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黄平县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
2022-03-16赵芳芳周屏香杨通朗盘祖香
赵芳芳, 周屏香, 杨通朗, 盘祖香
(1. 黄平县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贵州黄平556100; 2. 丹寨县畜牧技术推广站,贵州丹寨557500; 3.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畜牧技术推广站,贵州凯里556000)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黄平县持续加大农业产业投入,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持续推进畜牧业健康发展,通过科学布局规划、整合资源资金、创新发展思路,把发展肉牛产业作为带动全县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并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现就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加快推进全县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分析探讨,供同行参考。
1 黄平县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1.1 生产发展情况2017年以来,黄平县聚焦基地建设、结构优化、龙头培育、品牌创建、市场拓展和机制创新,以构建与乡村振兴战略相适应的现代肉牛产业发展为目标,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积极创建“标准化示范场”,努力将肉牛养殖打造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据黄平县2021年肉牛养殖产业发展工作报告,截至2021年12月全县牛存栏5.935 1万头,出栏肉牛2.886万头,牛肉产量3 781 t,产值达3.402 9亿元。有年出栏10头以上规模养牛场143个,其中20头以上规模养牛场82个,50头以上规模养牛场33个,100头以上规模养牛场15个,500头以上规模养牛场3个。贵州黄平农博翔有限责任公司是省级龙头企业、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农业农村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肉牛),养殖量最大,年饲养量保持在 4 000头以上,其中能繁母牛1 200头以上。全县已建成肉牛养殖规模化养殖小区7个,初步形成了“企业联基地、基地联农户、农户联产业”的良好发展格局,为黄平县发展肉牛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产业发展优势
1.2.1 地理优势黄平县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3~16 ℃,年均降雨量1 307.9 mm,有利于牧草生长、肉牛育肥和畜禽安全越冬,具有适合发展肉牛产业的适宜气候条件。黄平县肉牛养殖历史悠久,牧草资源极为丰富,天然草地面积1 800 hm2,且交通方便,贵黄高速、余安高速全线贯通,“内通外联”交通网络逐渐形成,产业公路延伸到村到点。这些的自然条件为发展肉牛产业提供了良好基础。
1.2.2 品种品牌优势早在2006年黄平县就获得了全国无公害肉牛生产基地县称号,2020年“黄平黄牛”被列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黄平县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造就了黄平黄牛爽滑醇香、肉质鲜嫩、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始创于1985年的知名品牌“牛老大”牛肉干风味独特,目前公司已开发了7个品种40多个规格的牛肉制品,年产能800 t,先后荣获“贵州省优质产品”“农业部优质产品”等10多项荣誉称号,市场供不应求,为赠友待客之佳品。
1.3 政策优势黄平县将肉牛养殖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发展,连续出台政策措施扶持促进肉牛产业快速发展。一是在土地使用方面予以适当放宽。二是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减免各项收费。三是加大信贷资金扶持力度。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商银行等均不同程度地给予养牛业贷款支持。四是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2021年以来在县财力有限的情况下累计投入3 183.63万元用于养牛产业建设发展。2014—2016年,黄平县在省农业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共获得实施肉牛扩群增量项目资金258万元,对存栏10头以上的养殖户每产1头犊牛补助1 000元。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县内能繁母牛存栏量不断增加并取得良好效果。五是开辟畜禽及产品运输“绿色通道”。除遇特殊情况外,任何部门不得私自拦截肉牛运输车辆。这些政府扶持政策积极有效地推动了黄平县肉牛产业的发展。
2 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饲养观念亟待转变(1)在饲料配方上:农村小规模肉牛养殖户仍采用传统的放养方式,没有采用精粗饲料合理搭配的科学饲养方法,存在肉牛膘情不好、发情率和繁殖率低、育肥牛增重速度慢、出栏周期长、经济效益不明显等问题。(2)在肉牛品种选择上:大部分农村养牛户主要依靠自繁自养的方式扩大牛群规模,且多为本地牛配种,与利用优质种牛冻精配种相比,后代牛的生产性能提高不到大,进一步发展受限。(3)在疫病防治上:部分养牛户对疫病危害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在免疫接种时怕麻烦,不配合动物防疫部门的工作,特别是对新引进牛的不检疫、不隔离,容易造成疫病的发生而导致严重损失。(4)在养殖心态上:大部分养牛户还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甚至只想靠国家和地方财政的补贴投入,缺乏积极主动谋划发展、寻求思变的心态。
