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动物疾病种类与预防对策分析
2022-03-16韦艳艳刘元海林醒俊广西贵港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537100
韦艳艳 刘元海 林醒俊/广西贵港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537100
畜牧业的发展可使农户的经济收入提升,促进产业持续发展,同时畜牧业的发展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的食品种类。因此,为了保证人们的饮食安全,应当保证畜牧业动物的安全性。但是由于多种影响因素的发生,使得一些动物的生长效果不佳,在养殖场中,常会出现一些动物疾病,对其产生严重的影响。随着养殖场规模不断扩大,动物疾病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造成了严重的疾病风险,并带来食品安全隐患。需要相关养殖人员了解动物的发病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对疾病知识有良好的了解,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与防治。
1 养殖场动物疾病种类
1.1 传染病养殖场中动物疾病种类较多,其中传染病是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特点是具有明显的传染性质,可对大量的动物生长健康造成影响。其中传染病原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霉形体和真菌等微生物,对动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的后果,并影响动物的身体健康。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一种特定的微生物所引起,但是传染的方式与传染的效果十分不同。对于猪瘟和炭疽疾病来说,分别是由猪瘟病毒和炭疽杆菌引起的,但是猪瘟疾病只会在猪群动物中传播,而炭疽几乎能感染所有哺乳动物,甚至人类也会受到此病原的影响,产生严重的危害。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具有强大的传染性特点,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一级间接接触等方式进行疾病的传播,从而影响动物的生命质量,造成身体危害。例如在直接接触方式中,通过舐、咬、交配等行为或方式,产生病毒的传播,造成多个动物的病害,而在间接传播的方式中,通过空气、饮水、饲料、土壤、精液等进行传播,可实现疾病的传播,并引起大面积动物疾病的发生。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会对动物的器官、系统甚或全身产生影响,并且动物产生疾病侵害后,会表现出特有的病理变化和临诊症状。针对动物的特有反应,人们可以对动物疾病进行良好辨别及预防,并提高治疗成功率。
1.2 寄生虫病寄生虫病也是动物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寄生虫主要包括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3 大类。原虫与蠕虫常发生在动物的体内,并且会在动物体内寄生,而节肢动物则会依附于动物的体外,成为外寄生虫。寄生虫有独特的生长特点,在发育期较长,并且有的寄生虫需要在不止一种动物宿体上完成发育,存在较强的危害性与病菌性,而大部分寄生虫都有其固定的终宿主,但是这会对动物的身体产生严重的影响和危害。在养殖场中常见的寄生虫包括疥螨、马媾疫锥虫、钩虫丝状蚴、血吸虫尾蚴、蛔虫、圆线虫、球虫等,动物通过多种途径产生寄生虫感染,其中直接接触寄生虫或者吞入含感染性虫卵、幼虫或卵囊等的土壤,以及饮用含有寄生虫的水源和饲料等行为都会发生疾病的感染。
1.3 普通病在养殖场中,动物由于气温变化、饮食等因素的影响常会产生普通病,并且普通病的种类较多,通常情况下分为3 类,主要包括内科、外科和产科疾病。首先,内科疾病包括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内分泌、皮肤、肌肉、骨酪等系统疾病。同时,中毒、免疫、遗传类的疾病也较为常见,在普通并种类中被划分为内科疾病。其次,在外科疾病中,动物主要会产生外伤疾病、四肢病、蹄病、眼病等。每种疾病都有不同的特点,对动物的生长产生严重干扰,并阻碍动物生长效果提升。最后,产科疾病常发生在动物的分娩中,例如难产、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生产瘫痪等现象都是动物的产科疾病,同时动物还会发生一系列的乳房疾病、新生幼畜疾病等,都会对动物的生长产生影响。对于当前动物疾病的防治方法不断改善与创新,人工投精、胚胎移植以及交配和输精感染的预防效果不断提升,在实际的防治过程中,加强对疾病的了解,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进行改善,促进疾病改善并消除。
2 养殖场动物疾病发生及预防现状
当前的养殖场动物疾病发生及预防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对于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治理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和改善。
