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病毒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治
2022-03-16赵红英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畜牧兽医发展中心835300
赵红英/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畜牧兽医发展中心 835300
牛病毒性腹泻又被称为黏膜病,是牛养殖业中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任何年龄和任何品种的牛只都能染病,尤其对犊牛的危害比较大。随着牛养殖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出现该病的概率明显提升,养殖户必须高度重视,采取科学的防治和对症治疗的措施,提高牛群的整体抗病能力和免疫力,减少病毒性腹泻的发病概率,推动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1 病原学
牛病毒性腹泻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会发现病毒呈球状,并且病毒的表面有囊膜,囊膜的成分为脂蛋白,具有耐高温的特点,在50℃以上的环境下能够灭杀病毒。该病毒的传染性比较强,会感染黄牛、奶牛和牦牛等牛种,并且具有很强的交叉感染的特点,病并且呈现急性和慢性发病的特点。而随着我国牛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牛病毒性腹泻呈现日益流行的状况,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牛羊职业发展的主要传染性疾病,会给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2 流行病学特点
2.1 发生特点牛病毒性腹泻在一年四季都能发生,尤其是春季和冬季的发病概率高,自然感染的病例常年都有出现,发病之后的病程时间有差异性,正常情况下的病程时间为1~6 个月,最短为7d 左右。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的病毒性腹泻的调查情况来看,我国的多个省份都有该病的发生,呈现地方流行性的特点,在一些老疫区的发病呈现隐性感染的特点,感染率高达50%以上。新疫区犊牛呈现急性发病的特点,感染率高达25%左右。
2.2 易感染的动物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感染概率比较高,任何品种和任何年龄段的牛只都能染病,发病率约为5%左右,死亡率高达90%以上,尤其是犊牛和成年的母牛容易患病。
2.3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患病牛和带毒牛是主要的传染源,一些患病牛康复之后也可能成为主要的带毒传染源,并且持续向外界排毒,有很大的隐患。通常情况下,能够在血液、脾脏和淋巴结等器官检测到病原体,尤其是隐性感染的患病牛的分泌物中还有大量的病毒,粪便和乳汁中也有很多的病毒,成为主要的传染源。该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传播的途径为呼吸道和消化道系统,患病的公牛交配之后可能感染母牛,患病母牛通过胎盘垂直感染犊牛,有较高的死亡率。
3 临床症状
感染病毒性腹泻疾病之后临床症状比较明显,表现为腹泻和发热,并且持续发热,体温升高到40℃以上,之后出现腹泻,在退热之后可能持续反复发热。有些患病牛的肠胃系统溃烂,表现为精神不振和采食量下降,甚至废绝,发生腹泻之后会出现便血,导致血小板和淋巴组织受到影响,可能出现流鼻血和排血等现象,不同年龄段的牛只感染该病之后的临床症状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以下的临床症状。
3.1 急性病例临床研究表明,6~18个月龄的犊牛很容易感染急性病例,患病初期阶段的体温升高明显,并且精神不振和采食量下降,严重时采食废绝,出现腹泻和流脓性鼻液现象,并且四肢乏力。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加重,患病牛的体重下降和脱水严重,如果不及时治疗,为会增加死亡的概率。急性病例很容易出现并发症,表现为蹄叶炎,病程时间为3~5 个月,影响犊牛的健康生长。
3.2 妊娠期病例妊娠期的母牛染病之后会出现流产或者产死胎的现象,会导致母牛的生殖障碍。有些母牛虽然没有流产,但是犊牛会患有病毒血症,体内会携带病毒,如果没有发现和其他的牛只混合饲养会扩大病毒的传染范围,导致大量的犊牛染病,给牛养殖业带来很大的影响。
3.3 慢性病例慢性病例比较少,病程时间长达一年左右,或者2~6 个月,患病之后牛身体消瘦,可能出现间歇性腹泻的症状,粪便中带血,有些患病牛蹄叶发炎或者腐烂坏死,导致病牛的跛行。
4 科学的诊断
可以结合临床症状以及流行病学能够做出初步的诊断,如果需要进一步确诊,还需要采取以下的诊断方法,包括病毒分离、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等实验室诊断方法。
4.1 病毒分离鉴定应该采集患病牛的血液、口腔分泌物或者肠系膜淋巴结等,对采集的病料进行处理之后接种在犊牛的肾细胞或者犊牛睾丸细胞中,实验结果表明,犊牛睾丸细胞比较敏感。临床研究表明,牛病毒性腹泻和其他的一些牛传染性疾病的临床症状比较相似,需要采取分离病原鉴定的方法,包括电镜检查和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方法,避免出现误诊的情况。
