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融合式教学构成方式及效果分析
2022-03-16祖拉提力提甫蔡玲松
祖拉提·力提甫,蔡玲松,王 晨
(新疆科技学院,新疆 库尔勒 841000)
0 引 言
统计课程教学质量对各类专业学生,特别是对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有直接影响。教学实践表明,统计知识及其应用能力有助于学生对专业及其行业发展进行深度了解,因此所有财经类专业都开设了“统计学”课程。目前统计课程教学存在较多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能力较差,缺乏学习主动性,抄袭现象严重,考试不及格率高;这也导致毕业论文和答辩成绩偏低的现象。教师把“统计学”作为一般课程对待,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培养学生统计分析和应用的能力,教学与学生专业相脱节,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这个问题具有较大紧迫性,是高校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很多学者对统计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值得借鉴的研究成果。葛文秀等[1]提出以财经类专业培养目标为改革方向,完善统计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提高不同专业学生的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骆建文等[2]提出统计课程要实现内涵式发展,进行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改变目前统计课程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差异的现状;使统计课程教学应用于专业实际。刘松林等[3]提出教师对“统计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加入大数据信息内容并体现大数据的价值。还有很多学者对“统计学”课程改革方式提出了建议。
学者们的研究为本文提供了宝贵参考,本文归纳了这些研究结果,并根据教学实践与调研,以针对性和有效性视角,把统计融合教学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课堂教学阶段;二是课堂教学结束后阶段。每个阶段由3种教学方法构成,每个方法都具有独立功能,整体时间从统计课程开始延伸至毕业环节。教学实践表明,专业融合式教学方法能够解决或缓解统计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提高统计课程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分析
1.1 当前“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共性质量问题
教学调研表明,虽然统计教学质量问题影响因素多,但其共性问题却很明显:主要体现在教师教学任务重、教学方式单一,对“统计学”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其深层次应用挖掘不够;统计学的专业应用基本空白、与专业脱节,导致教学质量长期难以提高。学生缺乏“统计学”知识对专业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对统计教学内容缺乏兴趣,学习主动性不高。由于统计知识的学习需要数学基础支撑,从而导致部分学生,特别是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对统计课程具有恐惧心理,缺乏学习自信心,部分班级考试不及格率接近或超过30%。由于统计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有限,学生毕业论文内容单一、质量不高,部分学生特意避开统计数据分析环节,近10%的论文完全没有数据内容,毕业论文质量受到影响。近期调研表明,上述两方面的问题涉及面广,属于统计教学的共性问题。
1.2 存在问题解决方法分析
统计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基本理论,并以此为基础掌握应用方法,包括数学模型的构建方法,将其应用于专业和毕业阶段学习中。这就需要根据上述存在的问题探索针对性解决方法,首先需要鼓励教师改变教学模式,开拓联系专业的多元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体现专业应用。本研究拟同时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和延伸教学,提出统计融合教学的2个阶段和6个方法,教学实践表明,这些方法既能解决教学存在的问题,也能够实现统计的专业应用。
2 统计学课程专业融合式教学方法构成分析
根据统计学教学的支撑要素分析,专业融合式教学分为2个阶段,即统计课程教学阶段和统计课程结束后阶段,每个阶段分别由3项主要方法构成,时间从课程开始到毕业教学,形成对专业课程的全覆盖。
2.1 统计学课堂教学阶段的专业融合教学方法构成
统计学课堂教学过程的专业融合方法涉及课程教学的主要支撑方面,主要涵盖教学课件设计、实验设计和以案例分析讨论为主的习题课设计3个方面。
2.1.1 专业关联统计课堂内容设计
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合专业的教学内容设计,在保证54教学时数不变条件下,既保证学生掌握统计学大纲规定的必学内容,还要在授课中纳入税收专业数据,应用统计理论分析税收专业数据,让学生在掌握统计知识的同时,熟悉税收专业经济数据和基本知识,提高后期税收专业课程学习质量。本研究教学中将国家和自治区2018税收年鉴以及2019年鉴的经济数据纳入课件内容中,说明统计理论和方法对税收数据的分析和计算以及结果解释。本研究课件初稿涉及应用性强的5个章节,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显著提高。
2.1.2 专业关联统计实验设计
实验环节是统计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支撑,专业融合式实验设计中,首先要保证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操作,通过实验保证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实验分析方法。目前统计课程包括5次实验,在设计上先根据原有教材内容,保证学生掌握每次实验的基本操作,然后在遵循实验原理前提下,将税收专业相关数据(同上)纳入实验操作,应用统计实验分析税收专业数据。实验的讲解遵循先基本操作原理,然后数据应用分析的顺位。教学实践表明,实验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后续专业数据分析能力的养成很有帮助。