动物疾病预防效果提升主要表现在(1)在当前的动物疾病预防中,养殖人员的专业知识有所提高,并且疾病防治方法和效果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很多动物在出生后会被接种疫苗,大大降低动物疾病发生率,一些常见动物疾病被有效控制。在传统的养殖技术及养殖工作中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影响养殖效果,并且养殖效率很低,动物病死率高。(2)由于国家不断重视起养殖业的发展,在一些政策的支持下,动物养殖规模渐渐扩大,养殖模式也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在一些中小型养殖场中,一些常见的动物疾病被有效控制。(3)相关养殖人员提高动物疾病防范意识,不断提升自身工作素养,了解疾病相关发生机制,并采取科学且先进的方法,进行良好的预防和改善。
但是由于动物疾病种类较为复杂繁多,一些寄生虫病不能被有效的控制,并且对于一些传染性疾病,一旦扩散,则会影响养殖场整体效益。因此,在一些特殊疾病的预防和治理工作中仍需加强和改善。同时,我国中小型养殖场的分布具有很强的地城性特点,由于一些地区的信息技术不够发达,人们不能及时了解疾病相关信息,没有在第一时间进行动物疾病预防,导致严重的后果发生。
3 养殖场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方法
3.1 制定良好的养殖场制度为了保证养殖场动物疾病良好控制,应当制定良好的养殖场制度,确保每项工作得到完善,并加强细节工作的把控,使得养殖场规范化发展,提升养殖工作秩序性。(1)在养殖场建设过程中应当结合养殖动物的生长特性,建立符合动物生长的环境与场所,促进动物健康生长,并保证养殖场所利于管理。在养殖场选址的过程中,应当远离居住区域,减少对人们生活环境的污染。并且要了解周围的环境,避免与水源接触,防止对当地的水源产生污染。尽量选择日照良好的地点,增加对动物的日照时间,并且将养殖场科学规划,将空间合理布局,减少动物病死率。(2)在养殖场内,应当建立良好的养殖制度,强调重点工作内容,提升养殖场的工作效果。对于动物的养殖,应当具备科学的方式方法,保证动物的营养均衡,提升动物身体免疫力,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相关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养殖规范进行工作实施,保证养殖工作科学合理。(3)应当保证养殖场牲畜的种源尽量单一,减少动物疾病的交叉感染,多种源会导致病源难以寻找也难以进行集体接种与治疗。因此,相关养殖人员应当了解动物养殖的知识,并将动物的习性及生长特点了解透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后,再开展养殖工作。
3.2 保证养殖场环境良好保证养殖场环境良好是减少动物疾病的重要方式,由于动物长期生活在养殖场内,对和养殖场的环境要求较高。(1)将养殖场进行及时清理,将强空气流动,保证养殖场内的空气良好,减少细菌的滋生。最大限度地减少场地内部苍蝇、蚊子及老鼠等动物的存在,保证养殖场内及时消毒,避免动物的交叉感染,全面提升养殖场卫生水平。(2)在养殖场的管理中,应当强调细节化的处理,开展综合的管理手段,加强动物疾病的防治效果。相关养殖场管理人员应当进行周期性的管理,如清扫,喂食等工作,并对动物进行定期检查,将疾病防控措施不断完善与优化。(3)养殖场应当考虑整体的经济利益,在疾病暴发时期,对养殖场的经济损害情况十分严重,为了将经济损失降到最小,应当建立稳定的养殖制度和规模,促进养殖业持续发展。
3.3 做好动物防疫及隔离措施做好动物防疫及隔离措施是动物疾病防治饿关键措施,对动物进行良好防疫,除了对动物进行良好养殖以外,保证动物的营养全面,还需要及时开展防疫工作。(1)养殖人员应当重视起动物的防疫工作,及时为动物接种疫苗,在特定的时期,结合疾病发生规律,及时进行疫苗注射,保证动物的生命安全。在接种过程中,相关动物医护人员应当按照正确的治疗防疫流程进行,并加强消毒工作,避免对其他动物感染。相关养殖人员不能抱有侥幸心理而拒绝接受疫苗,应当明确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防疫工作。(2)养殖场内若发现患病动物,应当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疾病扩散,有效的避免其他非养殖动物或作物受到病菌的侵扰。
3.4 养殖场动物疾病预防案例在某养殖场内出现大批动物死亡,管理人员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并防止病毒大范围扩散。(1)管理人员及时对动物的尸体进行处理,并建设单独动物掩埋地。(2)对动物疾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及时为养殖场动物注射疫苗,并使用抗菌素。(3)对动物生长状态进行观察,了解动物产生疾病的影响因素与环境、消毒工作以及营养不良等有关,并进行逐一针对性的预防改善。
4 结语
综上所述,养殖场动物疾病的发生十分常见,并且多种疾病的作用会对养殖场的经营效果产生一定影响。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养殖业的发展,养殖人员需要加强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保证动物的生长质量,促进动物身体健康,为人们的食品安全提供良好保障。在此过程中,为了保证良好的养殖效果,应当开展有效的疾病防治措施,通过制定良好的养殖场制度、保证养殖场环境良好、做好动物防疫及隔离措施等有效手段,全面控制养殖场动物疾病的发生,降低疾病发生率,促进养殖业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