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村寨传统体育社会功能的实现路径
——以沧源县翁丁大寨佤族村为例

2022-03-16余贞凯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木鼓佤族村寨

余贞凯,杨 刚

(1.玉溪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2.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6)

翁丁是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翁丁,作为其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佤族传统体育,与村寨居民的语言习俗、岁时节日、生活习惯、伦理道德、宗教信仰、行为准则、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思想意识、心态感情等联系在一起。既是人们人际交谊、休闲娱乐以及与周边村寨交流的平台,也是特色村寨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当下更是村寨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文化资源。近年来,村寨充分发挥传统体育项目的功能,推进特色村寨建设,不仅促进了村寨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推进了村寨文化建设工作。

但是,与其他被命名为国家级、省级特色村寨的民族村寨一样,翁丁佤族传统体育文化也面临一个如何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发挥其社会功能、拓展其实现路径,仍然有待深入研究。翁丁包括大寨、小寨、新牙3个自然村。以下,笔者主要以大寨为例来进行分析。

一、翁丁大寨所处区域及其概况

翁丁是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下辖的行政村落,其所处的沧源佤族自治县“地处西南边陲,与缅甸接壤……全境属国家二类开放口岸,国境线长150公里,是秘境边关、开放前沿。全县总人口18.85万人,其中佤族人口14.4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5.2%,占全国佤族总人口的40%,是全国最大的佤族聚居县。”①沧源概况[EB/OL].http://www.cangyuan.gov.cn/cyxrmzf/zjcy/cygk/index.html.整体上,沧源佤族自治县境内群山起伏、岭脉绵亘、层峦叠翠,自然植被茂密,是旅游观光、养生度假的适宜地区,特别是佤族文化特色鲜明,丰富多样。

近年来,沧源佤族自治县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传承保护、开发利用工作,并且成效显著。例如,《沧源佤族木鼓舞》《司岗里传说》两个项目被收录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佤族甩发舞》《佤族祭祀木雕制作技艺》《佤族农耕习俗》3个项目被收录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翁丁村和丁来村两个村寨被评选为省级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有10个项目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全县共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传统文化传承人248名。现在,区域的《阿佤人民唱新歌》《月亮升起来》《司岗里之恋》等佤族歌曲极具影响力,早已享誉国内外。另外,“万人摸你黑”“千人甩发舞”“百千人木鼓舞”等节庆活动已成为佤族传统文化的名片。佤族村寨传统文化逐步走出区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从区位来看,翁丁位于东经99°05′~99°18′、北纬23°10′~23°19′之间,距乡政府驻地18千米,距沧源县城33千米,距临沧市233千米,距昆明670千米,距南立线国道约3千米。村域面积6.3平方千米,其所属的大寨、小寨、新牙3个自然村,相互间有一定的距离。大寨村则是翁丁行政村落的核心区域——村委会所在地,村寨居民全部为佤族。翁丁现有人口281户、1 192人,其中大寨村共102户、480人。翁丁所处区域属亚热带气候,四周被多座大山环抱,平均海拔约1 500米,最高处约2 605米,气候温和舒适,四季不明显,干湿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完好,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而且动植物资源丰富。村寨居民的日常用语为佤语,日常穿着为佤族服饰,信奉万物有灵。

对于翁丁的经济状况,村长杨华、村书记肖文军告诉笔者:翁丁村约有400年的建寨历史,种植水稻、茶叶、甘蔗、竹子、核桃、板栗、花椒等,圈养生猪、牛、鸡等。目前,村寨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发展旅游业。在沧源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下,2005年正式成立了翁丁原生态文化旅游区保护与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村寨旅游的开发和建设。入选国家级特色村寨名录后,翁丁采取“村集体合作社+运营商”“村集体合作社+扶贫机构+运营商”“村集体合作社+政府+运营商”“村集体合作社+投资商+运营商”等合作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获得了村民的支持和配合①访谈时间:2019年8月16日上午9:00~12:00,地点在村委会办公室前的休闲区.。