2.1.3 专业关联习题课的设计
测试关注网络参数N,节点参数Rs,Rc,以及覆盖百分比p对无线传感器生命期的影响,即关注在上述参数取值不同的情况下,节点所求得的覆盖集情况以及算法的性能表现。
习题课是高质量统计教学的组成部分,以课堂案例分析和讨论为主,在时间和内容设计上与课堂教学和实验课程合理衔接,在功能上能够拓展和加深课堂和实验知识,培养综合统计分析能力。其中主体案例设计以税收年鉴和地方年鉴经济数据为基础,部分案例设计直接采用代表性强的教材习题,设计要充分体现税收专业特点和毕业论文分析模式。本研究配合实验次数,初步设计5次习题课,其中案例所含知识随课程和实验进程不断延伸,将统计基本理论和税收经济数据与回归、时间序列和指标等知识系统连接,形成完整体系。应用实践表明,这种方法是养成学生综合统计分析能力的有效途径。
2.2 统计学课堂教学结束后的专业融合教学方法构成
统计学虽是基础课程,但对学生专业学习质量有重要影响,需要在统计学课程结束后继续应用于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和毕业环节中。为此,本研究提出延伸学习的3种方法,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2.2.1 专业统计案例数据库的构成
此案例库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提供统计学基本概念和理论;二是根据每章应用重要性提供1~2个税收专业应用案例。其中基本概念和理论融合在应用案例中,并作单列说明,与应用主题一起组合成综合知识体系。本研究每章初步给出两个税收应用案例,目前认为重要章节可根据知识层次提供3~4项案例,税收数据来源同上。案例库以计算机和手机文件的形式保存,随时用于税收专业课程学习和统计延伸练习的参考。
2.2.2 专业归属行业网上经济数据库的构建
网上经济统计数据库主要提供专业相关行业的宏观经济数据,目的在于让学生随时调用经济数据,熟悉和了解专业相关行业经济发展情况。数据库由3个层次的3个电子版文件夹组成,分别是国家和各省税收统计数据、国家和各省年鉴、专业相关各行业经济统计数据,以便节省学生数据调用的时间。本研究当前数据收集难、价格高,与期望相差甚远。
2.2.3 学生毕业统计分析能力的养成
3 统计学课程专业融合式教学的应用效果分析
结合上述研究,对在读2019税收班和2016和2017税收毕业班进行了教学实践研究,相比传统教学模式,融合式教学模式体现出更好的教学效果。
3.1 统计学课堂教学阶段的专业融合方式及效果分析
在读税收班的教学表明,在完成统计学大纲规定必学内容前提下,将税收相关经济数据纳入课堂教学(数据来源同上),按研究计划:第3章中加入税收行业的经济统计数据图表展示;第4章中应用税收数据分析区域数据的集中和离散情况及其指标计算方法;第11、12和13章是统计数据分析和应用重点,要求学生应用税收经济数据完成回归和时间序列分析。实验课和习题课是课堂融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习题课以综合案例讨论和教材代表性习题为主。本研究初步确定5次实验纳入30%税收经济数据并在后期逐步增加至50%,其他仍用原有实验数据,保证学生在掌握必学实验内容基础上进行税收数据实验。研究实践表明,课堂讨论是学生统计能力养成的有效途径,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研究配合实验和教学进程作5次税收数据案例分析,并要求学生讨论后写出学习报告。
相比传统教学方式,融合式教学具有两个显著效果:一是学生统计数据分析能力的养成;二是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系统掌握统计知识。融合式教学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质量作用明显,也为学生毕业论文和答辩形成知识储备。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有所提高,提问人数增加;在本次期末考试中税收班学生及格率达到91%。
3.2 “统计学”课堂教学结束后的专业融合方式及效果分析
此阶段属于“统计学”的延伸专业融合方式,其作用是避免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对统计知识的放置和逐步遗忘,将统计知识持续应用于专业课程学习,直到完成毕业论文和答辩。本研究用税收数据案例和代表性教材例题构建专业统计案例分析数据库,目前完成22项案例和19个例题,案例涵盖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数据分析,体现综合和系统性。专业行业网上统计数据按计划分为3个层次,涵盖国家和地方税收和年鉴经济数据。由于各地宏观数据要价高、出售限制多,需要逐步充实,目前能提供学生的是国家和本地区年鉴和税收数据。论文与答辩是毕业教学的核心和最后阶段,也是学生统计分析能力养成和应用的重要阶段,本研究部分应用上述统计分析能力养成的4项工作,以提高学生毕业论文和答辩质量。
应用效果表明,建立统计知识和网上经济数据库便于实现延伸学习,促使学生按计划定期应用统计知识和税收数据,对专业学习的辅助作用显著。但毕业环节仍出现质量低的问题,论文初稿的统计显示10%的论文没有数据,31.25%虽有数据但无图表展示与分析,40.62%虽有图表分析但无数学模型分析,18.87%图表和数学模型皆有。对此采用上述4项措施,经3个月的努力,图表和数学模型双有率达75%左右,减少了延期答辩人数,提高了毕业成绩。因此,学生对两个数据库的学习质量将直接影响毕业成绩,成功的延伸学习将有效减轻学生毕业学习压力,减少教师补救工作,这需要科学地延伸学习计划,也是本研究的后续研究内容。
4 结语
本文提出的“统计学”两阶段融合教学方式,虽然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但实施过程的质量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建议“统计学”教师和专业教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生的固有知识能力对教学效果同样有较大影响,因此需要在课堂教学阶段培养学生,特别是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保证延伸阶段的学习质量。后续研究中将重点完成延伸阶段的专业融合式教学管理计划,特别是案例讨论课的定期练习计划,并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补充、扩展和优化课堂教学阶段的融合式教学研究,逐步将融合式教学方式应用于其他财经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