是想借着“打假”之名达到个人名利与虚荣的满足。因为这场所谓的“打假”,不知真相者将他视为打假斗士、打假英雄,引来全社会的关注成为网络红人,继而获得资本青睐有了换取利益的筹码。徐的一系列操作不可谓不聪明,虽成功将自己置身于一定的困境“微博被封,拳馆易主,自己也疑似被封杀”,但依然挡不住他已经形成的人气和话题量,所以有人请他做代言、有人出钱让他比赛。而以“雷雷”“马保国”为代表的“传武大师”靠着所谓的武功、传人、正宗等噱头在市场化的今天大开门户,广收弟子,甚至为攫取更大的利益和名声主动花钱上新闻进行包装和虚假宣传。他们应战的行为虽然存在一定暴露自己真实实力的风险,但不少媒体依然给他们贴上了敢于“亮剑”的标签,让他们成为捍卫传统武术荣誉的“英雄”。最终借助这场“打假”风暴不同主体都实现了各自的收益。有的人实现了利益的收获、有的人得到了名声的回报、有的人实现了出名的梦想,可谓是人性的生动展现。

1.1.3 无良资本的逐利驱使因传统武术的争议而形成的社会热议与关注,让各路资本看到了闹剧式表演背后隐藏的巨大利益,于是它们纷纷找上门来,积极帮助甚至主动促成“对战”式的表演,最终导致这类事件不断上演。如“徐丁”之战出现在《拳城出击》赛事的总决赛里,主办方为了扩大影响甚至还安排了一场拳击选手与咏春选手之间的对决;“徐田之战”走上了《终极勇士》的赛场,赛事主办方终极勇士与格斗世界签订了价值百万的独家付费直播权,直播当天共有200多万人在线观看,而观看直播的“入场费”8.88元;“徐吕之战”在格斗世界app独家直播的“丝路英雄&终极勇士”世界格斗精英赛中压轴进行,这次大赛由“格斗世界”进行全网推广,并配合终极勇士开展直播付费工作;“雷田之战”在“峨眉传奇”上演,并由“峨眉传奇”和“格斗世界”进行宣传;“马王之战”出现在山东淄博演武堂赛事中,这场对战同样进行了网上直播,并设置了5元观看比赛的“入门费”。通过探寻不难发现这些引起社会热议的“对战”隐藏着各路资本的身影。它们为了流量和利益积极助力策划宣传。先是制造相关话题引起群众热议,再适时促成双方的“对战”满足观众的猎奇心,最后通过直播变现的形式达到资本逐利的真实目的。在市场化的今天,商人的这类操作屡见不鲜。有人说这是正常的商业行为,又没有触犯法律底线无可厚非。但我们应该看到这看似正常的商业行为背后是对真正传统文化的亵渎,是对大众的误导,是恶意的炒作,是无底线的资本逐利行为。它们以丑为美,甚至以所谓传扬真正传统武术自诩,将自己无耻的商业行为标榜成对传统武术变革的贡献。正是这种无底线的逐利行为才让一幕幕闹剧式的表演一再上演。

1.1.4 传统武术的发展异化传统武术的争议背后折射出近年来传统武术发展异化的事实。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让古老而优秀的传统技艺找到新的发展,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武术逐渐走上了“体育化”的发展之路。武术的“体育化”之路最终催生出了“竞技武术”这一新的形式与载体,并与传统武术成为当下中国武术的两大存在形态。传统武术是指没有受到西方文化及其体育的大规模影响,基本上按照中国传统文化所规定的方向发展的武术[2];现代武术是与传统武术发生断裂的武术,在传播途径、普及形式、传授方式、技术范式、组织体制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可以说与原来土生土长的武术发生了断裂[3]。这种划分虽不一定精确,但却符合大多数人的认知习惯,尤其是普通大众的武术心理情结。当然有的学者也指出所谓武术的现代化本身就是一个悖论。所谓武术的现代与传统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4]。但不管怎样,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确实已成为当今中国武术存在的两大形态。时至今日,竞技武术因为有官方的支持,在国内成为学校武术教育、专业队训练、各类比赛和表演的主流,在国外竞技武术已经传播到整个地球一半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反观传统武术,因为缺少官方必要的支持、关注和规范而日渐式微,发展呈现出异化的现象,并以“打练分离”“技术失落”“风气不正”等几种情况较为突出。首先是打练分离。这不仅是当前竞技武术领域存在的一个大问题,也逐渐成为传统武术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即传统武术“打练结合”的传统逐渐被选择性遗忘或战略性放弃。因为现代人习练武术多是为了健体、养生、休闲,而且传统武术多是中老年群体在习练,“打”的功用因为没有发挥的空间、没有太大的市场而逐渐被战略性放弃。其次是技术失落。这主要表现为传统武术中很多代代流传的技术、技艺,因为没有适宜的生存土壤或得不到有效开发而渐趋没落。幸运的或得以在家族、门派等小范围内流传,不幸的或随着某个武术传人的离世而彻底消亡,也有的躺在拳谱、音视频中无人问津,最终致使有意者寻而不得,无意者只叹传武凋零。最后是风气不正。有人说武术圈是个庞大的江湖,江湖之中鱼龙混杂,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在其中浑水摸鱼、谋取私利。改革开放以来,确实有一些人如闫芳、雷雷之流借助市场化的东风、利用普通人不明真相的漏洞和对传统武术的特殊情结,打着所谓大师、正宗、嫡系的名号四处招摇撞骗,不仅败坏了武林风气,也使广大群众对传统武术产生了质疑和否定。