与其他佤族村寨一样,翁丁的传统体育文化丰富多样。在村寨老艺人的记忆中,佤族传统体育项目有数十种,现在存有的主要是打木鼓、射弩、摔跤、高跷踢架、打陀螺、磨秋、葫芦笙舞、象脚鼓舞、摇摆舞、长步舞、拉木鼓舞、剽牛舞等项目。这些项目活动多与祭祀密切相关,且与佤族节庆活动相伴生,日常活动较少。翁丁节日习俗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例如佤族摸你黑、木鼓舞节、护寨节、新米节、春节等。这些节庆习俗活动内涵丰富,保留有许多佤族原始生活遗迹,也传承了很多古老的生产生活习俗。例如,农历六月的开门节和公历6月的“围线护寨”等,是村寨体育文化及其项目集中展示的时间段;而寨桩、木鼓房、沙拉房、神林祭祀房、鬼林等祭祀场所,既是村寨节日庆典活动的场所,也是传统体育文化及其项目集中展示的的区域。通过体育、歌舞等休闲娱乐项目,村寨居民与游客实现了互动。这里,木鼓舞节所使用的木鼓,那是村寨的镇寨之宝,被称奏为能与天神对话联系的神器。现在,翁丁的传统体育项目已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与外显形式,为翁丁不断赢得知名度,催生并推动村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翁丁大寨传统体育社会功能实现的现象分析

正如近年来学界对翁丁所做的界定一样:翁丁佤寨正在成为一个蜕变和重构中的乡村目的地②左晓斯.可持续乡村旅游研究——基于社会建构论的视角[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这个社会历史标称,既是翁丁经济发育的短板,也是其当下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独特优势。例如,翁丁拥有的保留最完整的佤族历史文化(特别是其中鲜活的体育舞蹈项目)与佤族传统建筑群等,那是村寨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可以说,在当下,翁丁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巨变。如何实现村寨经济社会发展、满足村寨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保护传承好其历史文化,这是现实困境。

一方面,各级政府给予高度关注、重视、支持与帮助。2005年以来,翁丁已成为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2006年至2007年,凭借着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誉为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这个名气以及原生态的佤族传统文化,翁丁先后成为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省级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2012年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2014年成为国家民委命名的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5年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评选为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2018年被农业农村部评选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19年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同时翁丁还是云南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临沧市十大优美村寨之一。近年来,翁丁的“佤族木鼓舞”“司岗里传说”两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翁丁村佤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佤族木雕制作技艺”被列入云南省省级保护名录。这些,无疑为翁丁实现村寨经济社会发展、满足村寨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保护传承好历史文化提供了极好的历史机遇。

但是另一方面,翁丁的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尤其是其社会功能的实现仍然任重道远。佤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及其项目依托的是传统的生产活动、宗教活动、节庆活动、民间娱乐等活动,其内容与呈现形式虽然丰富多样,但是笔者在调查中耳闻目见感受到的,现在除了佤族传统节日、重大庆典,其日常开展情况不容乐观,且部分项目正濒临失传。

还必须看到,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佤族传统体育文化及其项目所依托的物质基础正在逐步消失。例如,2021年2月14日的一场大火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当天17时40分许,翁丁老寨发生严重火灾。因房子是木头和茅草结构,加之风助火势,交通、水源均存在问题,无论是村民还是消防人员,扑火根本来不及。结果在1个小时之间,105户房子,只剩下三四户没被烧毁。这场火灾,无疑给翁丁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带来了新的命题,对其社会功能实现所依托的物质基础带来了深刻的反思。

三、翁丁大寨特色村寨传统体育社会功能实现的路径

1.依托佤族文化资源,培育并发展村寨文化旅游产业

近年来,随着外界对乡村特别是民族特色村寨旅游的日益关注,翁丁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的形象越来越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旅游者选择的目的地。所以,翁丁把独特神秘的民族文化(包括传统体育文化)、原汁原味的原始村寨风貌和优美的生态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发展村寨旅游业,正是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近20年来,翁丁每年都能够吸引到众多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并以此成为原生态旅游的热门景点,成为佤族文化宣传、推广的重要窗口、彰显佤文化的亮丽名片。因此,依托佤族文化资源,培育并发展村寨文化旅游产业,这是一条可行性路径。

