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智慧化学科服务研究

2022-04-02

江苏科技信息 2022年3期
关键词:馆员学科图书馆

唐 乐

(南京工程学院 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1167)

0 引言

“学科服务”一词最初源于西方图书馆,自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大学图书馆,随即引起各方关注,2015年12月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第三十条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学科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图书馆应积极拓展信息服务领域,提供数字信息服务[1],嵌入教学和科研过程,根据需求积极探索开展新学科服务。

1 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业务

1.1 学科服务的重要性

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和信息情报中心,是学校教学、科研服务开展的核心和基础,图书馆为配合未来数据发展的需要,适应未来图书馆的战略发展和读者对信息服务的不断变化要求,改变现有的图书馆服务方式,提供主动的、创新的服务,才能彰显学科服务的重要性。

1.2 高校图书馆对学科服务的需求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图书馆的普及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术交流中心,数字信息传播者的地位显得愈加突出,在学科文化学科项目建设中均起到关键的作用。学科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的灵魂和支柱,是教学科研有力的辅助,同时科研的前瞻性、学科的支撑、决策的支持等环节对于学科服务的依赖也在逐渐加深。当前,知名高校在重视学科服务发展的同时也相继成立了学科服务部,在深化学科服务内容、拓展服务方式的同时,也对学科服务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创新研究。

2 国内外智慧化学科服务中的实践

学科服务需要专业化的主动式信息服务,旨在为教学、科研、日常学习提供信息的检索传递、主题服务、数据分析、学科态势跟踪、科研绩效评估等使学科服务更具有针对性、独特性、专业性。智慧化的学科服务有别于传统的学科服务,更能体现现代高校图书馆智慧化学科服务的规律和特征[2],在数字化、网络化迅速发展背景下,学科服务需要在学科领域内不断地拓展和延伸,使学科服务成为图书馆转型的强大推动力。笔者通过网站调查与文献调研、咨询等方式对国内外高校的学科服务进行分析与归纳,为推动国内学科服务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2.1 国外高校图书馆智慧化学科服务实践

通过对国外高校学科服务情况(表1)可以看出,国外高校图书馆在数据管理计划、服务平台建设、服务流程规范等方面都显示出了职责明确的协同合作机制,国外高校学科服务在教学和科研中多采用有机的嵌入模式,这种主动式的服务会使学科馆员和用户联系更加紧密,面对面的合作关系可以使现有的人力、技术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此外,多元化的合作如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课程以及校内跨部门的协作等,也能促进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提升学科服务的关注力和影响力。

表1 国外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情况

2.2 国内高校图书馆智慧化学科服务实践

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率先引入和完善学科馆员制度,这标志着学科服务正式进入国内高校,向着智慧化、高效化智慧图书馆方向迈进。

2.2.1 北大图书馆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大学的排头兵,在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北大图书馆在2015年进行了机构和业务的重组,突出“服务让读者满意”为宗旨,强调人员素质的同时,根据各部门各科研单位提出的需求,随时组建服务机构和单元,运用灵活高效快速的服务手段,提供学科服务。北大学科服务团队分别由馆员服务团队、数据提供团队、学科研究团队、信息素养团队四部分组成,各团队依据服务对象和目标的不同,可以自由调配,服务的手段更加灵活。从2000年开始,北大图书馆就建立了总分馆服务体系,总馆是体系架构,分馆是特色服务。分馆的建立,能更加紧密地联系师生,突出服务于教学和科研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为发挥优势创新服务提供保障。

2.2.2 上海交大图书馆

上海交通大学学科服务[3]主要围绕信息素养教育、数据情报分析、科学研究支持、创新服务支持4个方面来创建,为提高服务效能,还将信息共享空间与创新社区相结合,旨在强化和支持多样性的人文素养教育和个性化的学科服务,积极依托院系和虚拟社区等服务阵地,采取“大众服务+重点服务”学科服务相结合的模式,还为有创新的科研团队提供深层次的专门服务。此外,图书馆还制定了《学科服务中长期发展规划》,从学科服务的近远景规划、服务模式、队伍建设、流程制度、管理方式等方面进一步规范了服务内容形式,开展特定文献检索服务、学科信息检索分析服务,开设用户信息素养课程教育等,保证学科服务能朝着稳步有序、协调统一的方向发展。

2.2.3 中国人大图书馆

中国人大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开始于2006年,改革于2010年,根据学校学部设置及学科特点组建了5个学科服务组,即人文学科组、经济学科组、社会学科组、法政学科组和理工学科组,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学科服务工作。同时,中国人大图书馆制定了6条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为了实现学科资源和服务的组织、揭示与发布,方便用户利用图书馆学科资源与服务,利用CALIS三期学科服务子项目引进LibGuides平台[4],并且还提供近五年的ESI学科动态数据服务以及高被引论文服务等,已开展的学科服务包括:学科资源建设、学科导航、科研跟踪服务、用户信息素养培训、文献传递等,中国人大图书馆的发展目标是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尽力使读者拥有舒适温馨的阅读环境。同时,中国人大图书馆也在大力开展图书情报学的研究,还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了不同学科服务指南,组建了ESI学科动态分析系统,不仅开拓了学科服务范围,还提供个性化专家服务。