2.2 畜牧兽医队伍力量薄弱近年来在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县从事肉牛养殖的农户数量逐渐增多,畜牧兽医养殖技术服务需求也相应增加。但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畜牧技术干部和村级兽医员人数有限,养殖技术服务难以跟上,同时技术人员也存在知识老化等问题,对一些新出现的疫病和复杂病症难以及时准确进行诊断和治疗,常常出现病牛发生死亡的现象,打击了养殖户的信心。
2.3 金融贷款和保险制度不健全金融贷款门槛高、手续复杂、贷款困难,无法满足养牛户的需求。贷款周期短,而养牛获利周期较长(大多3~5年),许多养牛户贷款购牛后还没有见效益贷款已经到期,要么造成贷款违约,要么出售母牛还贷,无法继续养牛。此外,肉牛养殖的保险制度尚不健全,还需要加大保险资金的支持和养殖保险宣传。目前黄平县保险公司已开设了肉牛保险业务,保费按4∶1比例,即每头牛保费为400元,由政府出资320元,养牛户出资80元,保险公司理赔按每头牛10 000元,分担了养牛户的一部分养殖风险,但养殖保险宣传力度不足,肉牛投保率只有13.98%。
2.4 养牛小区利用率低据调查,在全县实施的南方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项目、石漠化综合治理草食畜牧业建设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养殖业发展建设项目过程中修建起来的牛舍或养殖小区利用率低。由于建设项目时承诺的养牛奖励政策在项目建成后兑现困难,以及基础母牛和架子牛价格走高,养殖成本增加,利润降低,养牛户减少,目前至少有10个圈舍约15 000 m2处于闲置状态。
3 高质量发展对策
3.1 转变养殖观念充分利用黄平县草山资源广阔、饲料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加快山地生态草食畜牧业发展。一是创新方式方法,强化对农服务,用好资源,因地制宜谋发展。引导养殖户在加强本地牛保护和品种选育的基础上,淘汰品质较差的种牛,引进更加优秀的牛品种利用冻配技术改良商品牛群,提高整体生产性能。二是抓好饲料生产,充分利用草山草场发展肉牛养殖。三是强化技术培训,引导养牛户采用现代科学饲养方式。组织本县有一定养殖规模和实力的养牛户到标准化的现代养殖企业实地参观考察,通过深入了解学习和比较,改变传统粗放的养殖方式,采用精粗搭配的科学饲养方式。四是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大力推广种植优质牧草(豆科及禾本科搭配),实现精粗饲料合理配比,均衡营养,缩短育肥出栏周期,提高经济效益。
3.2 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防疫方针。一是引导养殖场改善动物防疫条件,严格按规定做好强制免疫、清洗消毒、疫情报告等工作。二是督促指导规模养殖场和屠宰场配备相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依法落实疫病自检、报告等制度,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分类指导和技术培训,总结推广1批行之有效的防控模式。三是充分发挥执业兽医、乡村兽医作用,支持其开展动物防疫和疫病诊疗活动。鼓励大型养殖企业、兽药及饲料生产企业组建动物防疫服务团队,提供“一条龙”“菜单式”防疫服务。四是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着重抓好强制免疫监测,强化疫情监测和检疫监管,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机制,深入持久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强化定点屠宰场检疫检验及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检测工作,完善追溯制度,实现牛肉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程覆盖。
3.3 培养引进高素质专业队伍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县级业务主管部门要以安全高效养殖、良种繁育、饲草种植等核心技术为重点,着力培养1批畜牧产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结合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畜牧业重点项目建设和畜牧兽医实用技术推广,开展技能服务型和生产经营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一方面,积极引进肉牛养殖专业领军人才及饲草专业人才,培养在品种选育、良种繁育、疫病防控、饲养管理、产品加工等方面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选择有一定养殖经验、积极性高的养殖大户作为重点培育对象,以点带面培养专业养殖人才,每年对农户开展养殖、防疫技术培训50人次以上。另一方面,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技术人员要深入乡镇开展宣传动员和技术服务工作,充分发挥省(州)管专家、研究员、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的领军带动作用,围绕肉牛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组织申报实施1批科技攻关项目,提升肉牛产业的科技和研发水平。引导养牛户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地发展养牛业,县域政府要履行好服务职能,为乡村振兴做好引导、协助、调节等服务工作[1]。
3.4 优化金融及保险营商环境优化投融资环境,多渠道增加畜牧业投入。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推进土地经营权、养殖圈舍、大型养殖机械抵押贷款政策机制,支持具备活畜抵押登记、流转等条件的地区按照市场化和风险可控原则,积极稳妥开展活畜抵押贷款试点。大力推进畜禽养殖保险,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自主开展畜禽养殖收益险、畜产品价格险试点,逐步实现县域全覆盖。鼓励社会资本设立畜牧产业投资基金和畜牧业科技创业投资基金,强化保障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破解金融支持难题,细化摸底县域内养牛场的基本情况、融资需求和现实困难,加强与农发行、农业银行、农商银行、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对接沟通,在州人民政府的统一指导下建立健全政、银、企协调沟通机制,落实融资担保政策,积极筛选1批信用较好的企业率先开展生物性资产抵押融资试点,强力推进金融创新支持肉牛产业发展。