现在,翁丁组建了村寨文艺体育演出队、打歌队和芦笙队。一方面,保护、传承与发展佤族文化,充分发挥其作用,既丰富村寨的精神生活,也使得特色村寨的“特色”更为浓郁;另一方面,推动着村寨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同时,村寨实现了产业转移,家家户户几乎都从事与旅游相关的经济活动。例如,参加村寨文艺体育演出队、开农家乐、开土特产商店(有些是摆摊)、开民族服饰店、开农宿店、开特色佤族织锦手工作坊、从事佤族传统菜肴的制作和销售、当导游讲解员等。在笔者的访谈中,村民小组组长肖文军①肖文军,村书记,访谈时间为2019年8月16日上午9:00~12:00,地点在村委会办公室前的休闲区.向我们介绍说:

“2018年度,翁丁村的旅游门票收入为160.93万元(门票每人40元),村民人均增收约3,000元左右,旅游收入已经成为村民收入的主要渠道。据统计,2018 年翁丁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 10,458 元,比 2014 年增加了 4,733 元,增幅约为 82.7%,这是很了不起的了。在周边村寨眼里,我们是富裕村了。”

在随后的调查访谈中,村民们的反馈也印证了这一点。村民肖老板①肖老板,男,佤族,48岁,访谈时间为2020年1月22日上午10:00.说:“村寨每年都会有很多游客来玩,我家的店是2004年开的,现在每年收入约七八万,很满足了。”村民田离华②田离华,男,佤族,31岁,访谈时间为2020年1月22日上午11:30,地点为寨门口.强调说:“村寨基本上所有人都参与到旅游活动中了,外出打工的人并不多,我在寨门口负责检票工作,每天可得60元的收入;妻子在村里摆摊卖茶叶、核桃、花椒等农产品,一般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多时会有几百元。”

目前,翁丁有民族特色商品店8家,特色村农家乐11家,农家客栈12家,超市小卖部15家,还有很多村民在村寨广场四周、道路旁、家门口等处摆摊设点,村寨以旅游服务为支柱的产业正在发展。这里,我们没有看到村寨传统体育项目的具体表演,但是佤族传统体育文化已经融注其中,成为翁丁特色村寨“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就传统体育而言,村寨文艺体育演出队的活动,特别是传统体育项目射弩、摔跤、打陀螺、木鼓舞、甩发舞、葫芦笙舞、三弦舞、口弦舞、打歌、蜂桶鼓舞等项目,村寨居民或者自娱自乐,或者与游客同乐。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佤族传统体育舞蹈成为村民与游客互动主要项目,既为村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也满足游客的体验、休闲与娱乐的需要,推动村寨旅游产业发展。总之,民族传统文化、自然生态环境与乡村旅游业三者相互融合,激发了村寨的内生动力。