1.1.5 中国武术的话语权缺失传统武术争议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中国武术话语权的缺失。全民自媒体时代,每天的新闻此起彼伏,当受到质疑而没有发出应有的声音,不明真相的群众会以为真相就像新闻宣传的那样。话语权的争夺在全民自媒体时代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议题,所以当传统武术的争议出现后,中国武术界不发声就等于主动让出了舆论的主动权。中国武术的话语权缺失,其实归根到底是中国武术人尤其是中国武术管理者的话语权缺失,未能在热议发酵阶段就进行有效的引导,未能让社会大众认识和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传统武术,未能做好关于传统武术实战能力真实情况的科普。虽然在热议一开始官方并没能掌握舆论话语权,但值得欣慰的是,在“徐雷之战”造成热议的时候,中国武术的话语人发出了声音、表达了态度,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虽然这种发声有“强堵轻疏”之嫌。先是中国武术协会在2017年5月3日发布了“中国武术协会关于坚决反对约架等违法违规行为的通知”。通知对徐雷“约架”事件进行定性,对传统武术是武术之根的事实进行了重申,对参与及推波助澜的行为进行了明令禁止。之后,在2017年9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武术赛事活动监督管理的意见》的通知。通知规范武术从业人员和习武人员行为,禁止自创门派、私下约架、自封“大师”等八种行为[5]。可以说这两次“中国武术”话语人的强势发声为传统武术起到了正本清源、激浊扬清的作用,有力地维护了传统武术的形象和尊严。同时在这次舆论危机中,我们也高兴地看到了中国武术人的身影,如多名武术散打世界冠军集体发声:中国武术不容挑衅[6]。中国武术人这一发声有力地维护了中国武术尤其是传统武术的形象,有力驳斥了别有用心之人对中国武术尤其是传统武术的污名化,让不明真相的普通吃瓜群众得以理性的围观。未来这种关于中国武术的舆论挑战还会有很多,而且绝不仅仅限于国内。随着中国武术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坚定,越来越远,触动的利益越来越多,关于中国武术的负面报道和抹黑也会越来越多。因此,加强中国武术的话语权是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课题。

1.1.6 武术情结的外化释放传统武术的争议之所以能引起全社会的热议,与中国人浓浓的武术情结外化释放不无关系。因为当这种已经深入到每个国人基因和血脉的武术情结遭到挑战时,必然会造成舆论的集体表达和情绪的爆发。武术产生于中华文明,自然承接了中华文明的思想文化内涵,使阴阳观念、人文精神、崇德尚群、中和之境、整体思维融入其中,成为武术文化的组成部分[4]。虽然在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重文轻武的倾向,但“武”一直未离开人们的视野。有时它走上庙堂成为掌权者大力推崇的“射御之术”“武举制”“武学”“国术”,成为上下阶层都喜欢的“角抵”“相扑”;有时它流传于民间乡野成为家族门派秘密传习的“武功秘法”,成为杂技、特技、戏曲里的“武打”,成为社会大众都喜爱的“养生术”;至近代以来,它又融入于传奇小说、舞台表演、电影电视、动漫动画等多种形式载体成为人们的精神食粮。因此可以说武术的起源与发展是伴随中华文明同步而行。这也是其称之为“中国武术”的最大原因。也许你不会武术但你一定听过精忠爱国、武功卓著的岳飞、戚继光、俞大猷、霍元甲;也许你不会武术但你或多或少看过武侠小说、武侠电影;也许你不会武术但你会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豪情;也许你不会武术但你一定会有一个快意恩仇江湖梦……武术之于国人是一个美丽的梦,是人们向往的另一个世界。于是当这个梦被所谓的“打假”打破时会有各种情绪喷涌而出。不明真相者或愤慨或抨击,稍明事理者或哀叹或痛惜,真明事理者或反思或反击,最终国人的武术情结被集中外化释放,进而造成相关舆论的热议,成为社会热点。