从上述知名高校的学科服务现状及列表情况(表2)可以看出,国内知名的高校图书馆在学科服务总体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学科服务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也取得一定的成绩,尤其知名高校图书馆近几年都在重视学科服务的建立和聚焦学科馆员的培养,积极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帮助,但是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的不足,比如:高校学科服务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状况、服务观念上的差异、各馆资源之间的差异、学科服务平台的不完善等。

表2 部分“985”或“211”高校图书馆网站学科服务情况

3 高校学科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3.1 组织结构失衡与服务质量欠缺

一些高校图书馆在学科的组织架构上存在缺陷,仍然属于传统型被动服务,不利于学科服务的开展。有的高校没有成立学科服务部,或学科服务由参考咨询部馆员兼任;有的高校图书馆即便成立了学科服务部,相关的专业学科馆员人数也较少,开展服务的内容只停留在简单的层面且比较单一,和需求方缺乏交流与沟通,更谈不上与各专业的紧密协调,由于结构失衡,从而导致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目前,学科馆员人数和质量的不足是我国普通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科馆员专业队伍的缺乏,无法满足学科服务的需要,有的高校图书馆即使有学科馆员,也因为学科馆员队伍素质良莠不齐,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服务经验,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无法保证学科服务质量,使学科服务无法向着纵深拓展。

3.2 服务平台维护管理存在不足

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在主页上建立了学科服务的子栏目,甚至有的高校通过微博、微信、QQ等第三方平台建立学科服务群,为读者提供诸如学科导航、资源培训、科研评价、查新查重、信息推送、文献检索与传递服务等,但较少有个性化服务推送、学术动态跟踪、用户评价分析等深层次的专业服务,此外还存在着缺乏服务平台的管理经验、数据老旧、维护资金短缺等因素,从而造成用户对学科服务缺乏信心,极大影响了学科馆员的服务热情,有的高校图书馆以学校重点学科为基础,建立了特色的数据库,但因为使用率不高,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学科服务应依靠数据资源平台,将所有包含学科用户需求信息、学术资源信息、科研数据信息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等信息进行数据的整合、分析和挖掘处理,从而为用户提供准确的学科信息服务,这是理想化的服务,但是现实中的学科服务只能做到对知识库进行信息的存储,由于用户的需求各不相同,学科服务馆员缺乏对学科服务类别系统的了解,缺乏深度挖掘信息和处理的能力,其结果就是咨询量相对不足,服务能力受限。

3.3 服务模式观念相对陈旧

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仍然在沿用过去传统的服务模式,在智慧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影响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但是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对学科服务的理解不够深,重视程度比较低,学科服务的体系不健全,结构不合理,缺乏专门的学科馆员,服务转型的步伐较慢,导致学科服务停滞不前、沟通不力和反馈渠道不畅,学科服务无法获得满意的效果,间接地阻碍了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发展。

3.4 馆员与用户的交互不够

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在校学生人数和新专业的增加,致使学科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导致服务效率降低,服务团队的人数和精力有限,对用户的需求缺乏全面的了解,提供的信息服务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和用户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一方面,信息平台向用户提供的信息较为普通,信息缺乏特点和特色,忽视了用户的正常需求,长此以往使用户对学科服务缺乏兴趣;另一方面,一些高校图书馆对学科服务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甚至人员条件都不具备,宣传工作不够重视,也会影响学科服务的正常开展与持续发展。

4 高校学科服务能力发展策略

4.1 加强学科馆员的自身建设

为适应跨学科和交叉学科服务的不断发展,学科馆员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完善的学科馆员选拔制度,既要有明确的考核目标,又要给予一定的上升空间。学科馆员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以适应未来需要,学科馆员不仅需要具备信息的搜索能力、用户的沟通能力、信息的研究和分析能力、工具软件的使用能力、查新查重情报更新能力等,还需要具备课题跟踪能力、学科发展趋势分析等能力。如何提升学科馆员的专业服务素养?比如:深入教学科研前线,嵌入式地参与用户科研服务,了解用户需求,全程服务提供规划的参考资讯,有助于信息决策。馆员参与专业学术会议,与相关的专家和学者进行交流咨询和讨论,掌握业界的发展动向,共享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更新专业数据库的信息资源等。