2. 佤族传统体育与节庆文化融合共生

一般而言,民族节庆既是民族历史的活化石、村寨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也是其传统文化的生动展示,更是本村寨与周边区域同一民族和其他民族物质文化交流的平台。其中,民族传统体育舞蹈往往是节庆活动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本村寨居民之间、与周边区域同一民族和其他民族情感交流的重要媒介。对于特色村寨建设与村寨旅游经济发展来说,以民族节庆为契机,打造民族物质文化交流平台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翁丁节庆习俗活动与传统体育项目联系密切,两者逐渐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例如每年4月28日至5月3日,沧源佤族自治县举办的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翁丁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分会场。2019年度约有十多万游客进入村寨,活动期间村寨举行的迎宾活动、摩竹取火表演、专门为游客举办的拉木鼓、射弩、打歌、田间拔河赛、舂新米、织锦展示等民俗体验活动,让国内外众多游客直观地感受到佤族文化的无穷魅力,从而获得了旅游的体验、休闲和愉悦。此外,新米节(每年七八月)在村寨广场进行,一般需要过3天,活动期间开展打木鼓、剿牛、民族歌舞、摔跤等传统体育项目;新火节(也叫接新火节,佤历七八月份),节日需要过7天,活动期间开展打木鼓、剿牛、打陀螺、荡秋千、拔河、射弩等传统体育项目。而拉木鼓节(习俗活动,一般过10天)是村寨最隆重、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区域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活动除举行繁琐的宗教仪式外,还需要开展一系列——例如拉木鼓、剿牛、民族歌舞、摔跤等活动。播种节(每年4月)一般为3天,活动期间除举行佤族宗教仪式外,还要开展打木鼓、剿牛、民族歌舞等传统体育项目;新水节(每年11月)一般过3天,活动内容有民族歌舞、打陀螺等传统体育项目。比安南尼节是佤族辞旧岁迎新年的节日,在佤历的12日的癸亥日举行,一般需要在村寨广场过3~5天,除举行宗教仪式外,还要举行打木鼓、剿牛、射弩等活动。

总之,翁丁的节庆习俗与传统体育项目、村寨旅游经济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已经成为村寨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

3.以佤族传统体育舞蹈文化为媒介,推进村寨的对外交流

“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与“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这是翁丁对外交流的最为重要的名片。由此,翁丁走出了一条健康的发展之路,即以佤族传统体育舞蹈文化为媒介,推进村寨的对外交流,既为村寨居民打开外面的世界,也推进外界对翁丁的认知,从而获得外界、特别是各级政府、社会团体、专家学者的关注、支持与帮助,获得旅游者的青睐,由此推进村寨经济社会的发展。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成立各种体育舞蹈演出队。这里,村长杨华的介绍很有启示意义。他说:

“自从村寨组建了文艺演出队、打歌队和芦笙队以来,村寨与外界开展交流交往活动就多起来了。一方面,近年来无论是临沧市还是沧源县,都在打造宣传佤族特色文化,很多活动都要邀请村寨的文艺队到场参加表演,此外,村寨的文艺队员还代表云南省、临沧市和沧源县赴法国、韩国、俄罗斯等国家演出;另一方面,有不少村民长期在云南昆明民族村、北京欢乐谷、深圳世界之窗、内蒙古响沙湾等地方展演佤族传统歌舞(其中有打木鼓、甩发舞、葫芦笙舞、蜂桶鼓舞等)、宗教习俗等传统文化;再有就是与周边县乡村(包括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等)开展打陀螺、葫芦笙舞、打歌等传统体育项目的交流学习活动。”

可见,近年来的翁丁特色村寨以传统体育文化为媒介,实现了村寨与外界多渠道的联系和交流,让村寨与不同村寨不同民族间实现了传统文化的互相欣赏、互相借鉴,充分展现了翁丁特色村寨传统体育文化的丰富多彩、瑰丽多姿的特征,为村寨与外界沟通交流构建了一条良好的通道,也让翁丁特色村寨成为佤族文化的一张名片,为传承弘扬佤族传统文化、促进村寨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结 语

综上所述,翁丁把佤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特色村寨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其多方面的社会功能,特别是把传统体育文化及其项目与特色村寨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节庆文化等融为一体,尤其是打造村寨旅游产业,无疑给人们予有益的启示。

当然,翁丁虽然是中国佤族历史文化保留最为完整的佤族部落、国字号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但在外界人们心目中,更多的是一张具有旅游目的地意义的文化名片。如何使这张名片更加名副其实,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仍然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深层次问题。

猜你喜欢

木鼓佤族村寨
佤族狂野奔放的木鼓节
民族电影《阿佤山》与佤族拉木鼓文化传播研究
传统民俗现代转型的成效研究:以佤族新米节为例
探究佤族文化如何保护和传承
无蚊村寨丁屋岭
村寨——海坪彝寨
特色村寨
佤族木鼓舞溯源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的地扪模式探讨
佤族木鼓原始用途考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