1.2 传统武术争议形成的内在原因

“传统武术实战能力的弱化”,是关于传统武术争议形成的内因。正是传统武术实战能力的弱化,才导致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对战中的溃败。这种溃败在外在因素的集体作用之下,最终形成了这场关于传统武术争议的舆论风暴。可见倘若传统武术实战能力不输现代搏击,那这场关于传统武术的争议就无法形成。而当下的传统武术实战能力弱化的事实,是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选择综合作用的结果。事物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是要经历不同的选择与考验,传统武术亦是如此。进入近代社会以后,随着热兵器在中国军队及商队中不断普及,原本传承传统武术实战能力最好的两个载体军旅和镖局逐渐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这使得传统武术实战能力的传承发展遭遇了一次重击。时代的强制力促使传统武术的传承发展更多地转向民间,而这种转变令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不再像军队那样一切以作战实用为唯一目的,而是朝着技击、健身、养生、娱乐等多功能兼容互汇的方向发展[7],如此便不可避免地导致传统武术实战功能的弱化。新中国成立后对“唯技击论”的批判以及“武术进奥运”的竞技化改革,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传统武术,尤其是传统武术中实战内容的正常发展,导致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发展出现严重的分化。竞技武术开始成为中国武术发展的主流,传统武术则渐趋边缘化和没落[8,9]。而这不可避免地会对传统武术的实战能力产生消极影响,致使实战功用本就被削弱的传统武术彻底沦为无人问津的昨日黄花或是小范围流传的偏于一隅之术或是成为运动健身的养生之术。

2 反思:传统武术未来发展的纾解之策

2.1 强化媒体的监督和责任

一是加快媒体监督的法治化建设。要解决媒体监督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实现媒体监督的规范化运行,媒体监督的法治化建设不可或缺。只有将媒体监督纳入法治化轨道,才能实现依法监督。当前,我国还未出台媒体监督方面的直接法律。现有法律法规都不具有专门性和针对性,无法有效适应媒体监督的现实需要。为此,应尽快制定媒体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如《媒体监督法》),并可通过先制定《媒体监督条例》的形式实现过渡。媒体监督政策文件或法律法规中应明确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要明确监督主体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要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制定责任追究制度;要实施行政监管机制,设立媒体监管机构和准入制度;要规范媒体从业人员资格认定。最终通过媒体的法治化和规范化建设,推动媒体在武术传播过程中发挥出正向、积极的作用。二是建立健全媒体行业规范。伴随时代的快速发展,媒体行业也愈来愈繁荣,但要想实现其新时代的更好发展,必须要有行业规范的支持。一方面要加强媒体行业自律,具体可通过行业规约和职业教育来强化媒体从业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其自律性,促使其更好地履行职业义务,做到客观公正的报道。另一方面要强化公众舆论监督。媒体不仅有监督外界的权利,同时也有被监督的义务。为了促使媒体可以更加健康的发展,发挥其在社会发展中的正面积极作用,需要不断强化大众对媒体的舆论监督。具体可通过强化公众监督意识和建立公众监督机制来强化大众对媒体的监督作用,从而更好地推动媒体行业健康发展,营造媒体行业客观、公正及和谐的行业氛围。此外,还可建立行业黑名单及失信惩戒制度,以健全行业规范,推进媒体行业规范化管理水平。