4.2 血清学诊断方法为了确诊是否会有牛病毒性腹泻,可以采用血清学诊断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血清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免疫琼脂扩散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比较常见的方法为血清中和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其中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具有快速、简单、敏感和操作性强的特点,当前常见的牛病毒性腹泻诊断的方法之一。
4.3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针对牛病毒性腹泻,还选择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主要包括环介导体外等温扩增技术、RT-PCR 技术、定时定量RT-PCR 技术,上述的检测方法能够快速的诊断出不同基因类型的病毒的毒株,同时也能检测出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相似的其他的病原体,准确性较高,可以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5 对症治疗
从当前的牛病毒性腹泻的治疗情况来看,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此,养殖户应该加强日常的护理,增强牛群的整体抗病能力,发现患病牛只之后及时的隔离,针对没有治疗价值的患病牛要采取扑杀和无害化处理的方法。患病牛只可以选择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对症治疗,减少继发性细菌病感染的概率,可以选择收敛剂和补液疗法来缩短病程。为了提高治疗的效果,可以选择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来治疗该病,做好患病牛的肠道清理工作,将肠道中的废弃物清理干净,减少肠道的压力,然后使用硫酸钠500mL,兑水5mL 之后联合应用,也可以选择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理,每天2 次即可,如果症状明显的缓解,可以适当的降低用药量。发病之后还要及时的补充体液,可以选择地塞米松、维生素C 与10%的葡萄溶液混合,给患病牛输液即可,每天用药1 次,连续用药7d。如果出现高烧发热不退的患病,可以选择30%的安乃近肌肉注射。如果患病牛出现口腔或者鼻黏膜溃疡,可以使用0.3%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患病部位,后涂抹碘甘油,每天3~4 次,连续用药5d,为了预防继发感染,可以肌肉注射黄芪多糖20mL。针对重症的患病牛,可以静脉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葡萄糖酸钙、维生素和头孢噻呋钠等,提高治疗的效果。在患病牛的病情缓解之后,不要立即的放回牛群混合饲养,应该单独隔离喂养一段时间,经过诊断之后没有任何问题之后才能够混合养殖。
6 预防措施
6.1 消毒和卫生管理在日常养殖的过程中,要做好养殖场的清洁和卫生管理工作,同时定期的消毒牛舍。每天都要定期的清理粪便,并且对粪便进行集中的堆积发酵处理,消灭病菌。制定严格的消毒管理制度,选择低毒低残留的消毒药剂,轮换使用消毒药品,提高消毒的效果。做好养殖场的灭鼠工作,切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6.2 疫苗接种临床研究表明,牛病毒性弱毒疫苗和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等都能够有效的预防牛病毒性腹泻,要结合本地区养殖场的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疫苗接种,能够严格的落实免疫接种制度。在接种牛病毒性腹泻弱毒疫苗之后,会产生免疫抗体,但是断奶前后数周内的牛只和妊娠期的母牛不适合接种。
6.3 检疫预防养殖场应该建立完善的检疫制度,定期做好对牛群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监测,发现带毒牛之后及时的隔离。禁止从疫区引进牛只,调运种牛的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检疫,避免造成该病的大范围传播和蔓延。针对进出口的肉奶制品和生物制品,也要进行严格的检疫,切断传播途径。在牛只交易的过程中也要做好检疫工作,防止该病的扩散和蔓延。发现阳性牛只要及时的隔离处理,针对没有价值的患病有要及时的扑杀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情的扩散和蔓延。
6.4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在日常养殖的过程中,养殖户应该加强对饲料的管理,为不同年龄的牛只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能够增强牛群的整体免疫能力,减少病毒性腹泻的发生概率。此外,要加强对饲料的管理,禁止喂食发霉变质的饲料,重视饮水卫生的控制,定期消灭水中病菌,也能减少发病的概率。
7 结语
牛病毒性腹泻是牛养殖业中的常见传染性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牛只的死亡。为此,在日常养殖的过程中,养殖人员应该加大饲养管理的力度。做好饲料的卫生管理工作,保证饲料和水源的清洁。制定严格的免疫接种计划,确保牛群能够获得免疫抗体。在治疗的过程中,选择中西医对症治疗的方法,提高治疗的效果,让患病牛尽快的康复。针对没有治疗价值的病牛,应该采取无害化处理的措施,避免疫情的扩散和蔓延。