3.5 盘活闲置资源,打造完整肉牛产业链条通过以奖代投的办法完善小区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养殖条件,充分利用好闲置的圈舍和土地资源。公司保价兜底,负责母牛集中采购、配种、疫病防控、犊牛统一回收等方式,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把母牛发放到养殖户,开展分户饲养、集中育肥,扩大母牛饲养规模,进一步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三方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农户养殖收益。同时企业通过自主创建加工产品、餐饮品牌,延伸产业链条,全面构建规模养殖、餐饮品牌、精深加工、品牌营销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抓龙头促发展,培育和壮大现有的贵州黄牛产业集团黄平SPV公司、贵州黄平农博翔有限责任公司、贵州黄平牛老大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广“政府+金融+保险+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一个产业,通过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培育1批肉牛精深加工企业,打造牛肉加工高端品牌,提高肉牛生产综合利用价值。
3.6 发展适度规模化养殖模式以规模化、标准化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化养殖,引导养殖场改造提升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依托县内贵州黄牛产业集团黄平SPV公司、贵州黄平农博翔有限责任公司等养牛龙头企业的技术、管理、市场营销等资源优势,在县域内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牧场,实现量的增加和质的提升。鼓励家家户户利用庭院小规模养殖能繁母牛,对养牛专业村要给予适度政策倾斜,对养殖户购买青贮收割机、青贮粉碎机、青贮池等给予补贴,激发养牛积极性,提高产业发展效益。建立健全肉牛标准化生产体系,制定肉牛养殖地方标准。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中加大肉牛养殖示范乡镇、示范家庭牧场建设力度,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推动全县肉牛养殖标准化建设和发展[2]。
3.7 调整种植结构,促进饲草业发展饲草生产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肉牛产业的发展水平,因此黄平肉牛产业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草山草坡和发展优质牧草种植是关键。一是在贵州黄平农博翔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利用一些具备养殖基础、土地相对集中连片、有利于机械化生产的区域发展饲草业,以乡镇为单位在局部区域大面积种植优质牧草,通过规模种植降低种植加工成本。二是探索适合本地特色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调动当地农户积极参与饲草业生产发展,探索创新企业、合作社、农户共赢的发展模式。三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加快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以“一减四增”和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改革耕作制度,重点抓好“粮改饲”试点和推广工作,着重抓好“一县一业”山地生态肉牛养殖全产业链建设。四是健全饲草料供应体系,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推广“青贮玉米+高产优质牧草+黑麦草”的种草模式,提高青贮饲料本地供给能力,培育1批专业从事青贮饲料加工的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五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创建1条肉牛养殖现代化、标准化的生产线。
3.8 拓展产学研合作模式推广“龙头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团队等建立合作关系,企业依托科研机构和专家团队技术力量,推动饲草生产、肉牛养殖等环节的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带动农户开展优质牧草种植和发展肉牛产业。支持龙头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与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机制,开展“产、学、研、用”联合技术攻关。鼓励支持农业科技人员在肉牛产业发展上创新创业,研究推广成熟配套养殖技术,提高肉牛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水平。如:贵州黄平农博翔有限责任公司与贵州大学、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合作,开展优质牧草种植推广,并聘请畜牧兽医资深专家长期为公司提供肉牛养殖技术指导服务,带动农户种植牧草、发展肉牛养殖产业。
4 小结
黄平县有养殖肉牛的传统,又有丰富的饲草料资源、活跃的肉牛交易市场、知名的“牛老大”肉牛加工销售企业等一系列有利条件,发展壮大肉牛产业基础条件好,也势在必行。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并从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打造高素质专业队伍、优化金融及保险营商环境等方面入手,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进一步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因地制宜高质量发展壮大肉牛产业,促进产业兴旺、乡村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