2.2 提高武术参与者的素质

这里所说的素质不仅指武术参与者的技术素质,更多的是指道德素质。对武术参与者来说是指武德,即包括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10]。为此,应从多方面不断提高武术参与者的素质水平。一是在学校教育中不断加强对习武者的思政教育,提升立德树人教育水平。现代社会很大一部分的武术参与者是从学校开始接触武术。如有的人是从武校开始其习武之路、有的人是从大学开始其习武之路。可以说,学校机构承担着一大批武术参与者的教育培养任务。这些武术受众是武术长远发展的重要助力。现代社会武术组织领导人、武术教师、武术教练等多是从学校走出,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政治方向。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要不断加强习武者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树立系统性育人理念、构建一体化育人平台、探索全方位育人模式和构建专业化育人团队等措施[12],提升立德树人教育水平,培养高素质武术人才。二是师徒教育中不断加强武德教育,培养武术人的武德精神。师徒教育是传统武术传承的主要手段,也是现代社会武术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使得传统武术的精髓能够得到更好的继承。师徒之间的武术教育相较于学校的武术教育更深入、更具化。所谓“师徒如父子”指的就是师徒之间深刻的情感联系。“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的武术行话,深刻地阐明了传统武术师徒传习过程中对武德教育的重视。此外,“宁可失传、不可乱传”“无德之人绝不传”的祖训也体现着对武德的重视。因此,在师徒教育中要不断加强武德教育,具体可通过武术礼仪、门派规约、口传身授、习武做人、正向引导等方式,培养武术人的武德精神,推动武术传人高质量发展。三是公民教育中不断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合格的中国公民。公民教育就是关于公民精神或公民意识的教育。公民教育是现代社会提升社会公民素质、培养明达公民、有效参与国家或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这次关于传统武术争议的社会热议之所以能够形成与背后放纵的名利之心不无关系。这些人以自我为中心,为了谋取私利丝毫不顾及作为社会公民的责任和应该承担的社会义务,致使一幕幕闹剧不断上演。为了减少这种悲剧和闹剧的发生,要不断加大公民教育力度,具体可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民教育系统中增设公民教育课程、参与社会治理实践和培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理想信念等方法,将公民教育无声地融入国人成长发展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出合格的中国公民。

2.3 推动行业的规范化建设

一是规范发展武术协会、社团、学会、俱乐部等组织。武术协会、社团、学会、俱乐部等组织聚集着众多武术人才,对武术行业发展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其规范化发展有助于提高武术市场竞争力和社会服务水平,提升武术的社会影响和品牌形象,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其中,从而实现武术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具体而言:以思想建设为引领,通过开展职业培训、理论宣讲、名师授课、集体学习及实地探访等活动,让各组织及其成员自觉履行相关的武术政策和规定,提高思想境界和执行能力,使组织活动和成员活动符合行业规范,并自觉主动维护行业形象;以自律建设为抓手,通过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就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做出规定和承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评价,不断强化各组织的自律意识、不断提高服务的水平,如各组织就各自服务的收费、内容、形式等作出明文规定,就各自服务的意见、投诉、评估等畅通表达渠道,就各自服务的评级、奖惩、完善等作出制度保障;以风险管控为重点,各组织要负责指导规范各类武术活动,对可能出现的社会风险与舆论风暴要做好相应的处置预案,不断加强武术行业风险管控能力建设,并定期对行业进行检查和调查,为武术行业的健康发展营造更有利的环境。二是规范武术竞赛、表演、服务等行业。2019年国家体育总局等14部委联合印发了《武术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武术产业发展,激发武术产业发展活力[12]。为了营造更加良好的市场环境,提升武术产业市场竞争力,可通过健全武术领域政策法规体系(如可出台《武术竞赛表演产业指导意见》对武术竞赛表演领域的赛事体系建设、市场主体构建、产业体系布局、组织管理服务等提出意见和要求,以推动武术竞赛表演行业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推动武术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建立武术行业信用体系对从事武术竞赛、表演、服务等行业的企业进行评定,以强化企业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强化服务流程监管(通过建立现代化监管体系对武术竞赛、表演、服务等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以加强风险管控和指导帮扶)。最终通过武术行业发展环境的持续优化,实现武术行业规范化发展。

