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侗族自治县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2-03-16吴继标周忠凤
吴继标, 周忠凤
(玉屏侗族自治县畜牧渔业发展中心,贵州玉屏554000)
近来年,玉屏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玉屏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产业发展,将生猪产业作为全县的四大产业之一,建成年培育30万头和18万头仔猪繁殖场各1家,发展年出栏600头以上生猪代养户218户,饲养规模达16.56万头。与此同时,病死猪的处理也成为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巨大挑战。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4〕47号)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根据本地区畜禽养殖、疫病发生和畜禽死亡等情况,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组织建设覆盖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等各环节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所,处理场所的设计处理能力应高于日常病死畜禽处理量。” 2019年我县通过招商引资,实施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工作,并于2020年10月建成全省首家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中心1个,日可处理病死畜禽20 t,可满足全县和周边区域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要求。探索出病死畜禽集中处理体系中“收集暂存点的设计、收集点定位、运输路线跟踪、清洗消毒、无害化处理”等环节的具体工艺及技术操作规定。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为深入推进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1 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2019年,玉屏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组建玉屏县华朗农业资源循环科技处理公司,主要从事病死畜禽、动物固废无害化集中处理。企业占地4.13 hm2,共投入资金6 000万余元,建有主车间1栋、综合楼1栋、废水处理站1座、主处理生产线1套、锅炉系统1套、冷库1座、除臭系统1套、中央控制系统1套。配套完善场区道路、绿化工程、排水系统、供电系统、网络通信系统、消洗中心1座、信息化收运体系及收运车辆等设施设备。日可处理病死畜禽 20 t,年产油脂240 t、干渣770 t。
2 主要做法
2.1 病死畜禽收集暂存点设计对存栏1 000头以上能繁母猪的规模养殖场建设-10 ℃冷库1座(体积40 m3,高3.8 m),配备20 m2业务用房、机动消毒机、场专用密闭车辆、电脑、办公桌椅、监控设备等各1套,收集、入库、出库、消毒记录各1套。收集的病死畜禽进行冷冻暂存,达一定库存后处理中心派车定期收运。其他养殖场采用直接收运。
2.2 病死畜禽收运车辆选择及作业流程车型采用荷载5 t的病死动物收运车,车辆内部设有废水收集槽,下方带有废水存储箱,污水收集系统配套专用、密封性能良好,配备GPS系统、制冷设备,实现低温运输,并配有自动装卸设备。病死畜禽收运车作业流程:计量→收集→转运至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中心→计量→与投料仓对接→卸料→清洗消毒。
2.3 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监管平台主要从GPS地图、呼叫服务、畜禽报送、收集入库、病死畜禽处理、补助申报、养殖场户登记、养殖场户列表等方面建立电脑操作界面及手机APP版操作界面。病死畜禽无害化监管流程:养殖户报案→收运员接单、取证→乡镇站审核收集单→处理中心新增入库单→县级主管部门审核入库单→处理中心新增处理单→县级主管部门审核处理单→处理完成。收集取证流程:收运车洗消后待出车→处理中心接单调度→现场拍摄取证上传至监管平台→收集点(冷库)消毒→处理中心。
2.4 病死畜禽高温灭菌脱水技术整体工艺病死畜禽高温灭菌脱水技术主要由前处理、主处理、残余物料处理、环保系统4大部分组成。(1)前处理完成物料接收和破碎:使用先进的破碎技术将大型畜禽物料整体破碎为“碎渣”,为后续的管道输送和高效灭菌提供必要条件。(2)主处理完成无害化灭菌和脱水过程:死畜禽碎渣经泵送至高温灭菌脱水反应釜内,通过高温蒸汽间接加热,在0.3~0.88 MPa、133~180 ℃条件下对碎渣进行消毒,同时脱除物料中的水分。(3)残余物料处理完成资源化回收:在此阶段回收动物油脂并将消毒后的物料制备为肉骨粉肥料。油脂经过滤、精炼加工提炼制成生物柴油及其他原料,肉骨粉堆肥制成生物肥料。
3 主要成效
3.1 经济社会效益显著2021年共集中无害化处理全县病死畜禽635.25 t(其中生猪11 250头),生产油脂22 t,干渣70 t,实现无害化产品及无害化处理补贴收益100万余元。该项目实施以来,覆盖了全县养殖、贩运畜禽及产品物流等各环节约80%的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有效遏制了病死禽畜私宰、乱丢、乱埋或非法贩运流向市场,在保障人民群众的肉食品安全、身体健康和环境卫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宣讲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意义,普及动物产品安全消费知识,增强了消费者对病死动物及肉品的辨别能力,在全县营造了共同做好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良好社会氛围,切实保障了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
3.2 构建了技术规程及长效联动机制通过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体系的运营,探索出处理过程中“收集暂存点的设计、收集场点定位、运输路线跟踪、清洗消毒、无害化处理”等环节的技术规程;形成了由畜禽养殖场(户)、县保险公司、集中无害化处理中心、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之间“3+1”四方互动的管理模式;建立了覆盖面广、运行有效、生态环保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系统与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有效缓解了无害化处理过程中养殖场(户)不愿交、动物卫生监督难、无害化处理运作难、病死畜禽精准统计难、基层队伍稳定难等问题。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部分养殖场(户)对无害化处理意识仍较淡薄少部分养殖场(户)发现畜禽死亡后不报告处理中心,不按规定处置病死畜禽,而是直接丢弃至山林、废弃的坑沟或浅埋,给周边居民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同时也给畜禽疫病防控、环境治理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
4.2 部分收集点不按规定洗消处理部分养殖场(户)对存放病死畜禽收集点的清洗和消毒不按规定操作。由于病死畜禽尸体携带大量病原,一旦洗消不彻底,易造成疫病流行,对畜牧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造成极大威胁[1]。
4.3 收运不及时养殖场(户)报案后,根据病死畜禽收集处理长效机制规定需保险查勘员、乡镇兽医人员第一时间到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数量核实、死因鉴定、保险定损等。由于乡镇兽医人员不足,导致病死畜禽运输交接时间过长,未能最大限度避免装卸存储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5 改进措施
5.1 持续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开展内容丰富、生动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宣教引导活动,以宣传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为重点,提高广大养殖场(户)的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依法、规范、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的意识和自觉性,力争2~3年全县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同时提高广大民众辨别病死畜禽肉品的能力,了解病死畜禽对身体及环境的危害性,从而形成了人人皆知、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有效监管的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的良好氛围[2]。
5.2 强化全程追溯运行进一步完善病死畜禽统计报表、系统数据报送、定点接收、集中无害化处理、档案管理各项工作制度,逐步构建起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环环相扣、层层溯源制度,实现场(户)报送、统一运输、集中无害化处理、全程监管的病死畜禽处理模式。
5.3 加强监督执法管理县级农业执法大队要进一步加强对违法处理病死畜禽案件的处治力度。特别是对随意丢弃病死畜禽和进行病死畜禽交易,造成环境污染和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恶性事件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