4.2 加强学科服务团队建设

学科服务团队是学科服务的主要形式和服务核心,是智慧化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华大学图书馆早在2002年就组建了学科馆员团队,当时称为“学科服务小组”,并于2008年制定学科馆员制度,目的是为了与院系之间建立有效联系,开展信息咨询、专题讨论、资源整合、学科培训等服务。笔者认为,学科馆员团队建设应该以学科服务为目标,以信息资源为支持,以学科用户为基础,以团队建设为主体,集中数字资源为用户提供信息保障专业服务的团队。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严格执行学科馆员的选聘条件,学科馆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同时实行学科资源建设与学科服务双轨制的学科馆员组织形式。各院系至少有一人对接图书馆学科馆员,协助开展学科服务。针对不同的学科主题,建立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科服务团队,任务完成后除留下较少学科馆员跟踪服务外,其他学科馆员投入新的主题服务中去。

4.3 科学合理规划学科服务内容

学科服务内容应该根据教育科研人员的需求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为院系提供广泛而持久的服务,学科馆员根据其在不同的学科服务中扮演的角色不同,所承担的责任也不一样,学科馆员的服务职责包括:参与策划、协调学科服务工作,与服务院系的沟通与协作,参与研究和数据管理,信息素养与学术交流,提供信息发展预测,科学合理地规划学科内容才能有助于高效地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

4.4 加强学科馆员与用户互动的服务模式

用户对学科馆员服务的肯定是学科馆员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动力,学科馆员需要和用户进行服务对接与信息交换,对用户的服务和特点进行深入探讨,对用户的需求进行调研,才能精准服务。馆员首先必须了解学校重点学科的发展目标和规划,了解学科的发展现状,统筹制定发展目标策略;其次,和用户积极沟通,为用户制定服务档案,及时掌握用户服务进程,为用户撰写服务分析报告,参与用户学科主题的研讨等。

5 如何促进学科服务的持续发展

5.1 为嵌入式服务发展提供保障

嵌入式服务作为学科服务发展的主要方向,应与教学、科研紧密联系,学科馆员广泛参与知识服务。嵌入式服务的关键特点就是“服务于人”,让图书馆的学科服务直接融入一线的学科研究课题中,为教学科研提供周到、及时、快捷、便利的服务,提升用户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把用户方便查找、高效利用、服务推荐、反馈满意作为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服务方向,同时也是对嵌入式服务质量的衡量和检验。为促进嵌入式服务的发展,建立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的保障策略,为此图书馆须从责任嵌入服务[5]、协同嵌入服务、系统嵌入服务、能力嵌入服务4个层面来为嵌入式学科服务提供服务保障(图1),力求提供全方位的、精准的、个性化的学科服务。

图1 嵌入式学科服务的保障方式

5.2 建立深层次的拓展学科服务能力

学科服务能力关系到大学图书馆转型服务的成败,必须提高创新意识,拓展服务能力,保持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有些“985”和“211”的高校已经将ESI学科数据库系统作为当前学科服务中的重点服务,甚至有的高校在图书馆主页上已经开设有ESI学科服务专栏,充分利用图书馆数字资源优势,比如加强ESI收录期刊资源的建设,建立ESI文献数据库、ESI学科动态预测、ESI学科年报分析等。图书馆运用资源优势,为在校师生定期编制期刊目录和文献录用信息,包括相关期刊的介绍、文献的类型,收录的学科种类,出版周期,影响因子等,利用微信、QQ等网络服务平台,建立学科服务群,重点介绍科研领域的基金申报、行业评测报告、热点趋势分析等,建立如“学术快递”“图情速达”“知识速报”等类似的推送期刊公众号或学术服务专栏等,为用户提供中外文各类文献的传送服务,其中包括:图书、期刊、论文、标准、专利、年鉴、报纸、百度文库等信息,选刊、投稿发文指导,学科专题经典内容推荐,将文献的索引、摘要等信息,做成二维码供读者扫描下载,由学科馆员提供全程的在线咨询与跟踪服务。

5.3 构建快速、灵活的联动服务机制

充分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建立全方位、立体化、互动式的学科服务联动机制,保持信息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对于某一学科或专业在该领域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可以借助大数据咨询矩阵来进行学科价值的研判分析,同时进行信息存储,建立用户信息档案,在技术上实现了服务的全程一对一,满足用户动态需求的同时进行服务跟踪信息收集,及时获取用户的反馈信息,修正服务中的瑕疵和偏差,及时解决用户提出的问题,对服务过程进行监督,加强移动终端的建设,如开发或利用现有服务平台等,上传或下载用户信息,提供包括视频、音频、图片等附件信息,实现线上线下同步的服务模式,构建快速、灵活的联动机制。

6 结语

学科服务的发展对图书馆服务转型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它使人们重新思考图书馆的定位和职能,学科服务需要嵌入一线科研中去,用户的需求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高校只有建立学科服务联动机制,把个性化服务和大众化服务相结合,才能激发用户需求,提升服务效能。

猜你喜欢

馆员学科图书馆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