2.4 树立多元化的发展理念

一是经济方面。要大力推进传统武术的市场化发展以实现其经济价值。具体可通过发展传统武术乡村旅游、生产传统武术文创用品、开拓传统武术竞赛表演服务、融入全民公共体育服务等途径实现其经济价值。二是文化价值。要大力弘扬传统武术的精神内涵以实现其文化传扬。具体可通过影视文艺作品创作、传统武术文化挖掘整理、传统武术文化对内普及、传统武术文化对外输出等方式实现其文化价值。三是教育价值。要大力发挥传统武术的道德培养功能以实现其教育价值。具体可通过传统武术的习练、传统武术的比赛、传统武术的传授、传统武术的宣传等过程实现其教育价值。四是军事价值。要大力挖掘传统武术的技击功用以实现其军事价值。具体可通过传统武术训练方法、传统武术技击方法、传统武术实战方法等方式实现其军事价值。五是健康价值。要大力释放传统武术的运动功效以实现其健康价值。具体可通过开发传统武术的静功、传统武术的动功、传统武术的内养功、传统武术的壮力功等资源,经创造性转化后(如运动处方化)实现其健康价值。六是娱乐价值。大力创新传统武术的现代表现以实现其娱乐价值。具体可通过传统武术的影视化、传统武术的产品化、传统武术的艺术化、传统武术的表演化等形式实现其娱乐价值。这些方面只是传统武术的一部分价值功用。在未来可结合具体实际需要,将传统武术运用到各个领域,壮大其活动范围,推动其更好地实现现代化转型和发展。

2.5 提升中国武术的话语权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指出:话语“并非单纯的‘能说’,更意味着有权利说,即有权利通过语言来运用自己的权力”[13]。话语权是社会人表达意愿的权力、资格,话语权又是社会人以话语的方式表达诉求、影响他人乃至政策决策的权力、手段[14]。因此,在未来应不断提升中国武术话语权特别是传统武术的话语权,以推动武术的健康发展。一是建立强有力的武术媒介传播体系。媒介作为现代体育的生存之道,对文化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建构力。一方面武术要建立自己的传播体系。在利用传统媒体渠道宣传的同时,要不断加强新媒体渠道的宣传和推广,比如利用B站、抖音、微博、虎扑等平台,主动拓展武术的舆论空间。另一方面武术要加强与主流媒体的合作。利用主流媒体的影响力,推动传统武术的健康传播,并通过强化媒体的社会责任感,转变现代媒体在武术传播中的非理性取向和选择,向公众传播真实的武术信息,塑造健康的武术形象。二是转变传统的武术传播策略,实现由保守到开放、由单向到互动的理念转变。一方面在传播时由过去的保守思维转变为开放思维,破除武术神秘保守的固化形象,以更加亲民的姿态和方式融入大众之中,主动接受外界的质疑和批评,不断修正武术的发展之路,推动武术更加全面的开放式发展、现代化发展。另一方面在传播时由单向传播转变为互动式传播,破解武术传播效果不佳的难题,以国内外受众更容易理解接受的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中,主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不断调整传播的策略方法,提升武术在国内外的认可度、接受度、好感度。三是强化武术话语理论研究,抢占武术学术话语制高点。对影响武术话语权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职业化、产业化、技击化等热点的理论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以有效解决武术话语权建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在国内国际上相关话语的讨论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四是构建多元化的武术交流平台。通过举办武术交流大会、武术表演大会、武术节、武术学术会议、武术旅游节、武术比赛等形式,建立多元化的交流平台,推动不同拳种、不同门派、不同地域、不同族群之间的武术交流互鉴,不断深化社会民众对武术的认知和认可,构建良好的武术发展空间与氛围。五是培养一批有声望、有技术、有武德、有信仰、有勇气的精神领袖。通过自身影响力不断带动身边人正确认识传统武术、学习中国武术、弘扬武术文化和武术精神。在出现关于传统武术的社会舆情时,能够及时、勇敢、有理、有据地发声,引导社会舆论理性探讨相关话题,推动社会公众武术认知的理性发展。

2.6 培育理性的武术受众

近年来,随着自媒体的高速发展,我们逐渐进入了一个全民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媒体的快速发展为受众发声提供了平台,普通民众拥有了更多机会参与社会舆论的讨论和社会建设的监督。但与此同时,网络传播的隐蔽性、高效性、广泛性也为非理性舆论热点的形成提供了便利。此次传统武术争议舆论风暴的形成很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就是非理性武术受众的推波助澜。他们带有强烈的个人好恶和主观臆断的舆论传播,遮蔽了真实声音的传达。为此,应通过多种措施来培育理性的武术受众,为武术的健康发展提供舆论支持。一是加强舆论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舆论监管不仅是保持和谐社会舆论氛围的重要手段,也是规避非理性社会事件的重要措施。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要对社会舆情尤其是网络舆情加强监管和引导,另一方面国家要加强立法,对自媒体这类新兴传播媒体的传播行为进行规定,明确其行为边界,强化其法治意识。注重培养受众的信息辨别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二是加强受众教育,培养其理性思维和行为自觉。加强受众教育是避免谣言蔓延和非理性传播的重要措施。具体可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几种方式,培养受众批判性思维,塑造受众“独立型”人格,使其在社会舆论中能够做到不盲从、不跟风,自觉同非理性舆论进行斗争,传播真实准确的信息,提升理性声音的社会影响和话语权。三是加强传统武术知识传播,扩大传统武术知识的普及度。作为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国武术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内涵。加强传统武术知识的传播不仅有助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助于受众形成理性的传统武术的认知。具体可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结合,并采取线上线下贯通的方式来加强传统武术知识的推广普及力度和效度。如制作传统武术节目、拍摄传统武术视频、推广传统武术健康、提供传统武术服务等。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以真实性、文化性、服务性为指向,保证所传播的传统武术知识是真实的,是有内涵的,是为人民服务的。促进传统武术形象的正面构建,以期实现传统武术认知的理性解读。

2.7 强化传统武术的实战能力

一是挖掘提炼传统武术的核心技法。由于传统武术主要是以师徒为主要传承方式,且往往只有少数核心弟子或嫡传弟子能较为完整地掌握某一门派或拳种的技术体系(特别是核心技术)。这种传承方式往往耗时长、成材率低且存有不可控因素的干扰,很可能因为某一传人的突然离世而导致某一拳种核心技法的失传。因此,有必要对传统武术的核心技法进行挖掘提炼,使最具实战功用的核心技法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流传。对于拳种核心技术进行提炼,杨建营提出可从方法和结果两个方面进行,并可参照田金龙博士提炼的“三摇三摆”和“四大技法”太极拳技法体系[15]。二是革新传统武术训练方法与手段。既然是为了实战应用,那传统武术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也应围绕实战而展开。具体而言可围绕“一攻一防”“兼攻兼防”“防守反击”“连续攻防”等不同的攻防情景进行训练方法的开发[16]。加强单势的单个及组合动作训练,并结合步法练习[15],同时将体能训练、专项素质训练、攻防技术训练、擂台技术训练及实战心理和战术意识训练等内容进行整合,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实战应用。此外还可通过大量的模拟对抗,以及请练习现代搏击的陪练以大量的实战和轻实战来强化传统武术习练者对实战技法的掌握和应用。三是开发创办实战型的传统武术比赛。由于传统武术拳种门派林立,各拳种之间的技法及特点各有不同,因此,不宜举办传统武术各个拳种一个规则的赛事,否则还是会像“武林大会”一样失败。为此,有学者[16]建议采取“自下而上”的办赛思路更可行。各个拳种门派可以自己举办自己的赛事,规则依照各拳种技法特点而定,并以实战为导向。笔者认为也可以同一技术类型的拳种举办一个赛事,如南拳拳系可以在提炼出核心技法的基础上举办一个南拳的实战型格斗赛事;跤术也同样可以在提炼出核心技法后举办一个跤术的实战型格斗赛事,其他少林、武当、太极等拳系也都可以举办各自的赛事。当这样的比赛成熟以后,尤其是各拳种核心技法成熟以后(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武术习练者应当注意兼收并蓄,学习不同拳种的技法),可以创办更高水平、更大范围的传统武术比赛,或是传统武术习练者可以参加其他搏击赛事的对抗,从而不断完善传统武术的核心技法及实战能力,最终引导传统武术走上一条真正能够提升其实战能力的正确道路。

3 结语

通过对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关于传统武术争议的舆论风暴进行解读后发现,这背后隐藏着深刻且复杂的内外原因。如社会舆论议题的媒体效应、市场资本的逐利本性驱使、传统武术发展之路的偏离、武术公众话语权的缺失、社会民众的武术情结、社会影响下的人性之欲及传统武术实战能力弱化的现实。正是这些因素的同时作用才促使这场关于传统武术争议社会性舆论风暴的形成。为了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未来应在强化媒体监督和责任、提高武术参与者素质、推动市场法治化建设、树立多元化发展理念、提升中国武术话语权、培育理性的武术受众及强化传统武术实战能力等方面做出努力,以推动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健康发展和社会公众对传统武术的理性认知。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传统武术武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
武术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